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62篇 |
免费 | 364篇 |
国内免费 | 65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62篇 |
农学 | 464篇 |
基础科学 | 132篇 |
2681篇 | |
综合类 | 2622篇 |
农作物 | 393篇 |
水产渔业 | 342篇 |
畜牧兽医 | 562篇 |
园艺 | 150篇 |
植物保护 | 1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0篇 |
2023年 | 166篇 |
2022年 | 243篇 |
2021年 | 279篇 |
2020年 | 260篇 |
2019年 | 298篇 |
2018年 | 243篇 |
2017年 | 358篇 |
2016年 | 371篇 |
2015年 | 318篇 |
2014年 | 341篇 |
2013年 | 555篇 |
2012年 | 738篇 |
2011年 | 501篇 |
2010年 | 381篇 |
2009年 | 386篇 |
2008年 | 309篇 |
2007年 | 361篇 |
2006年 | 280篇 |
2005年 | 258篇 |
2004年 | 169篇 |
2003年 | 141篇 |
2002年 | 110篇 |
2001年 | 109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68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4篇 |
1974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62.
改性生物炭的吸附作用及其对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实验室通过生物炭与FeCl3的不同配比确定了生物炭的最佳改性条件,并利用土柱模拟试验,研究改性生物炭对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Fe3+与生物炭质量比为0.7是最佳改性条件,改性作用大大增强了生物炭吸附硝态氮和有效磷的能力。在含N量为50mg.L-1的KNO3和含P量为50mg.L-1的KH2PO4溶液中,最佳改性炭的吸附量分别比改性前提高了12倍和66倍,氮和磷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47mg.g-1和16.58mg.g-1。土壤中添加最佳改性炭能够延缓并减少硝态氮和有效磷的淋失,添加量为2.5%、5%和10%与不添加任何物质的对照相比,硝态氮的淋失量分别显著降低20%、43%和59%(P<0.05),有效磷的淋失量分别显著降低45%、59%和75%(P<0.05),表明土壤中添加改性生物炭能够有效降低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的淋失风险。 相似文献
163.
内蒙农牧交错带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和施肥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武川是我国典型的内蒙农牧交错带地区,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和施肥是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和土壤碳储量的重要人类活动。选取内蒙武川地区,针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和施肥措施(化肥、有机肥)的长期定位试验土壤,分析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无机碳(SIC)和全氮(TN)含量和储量,结合13C和15N稳定同位素方法,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和施肥措施对于该地区土壤碳氮转化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退耕还灌/还草后,SOC储量较耕地均有显著提高(提高幅度0.60~0.98 Mg hm-2 a-1),SIC储量也增加或保持相同水平(柠条地除外)。相比不施肥处理,施用有机肥能显著增加SOC(1.08~1.19 Mg hm-2 a-1),施化肥处理则会降低SIC(0.06~0.16 Mg hm-2 a-1),且主要影响次生碳酸盐。施肥SIC中原生碳酸盐比例(0~23%)低于自然土壤(3%~29%)。施肥措施对于土壤碳氮的转化强度远大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于内蒙等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土地利用和施肥措施对于土壤有机和无机碳的影响应该在区域固碳管理中给予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164.
多点定位田间试验表明.在福建中低产红壤稻田中混合施用有机和无机肥料,可使水稻生产效率在短期内得到稳定增长(30%-92%).经统计分析比较,水稻生产效率与有机无机总养分(或总氮)投入量呈极显著相关;有机无机肥结合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土壤生产力的稳定积累和元素生产效率的提高.参试的4大有机给源配合半量化肥的作用近于等效,但在试验期限内(1-3a),稻谷产量无额外的互作效应,而绿肥鲜体在增产养地配合效应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5.
Effects of thermal and enzymatic treatments of soybean meal on apparent absorption of total phosphorus, phytate phosphorus, nitrogen (protein), ash, calcium, magnesium, copper, iron, manganese, strontium and zinc were examined using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Walbaum), as the test species. Absorption of the test nutrients was estimated using yttrium as an inert non-absorbable indicator. Thermal treatments (microwaving, dry roasting, steam heating, cooking) had no measurable effect on the apparent absorption of phosphorus and other minerals. Phytase supplementation increased the apparent absorption of phosphorus, nitrogen (protein), ash, calcium, magnesium, copper, iron, strontium and zinc in low-ash diets containing soybean meal, but had little effect in high-ash diets containing both soybean and fish meal. In low-ash diets, the apparent absorption of phosphorus increased in accord with the level of phytase added to the diet, from 27% (no phytase added) up to 90% (phytase added, 4000 units kg−1 diet) or 93% (predigested with phytase, 200 units kg−1 soybean meal). In high-ash diets, dietary acidification with citric acid decreased the effect of phytase, whereas in low-ash diets, acidification markedly increased the effect of the enzyme. Excretion of phosphorus in the faeces of fish fed a low-ash diet containing phytase-treated soybean meal was 0.32 g per kg diet consumed, a 95%−98% reduction compared with phosphorus excretion by fish consuming commercial trout feeds. 相似文献
166.
绍兴市凡纳滨对虾围垦滩涂养殖池塘的理化环境和浮游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和2017年分别调查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滨海新区的12口凡纳滨对虾围垦滩涂养殖池塘内的理化环境和浮游植物。结果显示:池塘内盐度变化范围为0~2,溶氧为6.2~13.9 mg/L,pH为7.5~9.8,总氨氮(TAN)为0.00~0.72 mg/L,亚硝酸盐氮(NO_2~--N)为0.00~1.70 mg/L,硝酸盐氮(NO_3~--N)为0.18~4.77 mg/L,总氮为1.74~6.08 mg/L,总磷为0.20~2.72 mg/L,总有机碳为1.88~42.57 mg/L,C/N为10~39。池塘内浮游植物种类隶属6门、24科、42属,其中蓝藻和绿藻为优势种。浮游植物生物量为(0.15~2.30)×107cell/L,叶绿素a(Chl.a)为2.62~37.24μg/L。Chl.a与蓝藻生物量显著正相关。NO_2~--N和NO3--N均与pH显著负相关。初步分析认为高pH可能是导致2016年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因此采取措施控制蓝藻生物量和水体的p H应有助于提高对虾养殖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7.
168.
2007年6月-2008年4月对南太湖近岸水域进行了4次生态环境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叶绿素a含量(Chl.a)与总氮(TN)、总磷(TP)浓度及氮磷比(N/P)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太湖水体中Chl.a含量与TN浓度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在蓝藻水华大范围爆发的2007年6月和2008年4月2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2007年10月和2008年1月2者无显著性关系;Chl.a含量与TP浓度在4次调查中皆无显著相关关系;岭回归分析显示,N/P 10~25是南太湖水体中附着藻类的最佳生长范围,此时总氮、总磷浓度及氮磷比与Chl.a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4者的多元回归关系为Chl.a=-0.0012+0.0064 TN+0.0215 TP+0.0005N/P(R=0.543,P〈0.023)。总体来说,南太湖水体中的总氮、总磷浓度及氮磷比皆在藻类生长的适宜范围内,氮磷浓度处于较高水平,已经不是藻类生长的限制因素,在不同水温、光照等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加上本水域复杂的水文和季风共同影响下形成了蓝藻水华爆发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9.
循环利用畜禽养殖粪便中的磷素是解决农业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为了探寻亚热带农业区常规方式下养殖粪便中磷含量变化规律和环境流失风险,本研究模拟传统农户的固体堆沤方式,对猪粪和牛粪混合秸秆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自然堆沤发酵试验,测定全磷、无机磷、有机磷、水溶性磷、柠檬酸提取态磷、Olsen-P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物料发酵磷素在化学形态上存在明显差异,猪粪发酵磷组分含量:水溶性磷Olsen-P≈柠檬酸提取态磷,牛粪发酵:柠檬酸提取态磷水溶性磷OlsenP,且猪粪堆体中各形态磷含量高于牛粪;(2)猪粪堆沤过程中存在明显无机磷向有机磷转化过程,提高了堆体有机磷和全磷含量,但是这种现象在牛粪堆沤过程中不明显;(3)猪粪在堆沤过程中由于微生物发酵引发的有机质的快速分解和损失,会"浓缩"堆体中磷素含量,从而加剧堆沤过程中全磷的降雨径流流失风险,因此在降雨频繁的地区和传统农户固体自然堆沤方式下,虽然猪粪堆沤发酵能更好地提高养殖废弃物中磷素有效性,但也应当注意堆沤过程中的潜在径流流失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70.
3种常见速生灌木吸收红壤氮磷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大量施用肥料造成养分在土壤中积累,已经成为重要的面源污染源。通过栽植植物篱截留养分是防止面源污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为了更好地利用植物资源,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的方法比较了3种常见速生绿化灌木红叶石楠Photinia fraseri,金森女贞Ligustrum japonicum‘Howardii’和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对红壤氮磷的吸收积累能力。结果表明,红叶石楠对土壤氮的吸收能力最强,积累量最大,达到30mg·盆-1,可作为红壤氮截留的首选植物篱植物;而金森女贞对土壤磷的吸收能力最强,吸收积累土壤磷达到8mg·盆-1,同时对土壤氮的吸收积累量也达到了25mg·盆-1,金森女贞可以作为红壤植物篱的植物种类。红叶石楠与金森女贞配合混植有可能起到更有效的植物篱功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