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84篇 |
免费 | 324篇 |
国内免费 | 40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00篇 |
农学 | 697篇 |
基础科学 | 95篇 |
805篇 | |
综合类 | 3217篇 |
农作物 | 619篇 |
水产渔业 | 87篇 |
畜牧兽医 | 748篇 |
园艺 | 472篇 |
植物保护 | 1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6篇 |
2023年 | 77篇 |
2022年 | 127篇 |
2021年 | 132篇 |
2020年 | 138篇 |
2019年 | 136篇 |
2018年 | 88篇 |
2017年 | 169篇 |
2016年 | 259篇 |
2015年 | 241篇 |
2014年 | 329篇 |
2013年 | 333篇 |
2012年 | 499篇 |
2011年 | 545篇 |
2010年 | 520篇 |
2009年 | 616篇 |
2008年 | 485篇 |
2007年 | 582篇 |
2006年 | 456篇 |
2005年 | 329篇 |
2004年 | 254篇 |
2003年 | 169篇 |
2002年 | 106篇 |
2001年 | 98篇 |
2000年 | 87篇 |
1999年 | 90篇 |
1998年 | 81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72篇 |
1995年 | 64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几种中药成分与IL-2免疫协同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将420羽罗曼雏鸡随机均分为14组,14日龄时用新城疫Ⅳ系苗免疫,并分别肌肉注射当归多糖(CAPS)、黄芪多糖(APS)、板蓝根多糖(IRPS)、淫羊藿多糖(EPS)、蜂胶黄酮(PF)和人参皂苷(GS)6种中药成分加白介素2(IL-2),每天1次,连用3d。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检测新城疫病毒HI(NDV-HI)抗体效价,并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APS、IRPS、EPS、PF和GS加IL-2在免疫后7~14d都能显著提高抗体效价,APS、IRPS和EPS加IL-2在免疫后4周显著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提示,中药成分与IL-2合用有一定的免疫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2.
丽水乡土地被植物资源及在园林中的选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3年来通过对丽水地区地被植物的调查、统计及部分优良地被植物的引种栽培,结果表明:在丽水地区,生长良好的被植物共有57科139种。按地被植物的形态特点和应用方式进行了归类分述,探讨了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并对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地被植物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53.
154.
三十烷醇是一种广谱性的植物生长促进剂,其促进生长效果稳定,无污染,无毒害。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三十烷醇溶液对绿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三十烷醇溶液对绿豆生长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5.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对重庆四面山森林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TWINSPAN等级分类将四面山50个调查样地划分为14类,代表14个群系,分类的结果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四面山的森林植被类型,属亚热带性质的次生植被类型。DCCA二维排序的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较为一致,TWINSPAN分类所得到的14个群系在DCCA二维排序图上均有其相应的分布范围,但不同的森林植物群落间没有显著的分界界线。由海拔决定的土壤水分和温度的综合梯度是决定四面山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素,坡度和坡位对植物群落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大面积人工营造杉木林也对植物群落分布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6.
157.
[目的]研究不同磷肥处理对西南丘陵区小麦/玉米间套体系中小麦生长动态的影响。[方法]该试验采用田间区组试验,以小麦/玉米间套体系为对象,小麦、玉米分别设置5个供磷水平。[结果]小麦的分蘖数、株高、产量构成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均呈增加趋势,在施磷135 kg/hm2处理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再继续增施磷肥,无论分蘖数、株高还是产量构成数据均显著降低。[结论]磷肥的施用在一定范围内有助于小麦的生长,超出范围反而会影响最终产量。 相似文献
158.
159.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玉米品种兴垦3和丰禾1为试验材料,采用3种行距配置和4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下玉米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变化。[结果]不同种植方式下,2个株型品种在R2种植方式下的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产量等均高于其他处理;不同种植密度下,兴垦3和丰禾1在M1和M2密度下较好。[结论]不同株型玉米在合理的种植密度下采用R2种植方式能够显著改善玉米群体结构,减少株间竞争,提高群体光合性能,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在玉米种植上,种植方式R2优势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0.
以野外采集的土壤与活体植物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生产的SVC HR-1024便携式地物光谱仪,测定了纯土壤、纯植物叶片以及不同植物叶片盖度下的土壤光谱反射率,并对混合光谱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植物叶片盖度光谱估算模型。结果表明:(1)随着植物叶片盖度的增加,土壤光谱曲线逐渐呈现"五谷四峰"的特征,但始终不会高于植被光谱曲线;(2)植物叶片盖度与原始高光谱组成的差值、比值和归一化值3种形式的指数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差值指数的显著性最为明显,组合较好的波段为410~710 nm与700~1400 nm,能反映相关系数最大的波段为690 nm和450 nm;(3)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法、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预测植物叶片盖度可知:光谱特征参数与植物叶片盖度之间具有相关性,其中光化学指数与植被衰减指数的相关系数较大,模型拟合度较高,R^2均达到0.8以上;3种光谱特征参数(植被指数、红边参数、光谱吸收特征参数)中,植被指数与植物叶片盖度建立的模型最稳定、精度最高,可以有效地估算植物叶片盖度3种方法中,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最适宜建立植物叶片盖度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