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0篇 |
免费 | 92篇 |
国内免费 | 27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25篇 |
农学 | 261篇 |
基础科学 | 64篇 |
680篇 | |
综合类 | 1106篇 |
农作物 | 282篇 |
水产渔业 | 5篇 |
畜牧兽医 | 79篇 |
园艺 | 98篇 |
植物保护 | 1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53篇 |
2022年 | 75篇 |
2021年 | 90篇 |
2020年 | 105篇 |
2019年 | 114篇 |
2018年 | 96篇 |
2017年 | 123篇 |
2016年 | 161篇 |
2015年 | 121篇 |
2014年 | 127篇 |
2013年 | 177篇 |
2012年 | 207篇 |
2011年 | 159篇 |
2010年 | 122篇 |
2009年 | 126篇 |
2008年 | 98篇 |
2007年 | 98篇 |
2006年 | 110篇 |
2005年 | 66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57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为准确检测发动机曲轴位置及其旋转速度,设计了一种基于非晶态合金的新型电感式转角及转速传感器。首先,介绍了这种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两种检测安装方式。然后,分析了它的输出灵敏度特性和非线性误差。最后,通过试验,分析了气隙、线圈匝数、激磁电流强度及频率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以及不同非晶态合金薄带宽度对脉冲感应电压波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结构简单等特点,用于汽车发动机的转角及转速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3.
加工番茄连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开展加工番茄连作定点微区试验,研究了不同连作处理(种植1 a、连作3 a、5 a和7 a)对新疆加工番茄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土壤p H升高,全磷、速效磷及全钾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土壤容重无明显变化。连作7 a时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钾含量较对照分别下降了8%、21%和29%(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和微生物商(q MB)呈显著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52.3%、78.8%和48.2%(p0.01);微生物量磷(SMBP)呈先升后降趋势,连作3a时,SMBP含量达到最大值,是对照的1.65倍(p0.01)。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升高趋势,而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及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则相反。连作导致加工番茄产量显著下降,连作7 a时产量下降达34%(p0.01)。相关分析表明,p H、微生物量、q MB、酶活性及养分之间相关性极为密切,说明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相结合,可以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加工番茄连作导致土壤p H和电导率升高,显著抑制了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了土壤肥力,最终造成产量下降,连作障碍明显。 相似文献
94.
华北平原不同种植制度对粮食作物氮素利用和土壤氮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是华北平原粮食作物的主要种植制度,存在氮肥利用率低、土壤氮素过量累积问题。为探索华北平原氮素高效利用的适宜种植制度,采用15N示踪技术,基于3 a田间定位试验,对一年两熟冬小麦-夏玉米的常规水氮和优化水氮、两年三熟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与冬小麦-夏大豆-春玉米及一年一熟春玉米3种种植制度的作物产量、15N利用率、氮素去向和土壤氮库表观平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年三熟的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产量为32 248.52 kg/hm2,分别比一年两熟和一年一熟提高22.16%和52.88%;15N利用率为33.36%,比一年一熟提高26.12%。3种种植制度的氮肥去向最高为土壤残留,其次为作物吸收和损失,两年三熟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的作物吸氮量最高为151.82 kg/hm2,土壤氮库表观盈余量为21.22 kg/hm2,显著低于其他种植制度。综合分析,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两年三熟在稳产高产和提高氮素利用率上具有可持续的潜力,是华北平原未来较为理想的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研究机插密度对连作杂交晚稻"甬优6号"产量的影响,明确其合理的群体起点,为连作稻区晚季杂交稻机插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插秧机设计的行株距规格,设栽插丛数为12万、15万、18万、21万和24万丛/hm25个处理,采用小区重复试验,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随着机插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最高苗数、有效穗增加,穗粒数减少,成穗率降低;机插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增产增效。[结论]"甬优6号"在温州地区作连作晚稻种植,机插密度以21万丛/hm2左右,每丛插2.5~3.5本较适宜。 相似文献
97.
仙游县于2009年和2010年冬季采取省工节本高效的栽培技术试种、示范雪玉糯6号,该品种从出苗至采青日数84.5d左右,表现生育期适中、产量高、品质较好、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等特点。该文介绍雪玉糯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8.
盆栽与田间试验研究黄瓜连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连作后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P过剩,K则消耗过多,造成养分不平衡;土壤微生物区系改变,微生物由“细菌型”土壤向“真菌型”土壤转化,土传病虫害加重,线虫密度高达4.38条/g土。 相似文献
99.
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水稻生产效率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对南方双季稻区6个省(区)1995 ~2010年水稻生产成本收益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水稻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的时序变动趋势及特征,并通过对技术效率的分解,得到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时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阶段水稻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近期技术进步率下降是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因素,结果也显示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生产效率低于北方稻区的黑龙江和稻麦轮作区的江苏,且区域内差异显著.因此,提高技术适应性,加强管理和制度的创新,提高水稻生产技术进步率,缩小省(区)间的差异是提高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生产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0.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质量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轮作藜麦、玉米及连作对马铃薯根系生理及根系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比较了3种种植模式(轮作藜麦、轮作玉米及连作)对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环境、根系生理、根系发育及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减轻马铃薯连作障碍、筛选较好的轮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轮作藜麦、玉米明显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增强土壤肥力相关酶的活性,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和细菌与真菌数量比值(B/F),降低真菌数量,改善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环境,对植株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表现在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单株薯重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2)轮作藜麦、玉米使得马铃薯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上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减少,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表明通过轮作藜麦和玉米使得连作对马铃薯植株造成的胁迫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3)轮作藜麦、玉米显著提高了马铃薯根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和根尖数,说明轮作藜麦及玉米促进了马铃薯根系的生长发育,这与轮作藜麦及玉米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及促进马铃薯地上部分的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