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86篇
  免费   1177篇
  国内免费   659篇
林业   11404篇
农学   216篇
基础科学   181篇
  2207篇
综合类   5707篇
农作物   97篇
水产渔业   95篇
畜牧兽医   198篇
园艺   286篇
植物保护   331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329篇
  2021年   409篇
  2020年   429篇
  2019年   652篇
  2018年   295篇
  2017年   456篇
  2016年   608篇
  2015年   579篇
  2014年   1026篇
  2013年   972篇
  2012年   1489篇
  2011年   1360篇
  2010年   1161篇
  2009年   1203篇
  2008年   1150篇
  2007年   1252篇
  2006年   1092篇
  2005年   1002篇
  2004年   796篇
  2003年   632篇
  2002年   512篇
  2001年   530篇
  2000年   390篇
  1999年   293篇
  1998年   278篇
  1997年   222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176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杉木与七种阔叶树混交造林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7种优良乡土阔叶树种与杉木混交林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杉阔混交林提高了林分蓄积量,促进杉木和阔叶树种成林、成材。混交林中的杉木普遍比杉木纯林生长好,只有杉檫混交林例外。杉木和木兰科观光木、乳源木莲、壳斗科红锥、格氏栲以及樟科的檫树、樟树混交造林,有利于发展珍贵阔叶树种种群规模,具有推广应用前景。处理好种间关系是营造混交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2.
生态经济林经营模式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我国丘陵山区开展以经济林为骨干项目的多种经营,是繁荣农村经济的一项战略措施。生态经济林业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运用系统理论与系统工程的方法,组织经济林生产建设事业。它的任务是为制定经济林生产发展战略规划:为经济林栽培经营提供指导理论和方法。生态经济林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区划和规划。生态经济林经营模式,有网络结构模式和立体经营模式之分。前者是一个地域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中,经济林作为一个子系统的位置,后者是具体林分结构的立体经营模式,两者是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93.
甘肃省经济林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从影响区域经济活动的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域条件、外部环境四个方面阐述了甘肃省经济林发展的现状,以期对未来甘肃省经济林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4.
关于对林木资产核算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已成为我国林业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关键就是要将森林资源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产加以经营和管理,而森林资源资产的核算是资产化管理的基础;同时,鉴于森林资源资产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了林木、林地、森林景观等,其中林木资产是主体,因此,如何做好林木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就成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95.
The effects of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on forest structure and plant diversity of secondary forest ecosystems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by site factors in the montane regions of northeastern China. Forty-five sample plots containing 720 sub-plots of overstory species (8 m × 8 m), 1,440 quadrats of understory species (2 m × 2 m), and 1,440 quadrats of herbaceous layer species (1 m × 1 m) were clustered into five groups (G1, G2, G3, G4 and G5) by site variables with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Meanwhile, the disturbance levels corresponding to the five groups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human disturbances (D0-G2, D1-G1, D2-G3, D3-G5, and D4-G4). Species diversities of overstory, understory, herbaceous layer and overall species were evaluated using species number, Margalef index, Pielou index, Shannon–Wiener index, and Simpson index; and β-diversities (Whittaker index, Cody index). Basal area of stands exhibited a decreasing trend along the disturbance level due to a gradual increase in the extraction of timber by the human disturbances. The indices of species diversity suggested that overstory and understory species were distributed evenly among the groups or disturbance levels. There were no absolutely dominant tree species in the secondary forest ecosystems. The differences in site factors and the current disturbance intensities were not intense enough to lead to loose changes in overstory and understory species. The species diversity indices exhibited the maximum values at D3 (G5) for herbaceous layer species; this may suggest that the current disturbance intensities were intense enough to lead the changes of herbaceous layer species. Three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 (Juglans mandshurica, Fraxinus mandshurica and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were found within the secondary forests. These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 appeared in each clustered group or disturbance level,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current disturbance intensity in the study area was not strong enough to influence the distribu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 The current disturbances in the secondary forests may not lead to a decrease in stability and complexity of the overstory and understory species, but the higher disturbance level may be intense enough to change the habitat fitness for the herbaceous species.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doi:)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authors.  相似文献   
96.
对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开发的旅游产品从空间结构方面分析其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此来保证金殿国家森林公园适应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7.
地形对天然次生林空间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字化地形模型(DEM)与景观类型图进行地理信息叠加,以定量化地反映主要群落在不同坡度、坡向以及坡位的空间分布,获得各群落的分布结构,数量化研究地形因素与植被分布的关系。在Arcgis及其3D和空间分析扩展模块的支持下,计算并探讨了老爷岭天然次生林主要树种(蒙古栎、榆树、水曲柳、胡桃楸等)在地形因子(坡度、坡向、坡位)各梯度级的分布比重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研究范围内样方的坡度在10.2°一22.5°之间。坡向分为5个等级,坡度及坡向差异显著。对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及群落的物种组成进行半方差分析,发现三者的空间异质性尺度分别为31.2、161.6、17.3。地形因素的变化尺度远大于植被组成的变化,说明小尺度下地形因素不是影响群落内种群分布格局的唯一因素。坡度和坡向因子的块金值分别为9610及2 172,说明两者在小尺度下的某些过程不能忽视。植物与地形因素的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的种对地形的适应性有差异,群落中的9种主要植物可以分为4个生态种组。因此,群落的物种组成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在地形变化中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98.
沙质海岸火炬松幼树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沙质海岸火炬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我们于2003年对胶南沙质海岸海防林9年生火炬松幼树的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年龄的增长,火炬松累积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有所差异,树干在生物量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树枝和树叶在生物量中所占的比重则随年龄的增长基本呈下降趋势;火炬松生物量的空间分布不均匀,81.6%的生物量分布在树干3.5m以下,3.5m以上部分仅分布着大约18.4%的生物量,枝叶在树干上的分布不成比例;用W=aDb能很好地估计火炬松人工幼林生物量,且精确度高,R2值达0.9以上。  相似文献   
99.
柳杉凋落物自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种子萌发法对浙江天目山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凋落物的自毒作用进行了研究,以探究这种凋落物的自毒作用对柳杉天然更新障碍的影响。结果表明,柳杉凋落物及其表层土壤浸提液在质量体积比为1 ∶ 10时,对柳杉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浸提液比例的降低(1 ∶ 100),抑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1 ∶ 250)。自毒作用强度为未分解凋落物>半分解凋落物>表层土壤。而且未分解凋落物浸提液的化感作用强度随着样品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发现,柳杉凋落物和表层土壤中均含有酚酸类化感物质阿魏酸、肉桂酸和对羟基苯甲酸,而且未分解凋落物中的这3种物质的含量均是最高的。综合推测,这3种化感物质主要来自于未分解的柳杉凋落物。图2表4参22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以热带森林复杂区域为对象,对两种缨帽变换“衍生数据”检测热带森林变化的方法的优劣进行比较.[方法]对两期数据进行缨帽变换,同时结合黑暗对象掩膜与局部直方图阈值提取等方法,获取亮度、绿度、湿度指数组合(MKT)和干扰指数(DI).采用MKT差值(MKT-D)、干扰指数差值(MDI-D)进行变化信息识别,然后,根据植被覆盖与亮度、绿度、湿度之间的变化关系,通过决策树分类提取变化信息,最后,对不同检测结果进行验证与比较分析.[结果]结果显示两种方法都能检测出森林内部的细微变化,但对小图斑变化,MKT-D检测优势明显,且MKT-D的kappa系数为0.763 0,MDI-D的kappa系数为0.655 9,两者相比,MKT-D方法优于MDI-D方法.[结论]MKT能够增强短波红外与近红外波段对森林变化信息的敏感性,有效地消除噪声等非目标信号,突出目标信号,此外,MKT-D为RGB彩色图像,更利于变化信息的目标提取与解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