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95篇
  免费   956篇
  国内免费   1488篇
林业   1127篇
农学   941篇
基础科学   758篇
  9209篇
综合类   5757篇
农作物   788篇
水产渔业   118篇
畜牧兽医   1093篇
园艺   432篇
植物保护   216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414篇
  2021年   457篇
  2020年   418篇
  2019年   515篇
  2018年   392篇
  2017年   693篇
  2016年   848篇
  2015年   825篇
  2014年   937篇
  2013年   994篇
  2012年   1184篇
  2011年   1533篇
  2010年   1152篇
  2009年   1267篇
  2008年   1221篇
  2007年   1286篇
  2006年   1096篇
  2005年   884篇
  2004年   628篇
  2003年   526篇
  2002年   318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262篇
  1999年   262篇
  1998年   221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186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21.
于宗恺  景煜都  刘励  刘小伟  张强  程杰  郭梁 《草地学报》2023,31(4):1115-1124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为优良修复草种在黄土高原广泛种植,然而随着农村人口迁移及土地利用变化,苜蓿人工草地大量弃置的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为研究苜蓿弃置草地土壤质量变化规律,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弃置年限(0年、5年和10年)苜蓿草地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参与土壤碳氮磷(C,N,P)循环的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结果表明:总体上,土壤和微生物C,N含量随弃置年限呈增加趋势,而C,N相关胞外酶活性和化学计量变化幅度较小;土壤和微生物P含量随弃置年限增加而显著降低,但P相关胞外酶活性及化学计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其他土层,表层(0~20 cm)土壤C,N,P含量及其酶活性较高,其变化趋势与总体结果相似;亚表层土壤(20~40 cm)和(80~100 cm)深层土壤C,N,P含量及其酶活性呈先增后减趋势,且各指标较于表层土壤均降低40%~80%。相关分析表明弃置草地土壤由于P匮乏而逐步退化,可通过补施磷肥改善。  相似文献   
122.
为研究冬虫夏草采挖区与非采挖区的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本研究以青海省7个地区冬虫夏草生长地土壤样本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凯氏定氮法、碱熔法、碳酸氢钠浸提-比色法、酸溶法、1 mol·L-1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碱解-扩散法、邻菲啰啉比色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土壤样本的养分与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XH(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在全氮含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在土壤各指标含量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C∶N的范围是18.24~32.79,C∶P是155.53~562.78,N∶P是4.85~24.00,C∶K是4.51~11.52,K∶N是2.55~7.17,K∶P是31.44~81.86;采挖区与非采挖区的C∶P与N∶P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因此,本研究发现采挖冬虫夏草对其生长环境的土壤化学性质无显著性影响,为冬虫夏草采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3.
文博瑾  段高辉  温仲明 《草地学报》2023,31(4):1186-1197
生物多样性关系到生态系统的功能,而坡度和土壤因素是影响坡面产流产沙的重要因子。本研究基于黄土丘陵区生物多样性,并引入坡度、降雨前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探究其与坡面产流产沙总量的耦合关系。通过野外人工降雨试验,记录草本、灌木和乔木群落下的产流时间和产流产沙总量,并开展土壤植被调查。结果表明,与草本和乔木群落相比,灌木群落在延长产流开始时间和降低产沙总量上表现更优;植被群落功能离散度指数(FDiv)对产沙总量影响最大,Simpson指数(D)对产流总量影响最大,坡度仍然是不可忽视的第二重要影响因素;产流总量与坡度、土壤容重、D和功能丰富度指数(FRic)的回归关系优于产流总量分别与其的回归关系;产沙总量与坡度和FDiv指数的回归关系优于产沙总量分别与其的回归关系。植被保护与坡度改善将是该区水土保持规划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过瘤胃半胱氨酸对育成期梅花鹿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12头7月龄雄性梅花鹿仔鹿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额外添加1.25(Ⅱ组)、2.50(Ⅲ组)和5.00 g·kg-1(Ⅳ组)过瘤胃半胱氨酸(有效成分51.70%)的试验饲粮。试验预饲期15 d,正试期112 d。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添加过瘤胃半胱氨酸Ⅲ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Ⅲ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Ⅰ组相比,添加过瘤胃半胱氨酸各组粗蛋白质、钙和磷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Ⅲ组干物质和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3)与Ⅰ组相比,添加过瘤胃半胱氨酸Ⅱ组和Ⅲ组甘氨酸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各组半胱氨酸、蛋氨酸、丝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和脯氨酸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  相似文献   
125.
孙政才 《华北农学报》1995,10(3):103-108
在人工气候室中,对盆栽条件下不同熟期的紧凑型与平展型玉米比较研究表明,单株玉米对土壤养分的反应株型间无规律性差异;不同熟期玉米间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差异。植株苗期生长速率及高低土壤肥力下的差异与叶片N、K含量,光俣速率及不同光强,不同CO2浓度与的反应差异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不同品种间苗期光合速率差异明显,土壤肥力高低对玉米苗期光合速率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26.
施肥对不同品种麦田CO2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施肥对小麦田间CO2释放量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以4个不同施肥水平为主处理,以3个不同年代的主栽品种碧玛1号、烟农15号、山农11号为研究对象,采用封闭式静态暗箱技术,应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仪(美国)在作物生长期测定土壤CO2释放量和光合速率。同时测定了环境影响因素土壤温度和水分等。研究结果表明,施肥有利于增加土壤CO2释放量,且中氮处理水平释放量最多;土壤温度和水分对土壤CO2释放量有一定的影响,土温越高,水分越大,CO2释放越多;麦田CO2交换量与小麦根系活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7.
河北省土壤铜含量丰富.全铜平均25.4ppm,高于全国、世界平均含量.有效铜(DTPA—C_u)平均1.17ppm,<0.5ppm低铜土壤只占耕地总面积的6%.高铜土壤多分布在城镇郊区、洼淀和矿区土壤上.铜在剖面中以淋溶为主,表层富集过程非常微弱.土壤铜含量决定于母质类型.在成土过程中其数量变迁与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有机质、土壤碳酸钙、土壤PH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8.
乌江流域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对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乌江流域主要茶场茶园土壤理化性状、茶叶生化成份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母岩发育的土壤理化性状各不相同,其对应的茶叶品质也不相同。土壤理化性状及茶叶品质优劣依序为硅质黄壤>砂页岩黄壤>第四纪粘质黄壤>小黄泥>黄棕壤  相似文献   
129.
This paper has applied the var cost to the theory of spot price.An augmented Lagrange method is employed to develop the exact model of spot price of active power and reactive power,and the physical means of Lagrange multipliers are explained.The numerical examples are given to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相似文献   
130.
The method and principle of the parameter design for the power train of EV is explored and discussed,then the parametersof EV. based on SC7101 are reasonably selected.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SOC of Lead_acid battery is provided and the relation among the electromotive force,the interior resistance, the polarized resistance and the SOC are analyzed. The capacity is compensat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apacity and the temperature, which is the basis on which th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is designed and improved. The dynamic model which reflects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wer train is established,then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EV based on SC7101 is simulated,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ontinuous mileage of EV are analyzed,the measures to increase the continuous mileage are provided.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nalysis of the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of battery and the dynamic model are correct,and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perfectly meets the need of the design targ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