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23篇
  免费   953篇
  国内免费   1754篇
林业   1129篇
农学   1378篇
基础科学   580篇
  8839篇
综合类   7933篇
农作物   1603篇
水产渔业   78篇
畜牧兽医   923篇
园艺   926篇
植物保护   141篇
  2024年   184篇
  2023年   356篇
  2022年   416篇
  2021年   488篇
  2020年   464篇
  2019年   515篇
  2018年   382篇
  2017年   707篇
  2016年   949篇
  2015年   938篇
  2014年   1151篇
  2013年   1102篇
  2012年   1385篇
  2011年   1760篇
  2010年   1374篇
  2009年   1527篇
  2008年   1443篇
  2007年   1565篇
  2006年   1373篇
  2005年   1083篇
  2004年   716篇
  2003年   608篇
  2002年   368篇
  2001年   315篇
  2000年   299篇
  1999年   287篇
  1998年   241篇
  1997年   228篇
  1996年   232篇
  1995年   191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选用来自黑龙江、辽宁和北京的11个冬、春性小麦品种,对其发芽籽粒和耒发芽籽粒进行了11个品质性状的分析,以研究籽粒发芽对小走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发芽对其蛋白质、淀粉和馒头加工品质均造成负面影响,籽粒发芽与不发芽相比,蛋白质舍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峰值粘度、稀懈值、降落值、馒头体积和馒头评分等品质性状的差异均达到5%或1%显著水平。籽粒发芽造成蛋白质质量的下降程度大于蛋白质含量的下降程度。籽粒发芽对品质影响程度在品种(系)间也存在差异。发芽处理的小走高分子量走谷蛋白亚基组成和醇溶蛋白电泳图谱均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2.
小麦中的1BL/1RS染色体易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燕  王涛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3):152-158
1BL/1RS易位在世界小麦品种中广泛分布,在世界小麦育种特别是在中国小麦育种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种间特定的染色体易位和替换,黑麦(Secale cereale L.)染色体1R的短臂(1RS)已存在于大量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wm L)的染色体组中,许多对农艺性状具有重要作用的基因和抗性基因由此从黑麦转入小麦基因组中。1RS主要用于转移抗真菌病害的基因,尤其是抗锈病、白粉病的基因(Yr9、Lr26、Sr31、Pm8),1BL/1RS能增加小麦根系的生物量,并可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然而,由于1RS替换了1BS,造成了1BS上重要基因位点Glu-3、Gli-1的丢失和1RS上Sec-1位点的引入。Sec-1编码的γ-黑麦碱、w-黑麦碱不能补偿Glu-3、Gli-1编码的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和γ-醇溶蛋白、w-醇溶蛋白的品质效应,引起小麦的麦谷蛋白聚合物结构的改变和数量的减少。因此,1BL/1RS易位小麦面粉的烘烤加工品质较差,从而降低了1RS易位系小麦的利用价值。另一方面1BL/1RS易位小麦面粉的可溶性纤维含量高于一般小麦,对人体有益,因此利用不含黑麦碱的改良1BL/1RS新易位采替换中国小麦品种中普遍存在的1BL/1RS易位+既可保持1BL/1RS易位系的优点又能改善其烘烤加工品质,这为提高1BL/1RS易位小麦的品质提供了新的途径。1RS片段能与异源细胞质互作导致雄性不育,这可用于小麦的杂种优势利用。本文主要阐述1BL/IRS易位的特征、检测方法、地理分布、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以及给小麦品质带来的影响,并探讨了解决其负面影响的策略。  相似文献   
23.
为给内蒙古高原区、黄土高原区和西北荒漠绿洲区紫花苜蓿测土施肥奠定科学基础,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以及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开展了三大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和推荐施钾量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区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第1~4级指标依次为≥342mg/kg、89~342mg/kg、24~89mg/kg和<24mg...  相似文献   
24.
淮北平原砂姜黑土玉米产量与土壤性质的区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淮北平原作为调查区域,对砂姜黑土区48个样点的玉米产量及0~20 cm耕层土壤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涡阳县东、西部,蒙城县南部和怀远县北部,玉米产量多在8.7 t/hm2以上,土壤容重较小;而在蒙城县北部,玉米产量多在7t/hm2以下,土壤容重最大,平均达到1.6 g/cm3以上.涡阳县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平均...  相似文献   
25.
为探讨围封、放牧、刈割对典型草原土壤线虫的影响,本文基于高通量测序确定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分析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线虫群落差异及其表征的生态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围封、放牧、刈割处理下的线虫群落结构未呈现显著性差异,但在不同草地利用方式的影响下,土壤线虫在优势营养类群、生态学指数层面表现为有差异性的响应结果;与围封处理相比,放牧和刈割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干扰作用,这使得土壤线虫连通性和捕食关系有所减弱;刈割使温带典型草原土壤线虫群落的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著降低,但有利于土壤养分富集。研究结果丰富了草地土壤线虫多样性和群落演变的研究内容,证实土壤线虫所指示的草地生态系统状况随着利用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为温带典型草原的草地恢复、可持续发展等不同阶段制定科学的草地利用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对东北羊草草地土壤-植物间锌含量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全锌含量较低,有效锌含量中等,植物体不缺锌。在生长季各时期,全锌和有效锌含量在土壤剖面分布从上向下呈下降趋势,有效锌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由于淋溶作用土壤深层含量增加。全锌各月平均含量变化在生长季呈“V”型曲线,7月含量最低;有效锌平均含量从5–8月与全锌相似,8月后则逐渐减少。羊草各器官及枯落物全锌和有效锌含量有很大变化,总的趋势是:根>根茎>叶>茎>枯落物;有效锌含量A层与B层的比值比全锌含量A层与B层的比值高2倍多,这说明A层土壤富集有效锌的能力强。羊草根部富集的锌含量平均为土壤有效锌含量的44.17倍。根部的吸收强度与土壤中锌的活性成显著负相关(r=-0.8800,p<0.01)。图5表1参23。  相似文献   
27.
为了解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ynthetic hexapliod wheats,SHW)导入对普通小麦品质的影响及其潜在利用价值,2004~2005年,对重组近交系群体(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yn-CD780×普通小麦品种CY12)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籽粒硬度、籽粒蛋白质含量、降落值、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等7个品质参数的群体平均值都介于两个亲本之间,只有降落值和面团稳定时间2个参数的群体平均值高于Syn-CD780.在131个株系中,有15个株系的综合品质指标较为突出.非遮雨处理的籽粒硬度和吸水率显著低于遮雨处理,而籽粒蛋白质含量、降落值、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等4个品质指标则相反,表明遮雨与否对小麦品质参数的影响较大.Syn-CD780在小麦品质改良上有一定的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河北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作为鲜活农产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最受关注的一类产品。就河北当前蔬菜质量安全的现状,着重对蔬菜产地管理、标准化生产、质量检测、流通监管、质量追溯等各环节进行综合分析论述,提出发展策略,从而为提高全国蔬菜产区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更多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9.
不同果袋套袋对幸水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了12种不同类型果袋对幸水梨进行套袋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套袋后幸水梨果实的硬度、可滴定酸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单果重均显著降低,分别比对照平均降低8.47%,10.59%,20.85%;对还原型Vc含量影响显著,套袋果还原型Vc含量比对照增加10%-39.9%;套袋对果实光洁度和果点等外观品质明显改善。综合研究认为双层袋L2-1为幸水梨果实套袋处理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0.
油菜籽中脂肪酸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气相色谱仪可快速,准确测定油菜籽脂肪酸组分和含量,可更快的得到精确度很高的各脂肪酸组分数据,气相色谱仪分析法在油菜品质育种中应用非常广泛。此方法是油菜品质育种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本文就利用气相色谱仪快速,准确测定油菜籽脂肪酸组分和含量的操作方法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