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22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12篇
  122篇
综合类   127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91.
对洞庭湖区杨树天牛的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杨树天牛的发生与立地条件、地被物和树龄等因子之间的关系,为杨树的栽培管理和天牛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2.
Nutrients in overland flow from agricultural areas are a common cause of stream and lake water quality impairment. One method of reducing excess nutrient runoff from non-point sources is to restore or enhance existing riparian areas as vegetative buffers. A field scal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ability of remnant giant cane (Arundinaria gigantea (Walt.) Muhl.) and forest riparian buffer zones to attenuate nutrients in agricultural surface runoff from natural precipitation events. Two adjacent, 10.0 m wide riparian buffers were instrumented with 16 overland flow collectors to monitor surface runoff for nitrate, ammonium, and orthophosphate.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at 3.3 m increments within each buffer. The forest buffer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coming dissolved nitrate-N, dissolved ammonium-N, total ammonium-N, and total orthophosphate masses in surface runoff by 97, 74, 68, and 78 , respectively within the 10.0 m riparian buffer. Nutrient reductions within the cane buffer were 100 for all three nutrients due to relatively high infiltration rates. Significant reductions of total ammonium- N and total orthophosphate were detected by 3.3 m in the cane buffer and at 6.6 m in the forest buffer. Results suggest that both giant cane and forest vegetation are good candidates to incorporate into riparian buffer restoration designs for southern Illinois as well as in other regions within their native range with similar climatic and physiograph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393.
桥山林区甘肃鼢鼠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对桥山林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甘肃鼢鼠的发生规律研究表明:沙棘林和以羊胡子草为主的草地是甘肃鼢鼠发生基地;人为开荒是甘肃鼢鼠猖獗的重要因素,土壤类型是决定甘肃鼢鼠发生的关键因素;适地适树是抑制甘肃鼢鼠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94.
因具有长日照条件下雄性不育以及短日条件下可育的特性,光敏核不育水稻在两系杂交稻育种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接受光周期信号决定育性转换的水稻叶片和部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在自然长日照条件下,对光敏不育水稻农垦58S(NK58S)的不同叶片和部位套袋遮光作短日处理,探讨对育性转换的敏感部位。结果表明,在育性转换敏感期,NK58S最上两个叶片接受的光照长度决定其花粉育性,其中尤以心叶对育性的贡献最大,将倒二叶及叶鞘和心叶同时遮光可增加NK58S育性恢复的稳定性。对叶片的不同部位遮光有效应差异,对叶片的上半部分遮光不能使育性转换,反之对下半部分遮光能使育性转换。另外可观察到遮光短日处理育性恢复的植株,其抽穗期比育性未恢复及整株长日处理者提前约10d。表明水稻开花的光周期和雄性育性的光周期反应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395.
黄河下游河岸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及其与汇流路径长度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被和地形是影响坡面侵蚀过程的重要因子,探讨两者交互作用下坡面产流产沙和汇流特征对深入理解坡面侵蚀过程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模拟降雨试验,探讨不同降雨强度(54和90 mm·h~(-1))、坡度(5°、10°、15°、20°)和植被盖度(0%、15%、30%)下黄河下游河岸坡面的侵蚀产流、产沙特征,并基于水文连通性模型——汇流路径长度指数(Flowlength)探究植被和地形在土壤侵蚀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汇流长度与产流产沙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54和90 mm·h~(-1)雨强下,不同植被盖度对径流流速均有减缓作用,而90 mm·h~(-1)雨强下30%盖度的减缓作用较为明显;径流总量和径流深随坡度和植被盖度增加而逐渐减少的变化基本一致,随雨强增加,受坡度影响逐渐增大。54 mm·h~(-1)雨强下,当坡度15°时,侵蚀产沙量随坡度增加增幅较小;当坡度15°后,侵蚀产沙量增幅较大。90mm·h~(-1)雨强下,当坡度15°时,侵蚀产沙量随坡度增加而增加;当坡度15°后,其随坡度增加而减少。相关分析表明,坡度对产沙量、产流量和径流深均具有显著影响,显著水平分别为P 0.001、P 0.01和P 0.05;植被盖度仅对平均流速影响显著(P 0.05)。但植被盖度对汇流路径长度影响极为显著(P 0.001),裸坡的汇流路径长度明显大于植被覆盖坡面;坡面产流产沙量随汇流路径长度的增加基本呈增加趋势。在坡度和植被盖度交互作用下,坡面产流所引发的土壤侵蚀效应受坡度影响较为明显,而在汇流过程所引发的土壤侵蚀效应中,植被的影响明显大于坡度。  相似文献   
396.
本文应用3S技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及结合实地勘查,以河道宽10倍作为河岸带范围比较分析马鞍山市建成区4条河流(慈湖河、采石河、雨山河、永丰河)河岸带土地空间特性及景观格局。结果表明:该市河岸带比重大,占研究区的20.73%,总体上以建筑及农田用地类景观为主,两者的斑块平均面积大;绿地景观比例小、尤其是滨水绿地少,未见自然的河岸植被带,河岸带的生态功能弱。比较4条河岸带景观,位于近郊的河岸带景观丰富度及均匀性均高于市区河流、优势度低于市区河流。作者建议在适当增加河岸带的绿地面积的同时更应提高滨水绿化率,可参照永丰河的绿化水平,将河岸带绿地率增加至7%左右,同时提高滨水绿化率至6%以上。  相似文献   
397.
城市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工业污染场地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新环境问题,制约着城市土地资源的安全再利用。分析了我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的主要污染物及其主要工业企业来源,综述了应用于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主要技术及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98.
茶文化旅游是近年来贵州省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贵州南部民族地区旅游景观多样,民族文化底蕴丰富,具有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在 “旅游+”和“文化+” 背景下,基于荔波茶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从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等角度出发探索其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对提升荔波乃至黔南州的茶产业战略地位、旅游文化层次、社会经济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99.
郎鹏  袁龙义  薛兴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93-12195
多年来,围垦、砍伐等长期过度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严重影响和破坏了土壤种子库完整性和河漫滩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在此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种子库在地表植被演替动态中的作用、演替实质以及河漫滩种子库的保护生物学意义,并提出了深入开展河漫滩土壤种子库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0.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选用合理的修复技术是决定场地修复成败的关键。修复方案应根据场地的自然特点、污染特征和修复目标等因素选择修复技术和开展工程设计。探讨了污染场地修复工程设计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