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81篇 |
免费 | 402篇 |
国内免费 | 42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6篇 |
农学 | 139篇 |
基础科学 | 231篇 |
633篇 | |
综合类 | 1928篇 |
农作物 | 96篇 |
水产渔业 | 248篇 |
畜牧兽医 | 2173篇 |
园艺 | 38篇 |
植物保护 | 1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7篇 |
2023年 | 125篇 |
2022年 | 159篇 |
2021年 | 281篇 |
2020年 | 234篇 |
2019年 | 285篇 |
2018年 | 128篇 |
2017年 | 203篇 |
2016年 | 228篇 |
2015年 | 187篇 |
2014年 | 251篇 |
2013年 | 300篇 |
2012年 | 370篇 |
2011年 | 333篇 |
2010年 | 249篇 |
2009年 | 280篇 |
2008年 | 211篇 |
2007年 | 299篇 |
2006年 | 229篇 |
2005年 | 190篇 |
2004年 | 159篇 |
2003年 | 139篇 |
2002年 | 116篇 |
2001年 | 100篇 |
2000年 | 81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54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2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8篇 |
1973年 | 2篇 |
195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蓝塘猪和长白猪leptin和leptin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蓝塘猪和长白猪1、27、90、150和180日龄阶段脂肪组织中leptin基因mRNA和下丘脑中leptin受体基因mRNA的变化,并对2个品种不同生长阶段血液中leptin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蓝塘猪180日龄时皮下脂肪中leptin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各阶段,而与长白猪相比,蓝塘猪除1日龄低于长白猪外,其它各个阶段均高于长白猪,180日龄两者差异极显著;长白猪各阶段间差异不显著;(2)蓝塘猪180日龄时下丘脑中leptin受体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各阶段,长白猪180日龄时最高,且显著高于1日龄和27日龄,蓝塘猪与长白猪1日龄时差异显著;(3)蓝塘猪血清中leptin浓度各阶段均高于长白猪,两品种均是150日龄时最高,蓝塘猪150日龄显著高于27日龄和180日龄,长白猪各阶段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3.
为探究旱作区农田不同层次土壤压实度特征,基于2017年采集的255个土壤样品,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地统计学和冗余分析等方法,探究黄淮海旱作区耕作层和压实层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层次的土壤压实度的空间变异特性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最佳土壤压实度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旱作区耕作层和压实层厚度均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耕作层最大厚度可达22.50 cm,最低仅有10.21 cm;压实层厚度最大可达17.50 cm,最小值也达到7.50 cm。从不同层次来看,耕作层和压实层的压实度具有空间分布一致性,耕作层压实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东部、安徽北部及河北北部地区,最大值可达87.68%以上,低值区则主要集中在山东西北部以及河北南部地区。和压实层压实度相比,耕作层压实度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且在70%~80%时获得较高产量。分析表明,土壤压实度受到年降水量、平均气温、土壤自然属性等环境因子和机械耕作等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黄淮海农田土壤压实情况的改善及管理措施的科学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4.
为实现对群养环境下生猪个体目标快速精准的检测,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针对群养生猪的改进型目标检测网络MF-CenterNet(MobileNet-FPN-CenterNet)模型,为确保目标检测的精确度,该模型首先以无锚式的CenterNet为基础结构,通过引入轻量级的MobileNet网络作为模型特征提取网络,以降低模型大小和提高检测速度,同时加入特征金字塔结构FPN(Feature Pyramid Networks)以提高模型特征提取能力,在保证模型轻量化、实时性的同时,提高遮挡目标和小目标的检测精度。以某商业猪场群养生猪录制视频作为数据源,采集视频帧1 683张,经图像增强后共得到6 732张图像。试验结果表明,MF-CenterNet模型大小仅为21 MB,满足边缘计算端的部署,同时对生猪目标检测平均精确度达到94.30%,检测速度达到69 帧/s,相较于Faster-RCNN、SSD、YOLOv3、YOLOv4目标检测网络模型,检测精度分别提高了6.39、4.46、6.01、2.74个百分点,检测速度分别提高了54、47、45、43 帧/s,相关结果表明了该研究所提出的改进型的轻量级MF-CenterNet模型,能够在满足目标检测实时性的同时提高对群养生猪的检测精度,为生产现场端的群养生猪行为实时检测与分析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5.
受精液中添加β-ME、BSA和咖啡因对猪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早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受精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β-ME、BSA和咖啡因对猪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及其早期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受精液中添加β-ME(2、10、50μmol/L)对猪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的早期发育无显著促进作用,当添加浓度过高(250μmol/L)时对早期胚胎发育反而不利;在受精液中添加咖啡因(1、2、4mmol/L)对猪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的早期发育无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受精液中添加BSA(0.1%、0.2%、0.4%、0.8%)对猪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的早期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以添加0.4%BSA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6.
以黑龙江省大庆市盐碱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有机种植对盐碱土主要温室气体(N2O和CO2)排放的影响。采用IPCC(1992)的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计算及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种植,有机种植的温室气体(N2O、CO2)排放通量值较低,说明有机种植对盐碱土旱田的温室气体(N2O、CO2)有减排作用。在盐碱土上有机种植大豆、玉米,随着有机种植年限的增加,温室气体(N2O、CO2)的排放值略有变化,但差异不显著,且总体的增温潜势依然低于常规种植。而且,有机种植增加了试验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7.
108.
两种厌氧反应器培养颗粒污泥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养猪场废水作为试验用水,对在IC和UASB反应器内培养厌氧颗粒污泥的过程进行了对比试验,并对培养出的颗粒污泥的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54d培养,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测试,发现IC反应器内形成的颗粒污泥的直径多数在1~4 mm之间,其中2~3 mm的污泥质量占污泥总质量的比例最大,为28.5%,并且有大于5 mm的颗粒污泥产生;而UASB内形成的颗粒污泥直径多数在1~3 mm之间,其中1~2 mm的污泥质量占污泥总质量的比例最大,为38.7%,且没有发现大于5 mm的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109.
110.
海水贝类钙化过程将产生 CO2, 但由于不同养殖海区碳酸盐体系组成差异大, 需要在考虑海区碳酸盐体系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更精确地量化该过程导致的 CO2 释放量。本研究将各种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产生的 CO2 源/汇效应强度定义为 Φ, 在钙化作用过程中, Φcal 值可表示特定海区水文条件下, 贝壳钙化作用实际释放到大气中的 CO2 与该过程产生的 CO2 的比率。应用新碳酸盐化学模型计算结果显示: Φcal 值呈现季节变化特点, 胶州湾、桑沟湾和深澳湾的 Φcal 值均为夏季最低; 养殖海区内碳酸盐系统的区域性差异可改变 Φcal 值, 胶州湾、桑沟湾和深澳湾的平均 Φcal 值分别为 0.79, 0.72 和 0.72; 在贝类主要生长季节(3―7 月), 养殖海区的 Φcal 值呈现下降趋势, 此外, 多项式拟合结果表明胶州湾海区该阶段 Φcal 值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在温度高于 18 ℃后, Φcal 值下降的速度逐渐加快。 Pearson 相关分析表明, 胶州湾内 Φcal 值与表层海水的 CO2 分压相关性极显著(P<0.01)。最后, 基于模型计算的胶州湾内 Φcal 值水平, 按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年产量 3.2×105 t 计, 胶州湾养殖菲律宾蛤仔贝壳生长部分预计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约 1.084×105 t CO2。本研究初步证实 Φcal 可在考虑海区碳酸盐体系特征的基础上, 更精确地量化贝类钙化作用导致的 CO2 释放量, 为后续的贝类的碳源/碳汇过程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