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7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56篇
综合类   106篇
畜牧兽医   90篇
植物保护   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角外弧长、角内弧长、角基长径、角基周长、角基端距为指标,分析了甘肃肃南祁连山雄岩羊角的生长过程和外形变化。该地区雄岩羊角的年轮形成时间在1月,角的基本生长过程表现为由短变长、由细增粗,大致划分为速增期(3.5岁以前)、减速期(3.5—5.5岁)、缓增期或饱和期(5.5岁以后)。t检验表明,10.5岁以前角外弧长、6.5岁以前角基周长和9.5岁以前角基长径的各年龄平均值间的差异显著(P〈0.05);而在这些特定年龄及其以后这三项指标各年龄平均值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其置信区间分别为(58.76±1.90)cm(n=12)、(24.02±0.23)cm(n=42)、(8.63±0.24)cm(n=16)。雄岩羊角生长解析的数据可应用于年龄鉴定、狩猎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62.
采用PKO固体培养基从东祁连山高寒草地中分离出具有解磷能力的菌株33株,对其进行继代培养,得到13株功能稳定的解磷菌,采用2种方法测定其解磷能力。13株解磷菌在PKO平板上8 d后,解磷圈D/d值为1.21~4.01;在液体摇瓶中,其解磷率在0.13~11.842 mg/g。其中,菌株2-2-1具有较高的解磷率,解磷效果在1%水平下显著高于其他菌株,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祁连山中段青海云杉高山林线交错区进行取样,研究了交错区内4个不同海拔树木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林线交错区内,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不高,年表统计特征沿海拔并没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气候对树木生长的影响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生长滞后效应”,所有样地的轮宽指数与上一年10月的降水显著正相关,多数样地的轮宽指数与上一年7、8月的温度显著负相关,后者体现了有效水分供应的限制作用。同时,多数样地的轮宽指数与当年2月降水显著负相关。整个林线交错区的树轮生长主要受生长季之前(上一生长季和秋冬季)的气候指标的影响,而与当年生长季气候没有明显的联系。本文和相关研究发现的林线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并不敏感的现象,与高山林线主要受生长季温度限制的传统认识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64.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苗圃地下害虫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坑调查法和查阅历史资料,查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苗圃地下害虫计有3目17科约105种。其中,半翅目1科1种,鞘翅目15科64种,鳞翅目夜蛾科40种。主要危害种类有鳞翅目的黄地老虎、警纹地老虎,鞘翅目的棕色鳃金龟、黑绒鳃金龟、大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等金龟甲的幼虫———蛴螬,细胸金针虫、褐纹金针虫的幼虫———金针虫等。总结生产经验,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5.
祁连山排露沟流域土壤水热与降雨脉动沿海拔梯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垂直带气候与植被垂直分布间关系,对祁连山排露沟流域北坡不同海拔梯度降雨和土壤水热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生长季降雨量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增加幅度为27.7 mm·(100m)~(-1);2海拔越高降雨天数占生长季比值越高,2~10 mm的小降雨脉动频率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小于2 mm的降雨脉动在低海拔发生频率较高,大于20 mm的降雨脉动在高海拔发生频率较高;3在表层0~10 cm和10~20 cm的土壤湿度每升高100 m增加幅度分别为0.027 m~3·m~(-3)和0.023 m~3·m~(-3),在表层0~10 cm和10~20 cm的土壤温度每升高100 m降低幅度分别为0.32℃和0.28℃;4不同海拔上的土壤温度沿土壤剖面降低,土壤湿度随土壤深度先升高后降低,而土壤温湿度随生长季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66.
祁连山青海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明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祁连山中部下限青海云杉为研究对象,采用年表气候相关分析和特征年分析方法,研究了青海云杉的年轮宽度、早材宽度、晚材宽度标准化年表与月均温度和降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年轮宽度、早材宽度、晚材宽度与6、7月的月均温度显著负相关。年轮宽度、早材宽度与3、5、6月的降雨量显著正相关,与9月的降雨量显著负相关;晚材宽度与降雨量无显著相关,晚材宽度对气候的敏感性弱于早材宽度。特征年分析进一步发现:当夏季温度高于同期温度而夏季降雨量又低于同期降雨量时,容易形成窄年轮;相反,当夏季温度低于同期温度而夏季降雨量又高于同期降雨量时,容易形成宽年轮。表明春季和夏季降雨量对祁连山中部下限青海云杉的径向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夏季温度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7.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大量的草地资源。研究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可对维持草地生态及了解祁连山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并分析了祁连山默勒镇3种类型草地 (高寒草甸、人工草地、沼泽化草甸)0~10 cm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并对上述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沼泽化草甸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碳、含水量和硝态氮显著高于高寒草甸和人工草地(P<0.05)。2)3地共测得有效序列1022446条,以97%的一致性将序列聚类,高寒草甸、人工草地、沼泽化草甸OTU聚类均值分别是4917、5233、5075条。3)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3地间差异不显著,Chao1指数表现为人工草地>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P<0.05)。4)在门水平上,3地均以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浮霉菌门为主要类群;在属水平上,表现出不同类型草地细菌富集类型不同。5)有机质碳、全磷、土壤含水量与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表现出极显著相关(P<0.01)。综上,祁连山地区小生境内3种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存在差异,有机质碳、全磷、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群落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68.
通过野外调查和种子萌发法对东祁连山高寒草甸4种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未退化,ND;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重度退化,HD)土壤种子库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退化程度草地种子密度大小为:轻度退化草地>未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草地;未退化草地共发现了6种植物,主要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和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轻度退化草地共发现了9种植物,主要为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和豆科(Leguminosae)植物;中度退化草地共发现了5种植物,主要为车前科(Plantaginaceae)植物;重度退化草地共发现了5种植物,主要为禾本科(Gramineae)植物;对于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轻度退化草地最有利于维持和保护该地区物种多样性,未退化草地和轻度退化草地显著优于中度退化草地和重度退化草地;总体来看,4种退化程度草地种子库种子与地面植被物种相似性均较低。  相似文献   
69.
祁连山东段不同高寒灌丛草地土壤性状特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祁连山东段不同高寒灌丛草地土壤性状的变化,在该区内选取了金露梅(Porentilla fruticosa)、柳(Salix)和杜鹃(Rhododendron)3类高寒灌丛草地,研究了不同高寒灌丛草地土壤物理和化学性状特征变化。结果表明:高寒灌丛草地土壤理化性状差异显著。土壤含水量表现为杜鹃灌丛草地>柳灌丛草地>金露梅灌丛草地;容重表现为金露梅灌丛草地>柳灌丛草地>杜鹃灌丛草地;总孔隙度表现为柳灌丛草地>杜鹃灌丛草地>金露梅灌丛草地;杜鹃灌丛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为127.638 g·kg-1,金露梅灌丛草地最低为89.954 g·kg-1;土壤全P、全K和速效N,P,K含量均表现为杜鹃灌丛草地>柳灌丛草地>金露梅灌丛草地,土壤全N含量金露梅灌丛草地最大为2.912 g·kg-1,杜鹃灌丛草地最小为2.586 g·kg-1。相关性分析表明,3类高寒灌丛草地的土壤性状的各个因子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0.
The soil properties in arid ecosystems are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patterns.Soil organic carbon(SOC)content,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soil types and the holding capacities of soil water and nutrients,exhibits complex variability in arid desert grasslands;thus,it is essentially an impact factor for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desert grasslands.In the present study,an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to estimat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OC content in desert grasslands and the associ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diluvial-alluvial plains of northern Qilian Mountai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values of SOC ranged from 2.76 to 5.80 g/kg in the soil profiles,and decreased with soil depths.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CV)of the SOC were high(ranging from 48.83%to 94.67%),which indicated a strong spatial variability.SOC in the desert grasslands of the study region presented a regular spatial distribution,which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the northwest to the southeast.The SOC distribution had a pattern linked to elevation,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gradient of climate conditions.Soil type and plant community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SOC.The SOC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soil moisture(P<0.05);whereas,it had a more significant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il bulk density(BD)(P<0.01).However,a number of the variations in the SOC could be explained not by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volved in this analysis,but rather other factors(such as grazing activity and landscape).The results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soil carbon storage estimation in this study region.In addition,the SOC associ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lso provides a basis for a sustainable use of the limited grassland resources in the diluvial-alluvial plains of northern Qilian Mounta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