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3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77篇
林业   74篇
农学   92篇
基础科学   56篇
  160篇
综合类   2714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451篇
  2010年   322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贾玮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222-1223,1253
通过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过程的考察,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与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从农地产权制度发展角度探讨当代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最后对其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莹  张小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692-1694,1750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就突出地表现出来,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鉴于这个问题的特殊性和现实性,学术界以往的研究已经很丰富,但缺乏系统全面的整合。笔者首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进行了确定,然后对其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阐述和评价,最后对其未来研究的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3.
土地整理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花可可  魏朝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26-928,933
在介绍了相关研究背景的前提下,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对土地整理中的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农村道路工程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旨为土地整理工程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淳  周方  张慧翀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017-16018
[目的]分析国内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文献资料比较法。[结果]目前的农村居民点研究集中于农村居民点整理驱动力、整理潜力、整理模式、整理效益评价等方面。[结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应与耕地整理等其他土地整理领域相结合,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计算方法更系统、更精确;要不断寻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创新,以促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农村居民点整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5.
康亢  李红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309-12311,12377
农村建设用地需求剧增导致了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交易活跃,然而,在现行土地制度运行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农村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争议也随之愈演愈烈.与此同时,征地机制与利益分配模式共同催生出大量隐形的非法土地交易.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直接入市是缓解目前用地紧张状况,加速城镇化进程的有效手段.该研究以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切入点,对现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机制、隐形非法土地交易以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3种情况的运行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在深入探讨现行入市制度不合理之处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机制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6.
宁夏和安徽两地在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该研究从建设规划、资金投入、平台运营模式、示范点建设、专业网站建设等方面介绍了两地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为我国其他地区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启迪.  相似文献   
87.
利用苏州市1985和2010年2期遥感卫星影像,对研究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就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连通性格局进行了研究,揭示了LUCC与生态连通性变化间关系,提出了通过土地利用调整改善生态环境效应的建议。研究发现:1985~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强烈,耕地是减少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而城镇工矿和农居点则是变化幅度和变动程度最为剧烈的土地利用类型;受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苏州地区生态连通性变化强烈,全市土地有84.2%区域生态阻力呈现不同程度上升,这源于城镇工况和农居点快速扩张,仅有15.8%区域生态阻力下降,生态连通性提高,这源于土地利用类型向水域和草地的转换。全市生态孤岛面积增加15.84%;通过对农村地区农居点有效整理,将其转变成为更具有生态价值的耕地、水域、草地或林地,是降低苏州地区生态阻力,提高生态连通性,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8.
为了评估农村非点源污染对水库水体营养水平的影响,以三亚市半岭水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库区非点源污染的构成类型及其污染量,同时,根据模型预测了非点源污染对水库水体TN、TP的贡献浓度.在此基础上,以非点源污染对水库水体TN、TP贡献浓度与实际监测浓度之比来评估农村非点源污染对水库水体营养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点源污染大部分来自于农业生产活动,其污染物COD、TN和TP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77.5%、68.5%和43.3%,其次为禽畜养殖,其污染物COD、TN和TP的贡献率分别为12.2%、12.4%和41.4%,农村生活污染贡献相对较小.库区农村非点源污染对水库水体TN质量浓度的贡献为0.171 mg/L,TP质量浓度的贡献为0.006 8 mg/L.农村非点源污染的TN和TP对水库的N和P的营养水平的贡献率分别为55.4%和75.6%,可见农村非点源污染是水库水体营养负荷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89.
长期以来,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始终呈现一种不断扩大的趋势,但基于收入来源分解所得的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差距,却在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态势之后,才出现快速上升的现象,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该文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角度加以解释,认为长期以来的农村金融抑制限制了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不断深化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打破了传统的家庭经营模式,从而拉大了农户间的收入差距。随后,以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上述论断,并发现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短期内开始扩大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差距,但长期来看两者存在倒U型关系。农村金融持续发展将有助于改善农村收入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90.
张建锋  吴灏  陈光才 《农学学报》2015,5(11):126-129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更好地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已有阐述,但是缺乏反映和数量化评价美丽乡村发展程度的研究,不能实现不同地区美丽乡村间的比较。基于此,笔者提出美丽指数的概念,以数量化地反映乡村的美丽程度,具体是通过村庄规划、卫生状况、绿化情况、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共5 项指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基于德尔菲法、内梅罗指数评价法,计算出乡村美丽指数,反映出不同美丽乡村的美丽度及其特征。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种直观的、数量化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