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20篇
  免费   865篇
  国内免费   1437篇
林业   1338篇
农学   1057篇
基础科学   623篇
  8875篇
综合类   6093篇
农作物   951篇
水产渔业   71篇
畜牧兽医   914篇
园艺   415篇
植物保护   185篇
  2024年   169篇
  2023年   341篇
  2022年   414篇
  2021年   460篇
  2020年   443篇
  2019年   497篇
  2018年   350篇
  2017年   629篇
  2016年   807篇
  2015年   787篇
  2014年   953篇
  2013年   960篇
  2012年   1203篇
  2011年   1507篇
  2010年   1131篇
  2009年   1268篇
  2008年   1224篇
  2007年   1290篇
  2006年   1101篇
  2005年   908篇
  2004年   634篇
  2003年   544篇
  2002年   340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273篇
  1998年   232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227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热带种质在北方早熟春玉米改良中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苏俊  刘志增 《玉米科学》2005,13(4):008-012
选用甸骨11A及其导入不同的热带种质及不同的比例和热带种质占25%比例姊妹系共9份材料,以早大黄、红玉米为测验种,采用二因素试验设计,测定了甸骨11A热导系杂交组合的产量和对照优势、农艺性状及自交系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同一自交系在不同的测验种间表现不同。若用“甸骨11A×早大黄”模式则采用Evt5导入甸骨11A选系效果较好;若用“甸骨11A×红玉米”模式,则用Suwan1导入甸骨11A选系杂交种产量高。Suwan1导入甸骨11A的比例以12.5%~50.0%为宜,其中25%的导入比例综合效果较理想。在Suwan1导入甸骨11A占25%的3个姊妹系间,其杂交种产量和农艺性状及自交系本身的主要性状均有较大差异,表明在导入遗传基础较广泛的热带种质的选系中,保持一定数量的姊妹系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2.
与从事盐碱地元绿化工程改造的同行朋友进行沟通与交流,不断提升盐碱地园林绿化工程改造水平,助推我国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83.
为探讨宁夏灌区春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源库的演替规律,以宁夏灌区四次更新的主栽春小麦品种和搭配品种及近年来的重要育成品种为对象,分析了源库指标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品种的更替,宁夏灌区春小麦的源强从1953年以前的35.66 μmol CO2·m-2·s-1增加到了1995年以后的106.99 μmol CO2·m-2·s-1,提高了3倍;库容由289.97 g·m-2增加到554.18 g·m-2,提高了1.91倍,经济系数从0.29增加到0.38。源库协同改良使得春小麦的产量逐年增加。生物产量的增加主要依赖于源指标的改善,而籽粒产量的增加需要改善源库综合指标。因此,实现宁夏灌区春小麦产量的突破,应在增库的基础上扩源,建立合理的群体,协调源库比,促进春小麦光合产物向库的运转。  相似文献   
84.
“山佰松”(サンバィォ·エ-ス)土壤改良剂由日本东洋商社生产,是利用磁软化水和天然微生物合成的纯天然生物制剂,内含8种天然氨基酸、17种乳酸茵和多种单分子糖等,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保水抗旱,降低发病率,使植株生长稳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在保护地小型西瓜应用“山佰松”土壤改良剂,试验结果显示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改善,小西瓜的生育性状、抗病性、产量及效益均可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5.
麦田土壤微生物三大种群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了解山西晋中地区麦田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分布,为当地作物生产和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了不同质地、不同肥力以及不同种植结构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麦田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垂直分布随深度增加而呈指数递减模型,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垂直递减陡度大,呈三级递减;而真菌、放线菌分布密集于土壤根层0~20cm处,20cm以下急剧减少,且有中途数量回升的现象。三大菌群垂直递减与小麦根系干重递减的相关系数是0.957^**,0.990^**,0.996^**。麦田土壤肥力与三大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壤土地微生物数量较多,塿土地微生物数量较少,沙土地微生物数量最少;小麦不同品种根区微生物差异亦较显著。小麦与苜蓿、豌豆、油菜混播可极大地提高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86.
为适应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云南农业大学涉农专业的基本特点,结合土壤肥料学云南省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和云南省土壤与肥料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在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收到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7.
西藏地区青稞籽粒营养品质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西藏地区青稞品种间的性状差异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筛选优异品质青稞种质,以251个西藏青稞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了籽粒淀粉、粗蛋白、β-葡聚糖、γ-氨基丁酸、大量元素(Ca、P)、微量元素(Fe、Zn、Se)含量共9个品质指标,分析了被测指标间关系。结果表明,所测定的9项品质指标在供试种质资源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Se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粗蛋白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 -0.54),粗蛋白与γ-氨基丁酸、Ca、P、Zn、Fe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对被测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可将9项品质指标简化成3个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4.5%,其中第一主成分因子的贡献率达到了 48.0%,第一主成分中因子载荷量大的品质指标是Zn、P、Ca、粗蛋白、γ-氨基丁酸、淀粉、Fe含量。综合评价筛选出10个营养品质较高的种质,分别为BJX152、BJX008、BJX149、BJX004、BJX003、BJX015、BJX005、藏青2000、BJX227、喜马拉22号。  相似文献   
88.
控释肥用量对棉花生长特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国抗棉GK12号为供试材料,以等养分量复合肥作对照,研究不同控释肥施用量对大田棉花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肥处理的棉花株高、茎粗、叶面积均较普通复合肥具有优势。控释肥对大田果枝数、桃数影响显著。在施氮量为75 kg hm-2和150 kg hm-2条件下,控释肥处理的棉花产量较复合肥处理分别增加18.9%和13.6%。在多个棉花生育期,与复合肥处理相比,控释肥处理提高了0~20 cm和20~4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未对土壤的铵态氮含量造成显著影响,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普通复肥处理间未出现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89.
在冬小麦季设置秸秆不还田翻耕(CT)、秸秆还田翻耕(CTS)、秸秆还田旋耕(RTS)和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处理,研究耕作方式对华北小麦-玉米两熟区作物周年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当季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影响显著,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影响不大,但秸秆还田提高了夏玉米产量。RTS、CTS、CT 3个处理小麦季产量差异不显著,而NTS由于有效穗数不足,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与CT相比,NTS周年产量平均减产5.13%,RTS增产2.69%,CTS增产2.33%。耕作方式对当季小麦土壤水分含量影响大,而对后茬夏玉米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较小。NTS提高了小麦季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了土壤储水量,与CT相比,0~60 cm土壤储水量2010年和2011年分别增加39.07 mm和26.65 mm。从耗水构成来看,土壤水在冬小麦耗水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灌水和降水;而夏玉米耗水以降水为主,且降水中有一部分转化为土壤水储存起来。NTS提高了冬小麦季土壤储水量,降低了土壤水分的消耗,冬小麦季耗水最少。与CT相比,NTS小麦季平均节水22.40 mm,周年耗水量也以NTS最少;但NTS冬小麦产量降低导致其小麦季和周年水分利用效率均最低。从作物周年产量和水分利用的角度来看,如何提高免耕秸秆覆盖小麦季产量,进而提高周年产量,发挥其节水优势,是该耕作模式在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区推广应用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0.
茶园套种牧草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基本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关于茶园生草和低层套(间)种研究起步很晚且报道甚少,有必要深入研究适宜我国茶园推广应用的低层茶草套(间)种模式。通过3年的田间小区试验,以不套种任何牧草处理为对照,研究了3种不同牧草[百喜草(Paspalum natatu)、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平托花生(Arachis pintoi)]套种模式对茶青和鲜草产量及其茶园土壤基本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牧草套种模式比对照提高茶青产量6.48%~20.26%,并收获鲜草产量1 352~4 023 kg·hm?2·a?1;3年来逐年减少茶园表土流失厚度幅度分别为25.0%~30.6%、33.3%~38.9%和53.3%~60.0%,并提高茶园土壤pH 9.64%~11.76%、有机质8.23%~76.13%、全氮13.59%~245.63%、全磷3.41%~210.51%、全钾1.37%~9.65%、碱解氮69.63%~109.33%和速效磷11.40%~34.20%;其中,茶园套种白三叶和套种平托花生处理对提高茶叶产量和茶园土壤基本肥力的效果相对更佳,值得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