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595篇 |
免费 | 1000篇 |
国内免费 | 210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872篇 |
农学 | 2068篇 |
基础科学 | 893篇 |
5145篇 | |
综合类 | 8644篇 |
农作物 | 1759篇 |
水产渔业 | 686篇 |
畜牧兽医 | 2030篇 |
园艺 | 749篇 |
植物保护 | 8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8篇 |
2023年 | 403篇 |
2022年 | 657篇 |
2021年 | 777篇 |
2020年 | 772篇 |
2019年 | 954篇 |
2018年 | 723篇 |
2017年 | 1114篇 |
2016年 | 1281篇 |
2015年 | 914篇 |
2014年 | 1186篇 |
2013年 | 1480篇 |
2012年 | 1831篇 |
2011年 | 1613篇 |
2010年 | 1175篇 |
2009年 | 1246篇 |
2008年 | 1108篇 |
2007年 | 1192篇 |
2006年 | 1022篇 |
2005年 | 865篇 |
2004年 | 619篇 |
2003年 | 480篇 |
2002年 | 391篇 |
2001年 | 328篇 |
2000年 | 279篇 |
1999年 | 289篇 |
1998年 | 249篇 |
1997年 | 206篇 |
1996年 | 175篇 |
1995年 | 228篇 |
1994年 | 158篇 |
1993年 | 155篇 |
1992年 | 131篇 |
1991年 | 116篇 |
1990年 | 108篇 |
1989年 | 105篇 |
1988年 | 61篇 |
1987年 | 49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5篇 |
1976年 | 6篇 |
195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31.
[目的]探索鉴别苍术素高含量株与低含量株的方法,为筛选高含量苍术素株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茅山100个苍术单株进行苍术素含量测定分析,从中选取3个高含量株和3个低含量单株,将其总DNA用于茅苍术-苍术素相关性RAPD研究。[结果]在所筛选的132个随机引物中,引物B16(5-′TTTGCCCGGA-3′)和F15(5-′CCAGTACTCC-3′)可以对苍术素高含量株与低含量株进行鉴别。用这2条引物分别对3个高含量单株和3个低含量单株进行扩增,结果表明,高含量株系的特异性条带只在高含量单株中存在,低含量株系的特异性条带只在低含量单株存在。[结论]该研究成功找到了与苍术素高含量株或低含量株相关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32.
在6GF–4型林果无损检测与分选成套设备中,设计了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柑橘糖度在线检测分选系统,系统主要包括传输装置、光谱采集装置、控制系统以及分选装置。系统在柑橘果实运动状态中采集其光谱信息,并通过所建立的果实糖度模型进行同步计算,根据所得糖度值对柑橘果实实现在线分选。在光谱采集装置中设计了双透镜式光路,可改变投射于柑橘果实上的光斑大小,通过研究比较试验参数积分时间和光斑尺寸大小,得出系统的最佳采集参数为积分时间100 ms,光斑尺寸设置为小,样本移动速率为5个/s。建立的SPXY–CARS–PLSR柑橘糖度在线检测模型校准集和预测集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38和0.836,校准集和预测集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73°Brix和0.418°Brix。使用未参与建模的25个柑橘果实样本进行外部验证集的在线检测和分选,结果在1°Brix的误差范围内,检测糖度的准确率为92%;当样本分为4个等级时,系统分选正确率为92%;当样本分为3个等级时,系统分选正确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33.
为了探明西北地区特有的压砂地枣树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及其尺度效应,本文基于野外试验,选取32m×32 m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改变采样幅度和采样间距,基于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理论,研究了不同采样幅度和间距条件下0-5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对于所有5种采样幅度(32m×32 m、28 m×28 m、24 m×24 m、20 m×20 m和16 m×16 m),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呈减小的趋势,而变异系数呈增大的趋势,空间变异强度基本表现为弱变异至中等偏弱变异;当采样幅度增大时,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系数Cv、块金值C0及变程A均不断增大。对于4 m、8 m和12 m这3种采样间距,当采样间距增大时,土壤含水量的块金值C0不断增大,变程A不断减小,而变异系数Cv不受影响。在不同尺度内,土壤含水量均存在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在不同采样间距下的空间分布形态相似,多处出现明显的"隆起"与"凹陷",受地形影响显著,并随着采样间距的增大,逐渐平坦化,8 m为较合理的采样间距。 相似文献
134.
135.
Within-field variations in potential grain yield may be due to variations in plant available soil water. Different water holding capacities affect yield differently in different years depending on weather. By estimating plant-water availability in different weathers, scenarios could be created of how yield potential and thereby fertilizer demand may vary within fields. To test this, measured cereal grain yields from a dry, a wet and an intermediate year were compared with different soil moisture related variables in a Swedish arable field consisting of clayey and sandy areas. Soil water budget calculations based on weather data and maximum plant available water (PAW), estimated from soil type and rooting data, were used to assess drought. A reasonable correlation between estimated and measured soil moisture was achieved. In the dry year, drought days explained differences in yield between the clayey and the sandy soil, but yield was better explained directly by maximum PAW, elevation, clay content and soi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EC). Yield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SEC and elevation within the sandy soil in the dry year and within the clayey soil in the wet year, probably due to water and nitrogen limitation respectively. Dense SEC, elevation and yield data were therefore used to divide the field into management zones representing different risk levels for drought and waterlogging. These could be used as a decision support tool for site-specific N fertilization, since both drought and waterlogging affect N fertilization demand. 相似文献
136.
通过改变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利用标准小麦和小麦样品基体元素相近来消除干扰,使原子吸收法测定小麦中微量元素变得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37.
[目的]为了研究苜蓿食用叶蛋白的提取及其在曲奇中的应用。[方法]以压块苜蓿为原料,采用酸度法和离心法相结合提取苜蓿食用叶蛋白质。[结果]随着苜蓿蛋白添加比例的增加,面粉的吸水率增加,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缩短,弱化度增加,评价值降低,面团的最大拉伸阻力、拉伸能量减少,拉伸长度先增加后减小。随着苜蓿蛋白添加量的增加,曲奇面团的弹性降低,曲奇的黏着性、硬度、弹性、胶着性、咀嚼度、回复性减小,而它的酥脆性增大。添加2%的苜蓿蛋白的曲奇评价值最高。[结论]苜蓿蛋白对曲奇而言,是良好的营养强化剂和面团改良剂(弱筋剂),添加的最佳比例是2%。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明确辽河源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Populus davidiana)0~100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垂直分配特征,为评价其碳汇功能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北辽河源自然保护区山杨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为研究对象,采集了27个土壤剖面(0~100cm土层)的土壤样品,对土壤体积质量、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土壤有机碳密度,并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其他土壤理化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辽河源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土壤的体积质量为1.07~1.69g/cm3,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3种林龄山杨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53~17.59g/kg。0~10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为15.31t/hm2,相同林龄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3种林龄整个土壤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N、全P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呈正相关;中龄林、近熟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体积质量、土壤全K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体积质量、土壤全K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与土壤含水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结论】辽河源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0~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10~20cm土层为近熟林成熟林中龄林,20~100cm土层则表现为成熟林中龄林近熟林。 相似文献
139.
不同施氮量对单季稻养分吸收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杂交晚粳浙优12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用量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和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30 kg/hm2范围内水稻植株氮积累量、磷积累量及钾积累量均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水平超过270 kg/hm2后增施氮肥反而降低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施氮量在150 kg/hm2时增施有机肥有助于杂交粳稻浙优12对土壤中氮素、磷素以及钾素的吸收利用。水稻拔节期至抽穗期为吸氮量最大时期,施氮量在0~270 kg/hm2范围内杂交粳稻浙优12各生育期植株氮积累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水稻植株全生育期氮积累量、磷积累量和钾积累量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水稻吸氮总量的相关系数最大。氨挥发速率、累计氨挥发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用基肥阶段氨挥发速率最快,累计氨挥发量最高。在基肥氮肥和分蘖肥氮肥施入后,高施肥水平(270 kg/hm2、330 kg/hm2)下氨挥发速率均远高于其他处理,其中,施氮量330 kg/hm2处理施基肥后测得的累计氨挥发量占基肥施氮量的23.9%。 相似文献
140.
泾惠渠灌区畦长对夏玉米耗水特性和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泾惠渠灌区中畦田规格参差不齐,灌区由于畦田过长而造成的灌溉水量浪费屡见不鲜,不仅没有形成高产而且极大的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通过大田与小区试验相结合,以当地农民习惯的灌溉方式为对照,设置3个灌溉畦长处理(80、120、240 m),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改水为80%。研究了灌溉畦长对夏玉米在生育期内的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土壤水分分布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等问题,选择出兼顾节水高产可行的最优畦长。研究结果表明:在生育期灌水后,80和120 m处理畦长内畦首、畦中和畦尾的土壤相对含水率较为均匀无显著差异,240 m处理畦长畦首、畦中和畦尾的土壤相对含水率产生显著性差异;80和120 m处理夏玉米在畦首、畦中和畦尾灌水均匀度较为平均且无显著差异,240 m畦长处理差异较为显著,且80 m畦长处理产量分布最为平均、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产量为1.021 839万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25.12 kg/(hm2·mm)。综合夏玉米产量及其分布、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在泾惠渠灌区80 m的灌溉畦长是兼顾节水高产的最适宜畦长,该结论以期为泾惠渠灌区大田作物高产节水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