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8篇
林业   2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13篇
  94篇
综合类   34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680篇
园艺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猪粪有机肥配施化肥对潮土速效养分及团聚体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集约化养殖产生大量的畜禽粪便而且无序排放产生,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开展畜禽粪便田间消纳后对土壤性质及肥力的影响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在施用等量氮、磷、钾养分的条件下,通过连续两年的盆栽试验,研究了猪粪有机肥替代不同化学肥料后对潮土速效养分、团聚体组分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猪粪有机肥增加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且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比单施化肥处理(T1)分别提高了3.7% ~ 165.8%、11.6% ~ 197.7%和20.7% ~ 364.8%;与第一年相比,第二年各处理碱解氮含量下降2.8% ~ 48.9%,而速效磷、速效钾均有增加。施用猪粪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高于单施化肥处理(T1),且随有机肥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达14.8% ~ 175.7%;有机肥处理第二年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比第一年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3.9% ~ 96.9%。同时发现,潮土土壤团聚体以<0.25 mm的微团聚体为主;化肥配施猪粪有机肥处理增加了潮土>0.25 mm团聚体含量、团聚体MWD(平均重量直径)以及GWD(几何平均直径)和R0.25值,且随其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可见,施用猪粪有机肥有利于潮土速效养分、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并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  相似文献   
152.
为研究中国中规模生猪生产的成本与收益,探究提高生猪产业经济效益的途径,更好地指导生猪产业发展,运用2004—2013年数据,分析了中国中规模生猪生产环节每头生猪的成本与收益的各项具体指标,总结了中国中规模生猪生产环节成本收益的现状与变化趋势。研究发现物质与服务费用占生猪产业总成本的90%以上,饲料费用和仔畜进价不断上涨以及其所占成本比例较大是导致生猪生产成本上涨和效益低下的原因,生猪生产收益具有很大的波动性。最后提出了提高养殖技术与研究投入、推进规模化经营与组织化程度等降低生猪生产成本和保障食品安全与价格稳定、增强产业链联系、促进生态养殖等提高生猪生产收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3.
白细胞分化抗原1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CD14)在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中都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旨在构建猪(Sus scrofa)CD14基因的短发夹RNA (short hairpin RNA,shRNA)干扰载体,包装成慢病毒,转染猪小肠上皮细胞,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相关功能探讨.本研究参照CD14基因(GenBank登录号:EF626695.1)全长编码区序列,设计4个靶向猪CD14基因的shRNA干扰序列,将其克隆至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中,分别命名为pGLV3-CD14-1、pGLV3-CD14-2、pGLV3-CD14-3和pGLV3-CD14-4,以及阴性对照pGLV3-CD14-NC.包装成功后转染猪小肠上皮细胞系IPEC-J2,利用qRT-PCR检测其干扰效率.选择干扰效率最高的慢病毒进行药筛,获得CD14基因稳定沉默的猪小肠上皮细胞系.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黏附实验检测大肠杆菌F18ab和F18ac对CD14基因沉默小肠上皮细胞黏附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4个shRNA表达载体,包装成的慢病毒均能降低猪CD14mRNA表达水平,其中pGLV3-CD14-3慢病毒的干扰效果最好,其干扰效率达到94.6%;CD14基因沉默后F18ab对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显著增强,而F18ac虽然也有上调,但并未产生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CD14基因沉默后的小肠上皮细胞对大肠杆菌F18ab的黏附能力显著增强,CD14基因可能在小肠上皮细胞抵御大肠杆菌F18ab感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慢病毒介导的CD14沉默的猪小肠上皮细胞系的建立,不仅为在细胞水平研究CD14基因功能提供了有效模型,也为进一步探究其所在的Toll样受体/白介素-1受体(toll-like receptors/interleukin-1 receptor,TLRs/IL-1 R)信号通路在猪肠道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和抵御病原入侵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4.
猪转录因子Nanog高效表达、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能转录因子Nanog可维持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为深入研究猪(Sus scrofa)Nanog在多能性调控网络的作用,本研究制备了鼠抗猪源Nanog多克隆抗体.首先,从猪肾脏中克隆Nanog基因CDS,再将CDS连接到pET32a质粒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Nanog.将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Rosetta (DE3),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表达,优化最佳诱导时间、温度和IPTG浓度等表达条件,获得分子量为57 kD的Nanog重组蛋白.将纯化的Nanog蛋白,免疫C57BL/6小鼠(Mus musculus),6周后获得阳性抗血清,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其抗体效价及其特异性.结果显示,在28℃、8 mmol/L IPTG、诱导2.5 h的条件下,可获得高效Nanog重组表达;制备的鼠抗猪Nanog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猪诱导多能干细胞表达的Nanog蛋白.研究结果为猪多能性干细胞的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55.
上海白猪(上系)(Sus scrofa)是上海市闵行区的地方培育品种,近年来,由于引进品种的冲击,其各项生产指标严重衰退,且对其种质特性、遗传基础和杂交性能等缺乏应有的了解.本研究应用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遗传标记,对上海白猪(上系)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的分析.首先对反映群体内遗传多样性的3个重要指标-等位基因的丰度(allelic richness,AR)、标记多态性的比例(proportion of polymorphic markers,PN)和期望杂合度(expected heterozygosity,He)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上海白猪(上系)与太湖和西方猪种对比,其遗传多样性最高(PN=0.731,AR=1.709,He=0.221).上海白猪(上系)与太湖品种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0.237±0.007)大于其与西方品种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0.219±0.008).另外,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STRUCTURE和系统进化树等对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上海白猪(上系)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比太湖猪种和西方猪种高;群体间遗传距离显示上海白猪(上系)相对于太湖猪种更接近西方猪种;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与群体结构分析皆显示上海白猪(上系)能够形成独立的分组.以上结果表明,从分子水平上看,将上海白猪(上系)作为一个独立的培育品种是合理的,特别是其具有独特的遗传结构,应进一步加强其保护、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6.
耳廓是哺乳动物听觉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猪(Sus Scrofa)耳廓大小经历长期的人工驯养和选育后变异很大.目前,对猪耳廓大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机理的解析,对其在细胞水平的研究还尚未完善.本研究通过酶法分离得到猪耳廓软骨板细胞并在体外培养,将原代猪耳廓细胞连续培养,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从3~10代耳廓软骨板细胞的大小和分布情况,以及耳廓软骨板细胞与软骨干细胞阳性标记物CD44和CD90的结合能力.同时,将3~10代细胞分别与Annexin V-FITC/PI(细胞凋亡试剂盒)孵育,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凋亡特性分析.通过流式细胞检测发现,体外培养的软骨板细胞由软骨细胞(P1)和软骨前体细胞(P2)组成.P1细胞占大多数(69.4%),呈纤维状;P2细胞为少数(11.0%),呈椭圆状.与CD44和CD90结合分析表明,P1细胞几乎不能与CD44结合,绝大部分P2细胞能与CD44结合,P1和P2细胞均能与CD90相结合,P2细胞结合能力略强于P1细胞.分别对两类细胞进行细胞凋亡分析后发现,P1细胞体外培养只有少量细胞凋亡或坏死,活细胞率达(96.61±1.32)%,说明P1细胞在体外传代过程中能维持稳定状态;P2细胞处于晚期凋亡和坏死细胞的比例>83%,说明P2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状态不稳定.本研究结果表明,体外建立一套针对于软骨前体细胞培养的体系很有必要,以保证软骨前体细胞可以持续增殖、并可向软骨细胞转化.本研究为今后以猪耳廓作为模型开展人类弹性软骨再生医学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57.
简要地介绍了丹麦猪场、奶牛场的常见设施构造.介绍了猪场中产房、受精房、妊娠房、后备猪房、保育猪房及肉猪场的主体构造组成;较普遍使用的半漏缝地板;以及一些猪场配备的喂料控制系统.介绍了奶牛场中的挤奶设施、生活设施等主要组成情况;奶牛场一般使用电动的挤奶器挤奶;使用电动传输带将粪便排出.  相似文献   
158.
施用禽畜粪对两种土壤As、Cu和Zn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水稻土和赤红壤中分别以2%和4%(w/w)比例施入含As、Cu和Zn的鸡粪和猪粪,以不施肥为对照进行苋菜盆栽试验,研究施入粪肥对土壤As、Cu和Zn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粪肥均提高苋菜生物量,但几乎均显著降低苋菜As、Cu和Zn含量。试验前,赤红壤As、Cu和Zn总含量及有效含量明显低于水稻土,但赤红壤中施用粪肥处理的苋菜As、Cu和Zn含量及As和Zn吸收量均极显著高于水稻土的。苋菜收获后,各处理的土壤As总含量和有效含量均较试验前下降,施用高量鸡粪和猪粪处理的土壤总Cu、总Zn及有效Cu、有效Zn均出现累积。与对照比较,施用粪肥提高了土壤As、Cu和Zn的总含量、有效含量及有效含量占各自总量的百分数。如以土壤重金属有效含量增量及有效百分数增加来衡量粪肥提高土壤重金属有效性作用大小,则鸡粪提高土壤As有效性的作用较猪粪大,但其提高Cu、Zn有效性的作用不如猪粪,且高量粪肥处理较低量处理作用明显,粪肥在赤红壤中提高As、Cu和Zn有效性的作用大于在水稻土中。  相似文献   
159.
本文介绍了基于B/S结构的猪场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并从系统设计和系统模块功能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该系统可对猪只进行全程跟踪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实现猪场经济效益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0.
Statistical control charts were used to detect process change in pig production. Two charts were tested to detect small deviations in production processes: the cumulative sum (CUSUM) control chart and the exponentially weighted moving average (EWMA) control chart. A Monte-Carlo simulation was used for developing an optimal design of the EWMA and the CUSUM charts. The traits piglets born in total and the return to oestrus rate were considered. Over a given time period, small shifts were purposely implemented to tes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harts. The average time to signal (ATS) and false positive rate (FPR) were taken as classification parameters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harts. All shifts in the number of piglets born in total were detected with CUSUM and EWMA control charts. The trait piglets born in total showed an ATS ranging from 1.3 (FPR = 33.5%) to 6.8 weeks (FPR = 1.2%) using the CUSUM chart. The EWMA chart presented an ATS which ranged between 2.0 (FPR = 14.9%) and 6.3 (FPR = 1.9%) week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USUM to the return to oestrus rate resulted in an ATS of 2.6 (FPR =  38.3%) to 15.6 weeks (FPR = 3.0%) and the EWMA chart produced a signal between 4.1 (FPR = 14.5%) and 16.4 weeks (FPR = 1.4%). Both charts appear to be useful tools for tracking commercial swine farm processes and detecting emerging change in process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