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7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252篇
林业   334篇
农学   239篇
基础科学   184篇
  1288篇
综合类   1270篇
农作物   125篇
水产渔业   180篇
畜牧兽医   233篇
园艺   180篇
植物保护   18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an extreme flash flood on the native fish assemblages across a Mediterranean catchment in Southwest Portugal were investigated. The fish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habitat were surveyed at 10 sites pre- and post-flood. Overall species richness and rank abundances changed little after the flood, despite there being a consistent decline in the abundance of small cyprinids. Pre- and post-flood habitat correlates of abundance changed for at least some species, and variability in assemblage structure was associated with flood, depth and pH.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xtreme floods occurring early in the wet season may have little disruptive effects on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native fish assemblages in Mediterranean streams, although may at least partially influence population dynamics for some species. Habitat quality and complexity are likely to play a role in mediating species responses to flooding.  相似文献   
62.
为明确拔节期追氮对小麦植株地上部Zn吸收积累的影响,于2011-2012年以周麦18和济麦22为材料,研究了拔节期不同追氮量处理下,小麦植株开花期和成熟期叶片、茎鞘、穗部、籽粒的Zn含量,分析了各部位Zn的积累量.结果表明,周麦18植株地上部Zn含量和积累量高于济麦22;从空间分布来看,植株地上各部位Zn含量和积累量均随空间位置下移而降低;随拔节期追氮量的增加,两个小麦品种植株地上部Zn积累量在开花期呈先升后降趋势,成熟期则规律不明显,说明拔节期追氮能够调控小麦花后地上各部位Zn的积累和转运.小麦籽粒Zn含量与拔节期追氮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二次曲线函数进行模拟.小麦植株Zn积累量对氮肥的响应存在品种间差异,周麦18在N3(底施纯氮120 kg·hm-2,追氮100 kg· hm-2)处理下植株Zn积累量和籽粒Zn含量最高,济麦22在N4(底施纯氮120 kg· hm-2,追氮140 kg·hm-2)处理下植株Zn积累量和籽粒Zn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3.
为快速、准确获取江淮麦区县域冬小麦赤霉病发生信息,选用中、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做多尺度信息融合研究。在筛选适宜冬小麦田块分布特征的空间尺度遥感影像基础上,通过分析冬小麦长势指标和赤霉病病情指数之间的互作关系,构建基于多农学参数的冬小麦赤霉病估测模型,并对县域冬小麦赤霉病空间变化进行遥感监测。结果表明:(1)2m×2m、8m×8m和16m×16m三种空间尺度融合影像的均值相差不大,平均梯度和标准差存在明显差异。16m×16m融合影像的清晰度最好,信息量也多,比较适合研究区域冬小麦田块分布特征。(2)16m×16m融合影像提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比值植被指数(RVI)值明显高于2m×2m和8m×8m融合影像,说明16m×16m融合影像光谱信息量较丰富,有利于冬小麦的识别。(3)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是影响赤霉病发生的主要长势指标。基于主要长势指标构建冬小麦赤霉病估测模型,平方根误差(REMS)为10.5%,相对误差为14.6%。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县域冬小麦赤霉病空间变化的有效监测。  相似文献   
64.
[目的]为了解烟草试验站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性,进而为大田试验布局提供依据。[方法]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彭水试验站的耕层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该站内土壤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钙的含量丰富;有效锌和有效锰为中等含量水平,有效硫和有效镁含量从低至高均有分布。各中微量元素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所有元素均可用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进行较好拟合;有效锌、有效镁和有效硫由于受结构性因素影响而呈现强空间自相关性;其余元素的空间自相关性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作用而呈现中等空间相关性。Kriging插值显示,东部及东北部较高,中部和西南部区域含量较低;有效铁、有效钙和有效硫的空间分布的规律性差。[结论]该试验站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性。在安排大田试验时,要充分认识这种变异性,合理布局大田试验。  相似文献   
65.
为探明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的分布状况,检测了湘西州主要烟区488个土壤样本的有效铁含量,并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适宜样本分布、县域差异、土壤类型差异、海拔高度差异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总体水平高,平均值83.20 mg/kg,变幅10.04~328.89 mg/kg,变异系数82.31%。②不同县之间的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差异不显著,从大到小依次为: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保靖县。③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有效铁含量差异极显著,从高到低依次为:红灰土、石灰土、红壤、黄壤、水稻土、黄棕壤。④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差异不显著,5个海拔高度组的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平均为62.00~192.00 mg/kg。⑤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Kriging插值图显示,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总体上呈斑块状分布态势,以有效铁含量89.9~184.0 mg/kg为主要分布面积,主要分布在湘西州的南部和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66.
青铜古峡以十里长峡闻名于世,古有一百零八塔,今有青铜峡水利枢纽、天然鸟岛和牛首山寺庙群等景观吸引着海内外游客。文章在分析风景资源的基础上,结合青铜峡生态和旅游规划,对风景资源进行评价,并展望旅游前景。  相似文献   
67.
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生态环境恢复的关键因子,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以水蚀风蚀交错带的代表性流域—老爷满渠小流域为对象,采用网格法(50 m×50 m)共布设了73个样点,原位观测0—5 m土壤含水率,共测定23次(2013年6月至2019年10月),通过获取每个样点的环境因子,结合经典统计、地统计、随机森林等方法,分析了小流域尺度不同土层深度(每层1 m,共5层)土壤含水率的季节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性变化规律不同;对于0—1 m土层,土壤含水率在夏季和冬季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于1 m以下土层,春季平均土壤含水率高于其他季节,但不显著;无论在何种季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壤土与砂土间的土壤含水率在3 m以上土层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阴、阳坡的土壤含水率在所有土层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季节,土壤含水率与容重和砂粒呈负相关,与其他环境因子(有机碳含量、黏粒、粉粒、有机碳密度、土地利用、坡向、土壤质地和pH)呈正相关;除有机碳密度和黏粒较为稳定外,土壤含水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减少趋势;环境因子对土壤含水率空间变异的整体相对贡献表现为土壤性质地形土地利用。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深层土壤水资源管理、土壤水文观测与模拟、植被优化布局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县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及预测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全面客观地评价和预测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对于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0年临汾市尧都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相关数据,从农业自然环境状况、农业生产投入和农业生态环境响应3个方面构建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并采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临汾市尧都区未来农业生态环境状况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尧都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质量等级从2001年的"差"变为2015年的"优";尧都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空间差异明显,不同乡镇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生态保护力度等因素不同,导致全区农业生态环境格局分布的差异性以及空间演化的异质性;农业生产投入子系统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影响最大,表明了人类活动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显著影响;针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度,尧都区应该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以提高林地指数,根据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合理加大水资源开发力度,改善农田排水系统,逐步加大生物农药施用量的比重。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及预测研究能够有效地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演变趋势,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9.
猪舍不同发酵床垫料氨挥发与氧化亚氮排放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发酵床养猪过程中的氨挥发与氧化亚氮排放特征,分别选取3种不同原料的发酵床:稻壳+锯木屑(FD)、稻壳+菌糠(FJ)、稻壳+酒糟(FW)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法收集气体,对1个养猪周期内(140 d)的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垫料的氨挥发高峰期呈现出一定的时间顺序:FW主要出现在饲养前期,FJ出现在前中期,而FD则集中在饲养中后期。3种垫料的氨挥发总量具有显著性差异,FW发酵床在整个养殖周期内的氨挥发总量最大,为9.06 kg;其次是FJ,氨挥发总量达到4.83 kg。3种发酵床垫料的氧化亚氮排放规律具有一致性,即排放高峰期主要集中在饲养中后期;其排放总量同样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氨挥发总量一样,FW的氧化亚氮排放总量最高,达到2.06 kg;其次是FJ,氧化亚氮排放总量为1.74 kg。通过物质流分析发现,以氨气和氧化亚氮转化损失的氮量占氮素总损失量的23%~36%,说明气体转化是发酵床养猪过程中氮素的主要损失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0.
研究分析轮作制度与土壤特征类型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的主导作用程度,对提高农田土壤固碳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年在新都区和郫县采集的土壤样点数据,利用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分析土壤特征类型(土壤质地、土壤亚类、成土母质)和轮作制度对成都平原典型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变异的影响,比较土壤特征类型与轮作制度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的影响力。结果显示:土壤特征类型和轮作制度均对SOCD的变异具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土壤质地类型,其中黏粒含量与各土层的SOCD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轮作制度影响力比较,土壤特征类型对SOCD变异性影响起主导作用,能够分别解释SOCD在0~40、0~20和20~40 cm土层变异性的35.9%、43.0%和16.8%;而轮作制度对SOCD变异性影响表现在0~40和0~20 cm土层,SOCD逐步回归解释能力在土壤特征类型基础上仅增加2.2%和4.5%,轮作制度影响力不足以改变土壤特征类型对区域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的影响地位。研究和揭示区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及其驱动力,更应注重土壤特征的影响力,轮作制度影响力可以被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