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3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55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6篇
  80篇
综合类   211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117篇
畜牧兽医   331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灭活疫苗、表达GP5蛋白的DNA重组质粒分别与表达IL-2和IL-4的重组质粒(pcDNA-IL-2和pcDNA-IL-4)联合免疫健康仔猪,经3次免疫后人工感染PRRSV HB-2株,检测仔猪体液免疫以及攻毒保护性反应。研究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CI-GP5可诱导免疫猪产生抗GP5抗体,最高ELISA抗体效价可达1∶285。攻毒后组织中PRRSV核酸的检出率下降30.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表达PRRSV GP5的DNA重组质粒pCI-GP5可诱导一定的免疫效力。pcDNA-IL-2与pCI-GP5联合免疫后,病毒血症的出现频率减少38.9%,PRRSV阳性组织检出率下降28.8%,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pcDNA-IL-4与pCI-GP5联合免疫后,最高ELISA抗体效价可达1∶320,病毒血症的出现频率下降38.9%,PRRSV阳性组织检出率减少34.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本研究表明,PRRS DNA重组质粒pCI-GP5对猪的免疫保护力是稳定的,真核表达的细胞因子pcDNA-IL-2与pcDNA-IL-4能够显著增强pCI-GP5的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892.
不同卵泡波类型水牛生殖激素变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不同卵泡波类型水牛的生殖激素变化情况与卵泡波之间的关系,试验对已探明卵泡波类型的6头沼泽型水牛采集经同期发情处理后的血样,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其血清生殖激素浓度,分析比较不同卵泡波类型水牛的生殖激素变化情况。结果发现3个卵泡波青年水牛的促卵泡素(FSH)水平在发情周期第15 d后明显高于表现为2个卵泡波的青年水牛(P<0.05);黄体素(LH)水平则相反,在第15 d前,2波周期的青年水牛其黄体素(LH)水平明显高于3波周期的青年水牛。3波周期的青年水牛,其E2、P4水平要高于2波周期的青年水牛。血清促卵泡素(FSH)、黄体素(LH)、雌二醇(E2)、孕酮(P4)水平在表现为不同卵泡波类型的水牛中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93.
黑线姬鼠不同胴体重种群繁殖力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贵州省余庆县2002~2007年1143只黑线姬鼠胴体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黑线姬鼠胴体重最低4.13g,最高34.58g,平均胴体重为(19.06&#177;5.34)g,其个体胴体重主要分布在12.01~24.00g,占总鼠数的75.40%,是活动能力较强的个体。黑线姬鼠怀孕鼠最低胴体重为13.82g,睾丸下降鼠最低胴体重为13.41g,胴体重达13.0g以上时开始繁殖,随着胴体重的增加,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加,胴体重达17.0g以上时,种群繁殖力迅速增加,怀孕率、睾丸下降率分别达26.83%、62.50%,接近雌鼠总怀孕率24.76%和雄鼠总睾丸下降率64.56%,繁殖指数达0.5921,接近总繁殖指数0.5755。黑线姬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雌鼠怀孕率、胎仔数、雄鼠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不断增加,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是黑线姬鼠种群的繁殖群体,因此,其在种群中所占比例的多少与种群数量消长关系密切,可以作为预测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94.
为探明白壳色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 新品系的繁殖性能,在室内养殖桶中比较了中华绒螯蟹白壳和常规绿壳品系繁殖性能和原肠胚期胚胎质量。结果显示:1) 白壳组雌体交配后抱卵速度、成活率和抱卵率均高于绿壳组,但白壳组的抱卵量、生殖力和生殖指数均略低于绿壳组,两组雌体所产胚胎的卵径、单个卵湿质量和干质量也无显著性差异 (P>0.05)。2) 两组胚胎干样色泽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且胚胎中总类胡萝卜素、玉米黄素、角黄素以及β-胡萝卜素含量接近 (P>0.05);但白壳组胚胎干样中虾青素和叶黄素含量显著低于绿壳组 (P<0.05)。3) 白壳和绿壳组胚胎中水分、脂肪和蛋白质量分数接近,无显著性差异 (P>0.05);白壳组胚胎中顺-9-十八碳一烯酸 (C18:1 n-9)质量分数显著高于绿壳组 (P<0.05),其余脂肪酸质量分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白壳品系雌体的抱卵速度快于绿壳品系,整体上白壳和绿壳品系具有相似的繁殖性能和胚胎质量。  相似文献   
895.
利用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150只雌性中华竹鼠的体尺、体质量与繁殖性状间关系,以探讨体尺和体质量指标对其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性中华竹鼠的体质量、体长和胸围分别为(1.73±0.25) kg、(31.64±1.31) cm和(27.62±1.28) cm,体长和胸围与体质量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在繁殖性状方面,体质量和胸围对公母合群次数影响较大(P<0.05),体长对其无明显影响(P>0.05);体长和体质量对产仔数有影响较大(P<0.05),胸围对其无明显影响(P>0.05)。在体质量相近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选择胸围较小、体长较长的雌性中华竹鼠作为种用。  相似文献   
896.
为探讨曲普瑞林对初产母猪定时输精效果的影响,本实验选择健康、体况相近的产后21 d断奶的初产母猪81头,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戈那瑞林组和曲普瑞林组。对照组母猪断奶后进行发情鉴定并适时输精,其余3组母猪断奶后24 h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72 h后分别肌肉注射生理盐水2 mL、戈那瑞林100μg、曲普瑞林200μg,间隔24 h、40 h进行定时输精。统计各组母猪发情率、卵泡直径、激素浓度和繁殖性能。结果显示:曲普瑞林组母猪断奶后7 d内发情率(88.46%)最高(P>0.05),卵泡直径在第4天达到最大并高于其他各组(P<0.05);曲普瑞林组的参繁配种率高于对照组(P<0.05),批次妊娠率较对照组有提高趋势(P>0.05),窝产总仔数(11.88头)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窝产活仔数为10.13头,与生理盐水组差异不显著,曲普瑞林组的仔猪指数较生理盐水组提高144头(P>0.05)。综上,曲普瑞林应用于定时输精程序可提高初产母猪的繁殖性能及利用率。  相似文献   
897.
898.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终生一次繁殖产卵,生殖能量积累影响个体繁殖力和后代存活率。为获知该种类雌性个体生殖能量积累及与栖息海域环境的关系,本研究根据2019—2020年在西南大西洋海域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样本,采用组织能量密度测定技术和广义加性混合效应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ixed-effects models, GAMM),分析了卵巢、输卵管和缠卵腺等组织的能量密度和能量积累变化,及与海表面温度(sea-surface temperature, SST)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 Chl.a)之间的效应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性腺发育时期卵巢组织能量密度差异显著,输卵管和缠卵腺组织能量密度无显著变化。随着性腺发育,卵巢、输卵管和缠卵腺组织的能量积累逐渐增加但在繁殖产卵期呈下降趋势。SST对卵巢和缠卵腺等组织能量密度具有显著的效应关系,卵巢组织能量密度随SST升高而增加,缠卵腺组织能量密度则呈下降趋势;而且,SST对卵巢组织能量积累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关系。Chl.a浓度对卵巢和输卵管的组织能量密度产生正效应关系,并且影响卵巢和缠卵腺的组织能量积累。研究表明,阿根廷滑柔鱼雌性个体的生殖能量积累在繁殖产卵期之前持续积累且增加显著,SST和Chl.a浓度对卵巢、输卵管和缠卵腺的组织能量密度及能量积累具有显著的效应关系,但是影响作用存在组织特殊性。  相似文献   
899.
考察了经未受精胚珠离体诱导获得的西葫芦再生胚囊植株及其3个自交世代的生殖特性。单倍体胚囊植株高度不育,无法获得自交后代。绝大多数双单倍体(DH)胚囊植株及其3个自交世代的花器特征、开花进程等与二倍体供体一致。DH植株当代的花粉萌发率为15.52%~42.67%,花粉量偏少,自交单果结籽数明显少于二倍体供体。DH植株3个自交世代的花粉萌发率为17.62%~42.70%,均低于二倍体供体,各自交株系的花粉生活力在3个自交世代间保持稳定,但花粉量仍偏少。交叉授粉验证结果显示,DH植株当代及其3个自交世代的雌性生殖能力接近二倍体供体,雄性生殖能力明显低于二倍体供体,但未呈现持续下降趋势。DH植株3个自交世代的种子发芽率均在92%以上,自交种子具可稔性。  相似文献   
900.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es that drive reproductive success in marine fish stocks is critical to effective fisheries management. These processes can be difficult to investigate, especially in age-structured populations, because they occur at transgenerational scales. Reproductive success is often attributed to a small portion of the adult population (<0.01%) and thought to be driven primarily by random external factors, consistent with the concept of sweepstake reproductive success (SRS). A competing concept, the reproductive resilience paradigm, posits that fishes have evolved complex spawner-recruit systems to achieve lifetime reproductive success and maintain population stability within highly variable environments. Here, we examine these two concepts. First, we analyse the popular sport fish red drum (Sciaenops ocellatus, Sciaenidae), drawing on genetic and reproductive data to estimate a plausible range for the ratio of effective population size ( N e ) to adult abundance ( N A ) and to infer variance in lifetime reproductive success ( V k * ). Then, we synthesize available data and infer V k * for two other fishes that have N e / N A ratios reportedly >0.10, the southern bluefin tuna (Thunnus maccoyii, Scombridae) and the silver seabream (Chrysophrys auratus, Sparidae). Although commonly regarded as an SRS species, red drum did not meet the SRS criterion. Overdispersed V k * values were inferred for all three species, with those for red drum and silver seabream being dependent upon population-closure assumptions. Results are presented within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reproductive resilience, considering the roles of random extrinsic forces versus evolved traits to achieve lifetime reproductive success and population stability in high and variable mortality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