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3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711篇
林业   37篇
农学   1927篇
基础科学   200篇
  935篇
综合类   3940篇
农作物   1584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30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300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433篇
  2013年   578篇
  2012年   521篇
  2011年   603篇
  2010年   484篇
  2009年   561篇
  2008年   573篇
  2007年   550篇
  2006年   502篇
  2005年   468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几个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揭示直立大穗型水稻品种穗上不同粒位籽粒的灌浆特性,以沈农265等5个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用Richards方程W=A/(1+Be-bt)1/N对不同粒位籽粒的灌浆过程进行统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品种不同粒位籽粒灌浆特性存在较大差异,直立穗型品种沈农265差异最大,相对一次枝梗籽粒和上部二次枝梗籽粒而言,中下部二次枝梗籽粒灌浆峰值低且达到峰值的时间晚,但是达到峰值后下降缓慢,因此籽粒增重曲线接近直线,最终粒重也与其他粒位接近。可见尽管供试的直立大穗型品种不同粒位籽粒灌浆存在比较激烈的竞争,但是中部和下部二次枝梗籽粒完全可以正常充实。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几个外引水稻品种在河南沿黄地区引种试验,表明杂交稻生长速度快,抽穗较晚,但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粒数多,产量的增产潜力较大。除金世纪外其他几个品种与豫粳6号相比基本持平,但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金世纪品质与豫粳6号相比有较大的提高,产量也提高。  相似文献   
33.
稻秸覆盖对有机茶园土壤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多年稻秸覆盖下有机茶园土壤生态环境的研究表明,稻秸覆盖能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稻秸覆盖处理0~40cm土层中,有机质、全N、全P和速效性N、P、K的平均含量均比对照相应土层高,分别是对照处理的2.00倍、1.87倍、1.66倍、1.91倍、1.91倍、2.56倍;稻秸覆盖能增加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数量,0~40cm土层中,覆盖处理的真菌和细菌分别是对照的3.54倍和4.46倍;稻秸覆盖能增加干季土壤含水量,稻秸覆盖处理的0~10cm、10~20cm和0~30cm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相应土层提高了26.24%、13.92%和12.38%;稻秸覆盖能改善土壤动物总数状况,稻秸覆盖处理的0~40cm土层中,土壤动物个体总数是对照处理的1.87倍。因此,稻秸覆盖值得在有机茶园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4.
35.
在水稻转基因材料后代中筛选到一个自交后代标记基因呈1:1异常分离的雄配子不育突变体(暂命名为Male gametophyte abortion1,mga1(t))。该突变体花粉约50%败育,花粉败育表型与T-DNA共分离,且只能通过雌配子传递,表明mga1(t)是一个T-DNA插入引起的雄配子败育突变体。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mga1(t)为单拷贝T-DNA插入突变体。侧翼序列分析发现T-DNA插入在水稻3号染色体上一个Bax inhibitor(BI)-1 like家族蛋白基因的5’非翻译区,该基因可能与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关。RT-PCR表达分析显示MGA1(t)基因在水稻不同生长发育期均有表达,尤其在长度发育为0~7mm的颖花中强表达,表明该基因是一个水稻雄配子优势表达基因。  相似文献   
36.
水稻覆膜湿润栽培体系中的作物生长速率和氮素吸收速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湖北省十堰市地处秦巴山区,水稻是该地区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季节性缺水和生长前期低温是制约当地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覆盖地膜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常用方法。然而,由于覆膜后追肥困难,生产上往往采用一次性基施氮肥,由此可能造成覆膜水稻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出现缺氮的现象,该体系内的氮素吸收利用规律报道较少。2004—2006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布置了田间试验,研究覆膜湿润栽培体系中水稻生长速率、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的基本规律,为进一步优化水稻覆膜湿润栽培体系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共包括4个处理:1)常规淹水种植,不施氮肥;2)覆膜湿润栽培,不施氮肥;3)常规淹水种植,一次性基施氮肥150kg/hm2;4)覆膜湿润栽培,一次性基施氮肥150kg/hm2。测定了水稻鲜干重、分蘖动态、叶面积、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作物生长速率和氮素吸收速率。研究结果表明:不施用氮肥条件下,与常规淹水处理相比,覆膜湿润栽培显著地提高了水稻地上部生物量、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和籽粒产量,收获指数无显著差异。一次性基施氮肥后,覆膜水稻前期的生长速率和氮素吸收速率显著高于相应的淹水处理,表现出旺长趋势;而后期则低于淹水处理,且穗实粒和收获指数均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7.
我国稻米品质的改良   总被引:193,自引:9,他引:193  
本文论述我国稻米的品质改进,内容包括:⑴稻米品质的评价;⑵品质性状的遗传;⑶品质性状的育种改良;⑷影响稻米品质的非遗传因素。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表达,可能受母株基因型或胚乳基因型控制,或兼而有之。现已明确,米的一些形态性状,如粒长、粒宽、粒重等,主要受母株基因型控制;这些性状在F#-2米粒间无明显分离。而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等理化性状,则主要由胚乳基因型控制,它们在F#-2米粒间均发生分离。杂种稻米的理化性状是很难一致的。当前优质米育种应特别注意:⑴改进米的外观品质;⑵根据用途改进米的蒸煮和食用品质;⑶选育含胚米;⑷改进特种米(黑米、香米和糯米)的丰产性和抗逆性。  相似文献   
38.
 利用稻瘟病抗性基因进行抗病新品种的培育是控制稻瘟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了明确当前广东省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布特点,本研究利用Pi1、Pi2、Pi9、Pib、Pita等5个已克隆主效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结合叶瘟和穗颈瘟自然抗性鉴定,对70份广东省主栽水稻品种和骨干亲本抗稻瘟病基因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含有Pi2抗性基因的水稻品种有10份(占14.3%),抗性贡献率显著;PibPita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2份(60%)和37份(52.9%),但对广东省稻瘟病菌的抗性较弱;未检测到上述已知主效抗稻瘟病基因的有13份(18.6%),表现为感稻瘟病;全部供试材料均未检测到含有Pi1Pi9抗性基因。本研究揭示了广东省主栽水稻品种和骨干亲本抗稻瘟病基因的组成及其对稻瘟病抗性的贡献,为华南稻区抗病新品种的培育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9.
为深入研究已经克隆的部分稻瘟病抗性基因在吉林省主要水稻品种和优良品系的分布,并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稻瘟病抗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已经克隆的10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目前吉林省主要推广的13个水稻品种和15个主要品系进行稻瘟病抗性基因筛选。根据稻瘟病抗性基因筛选结果,进一步进行聚类分析、杂交组合配制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共获得24株理想的多基因聚合F4单株,并进行苗期稻瘟病接种鉴定。结果表明,Pi2、Pi36、Pi37、Pikh、Piz-t和Pi-ta等稻瘟病抗性基因在目前吉林省主要推广水稻品种中分布较为广泛,而Pi9、Pib、Pi21和Pi-d2分布较少。同时发现,品种间稻瘟病抗性基因有较好的互补性,可以有效地进行多基因聚合。因此,在吉林省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性优良的稻瘟病新品种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40.
黄淮海稻区水稻品种的穗颈瘟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黄淮海稻区育成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及其基因型,[方法]收集了来自本稻区5个不同地区的水稻品种,连续两年通过稻瘟病菌接种鉴定和田间病圃自然诱发对供试品种进行了稻瘟病抗性鉴定,并利用4个抗病基因Pita, Pib, Pi54和Pikm的分子标记,对水稻品种基因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以抗性等级为表型值对品种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黄淮海稻区水稻品种发病率较高,分别达 85.2%和 65.9%。Pi54和Pib检出率分别达 84%、65%。同时抗性聚类分析表明Pi54和Pib在本稻区的抗性贡献率却很低。[结论]黄淮海稻区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弱,携带的抗瘟基因的抗性在不断减弱或丧失,需加强稻瘟病主效抗性的发掘、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