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6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11篇
林业   89篇
农学   213篇
基础科学   41篇
  1307篇
综合类   1151篇
农作物   191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165篇
园艺   165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研究了天然有机物胡敏酸和富里酸 ,螯合剂EDTA和DTPA和四种简单有机酸对紫色土镉的溶出效应和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供试八种有机物均能显著促进镉从紫色土中的溶出。作用大小顺序为 :EDTA≥DTPA >柠檬酸 >胡敏酸 >草酸 >富里酸 >酒石酸≥水杨酸。有机物对土壤镉溶出和迁移的影响是其对土壤镉吸附和解吸综合作用的结果。有机物显著降低了紫色土对镉的吸附 ,其作用大小顺序与其对镉的溶出能力的相对大小顺序一致 ,同时也改变了吸附镉的解吸特性。有机物影响下 ,紫色土镉的吸附动力学模型以双常数方程拟合最佳。而吸附等温曲线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好 ,吸附常数n与有机物对土壤镉的溶出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2.
有机酸对土壤中镉的解吸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酒石酸和柠檬酸对两种不同处理土壤 (镉质土和污染土 )中Cd的解吸行为 ,探讨了介质pH值、支持电解质等对其解吸镉质土和污染土中Cd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有机酸浓度升高 ,柠檬酸和酒石酸对镉质土和污染土中Cd的解吸率呈先降低后升高变化 ,出现一波谷 ,波谷位置与有机酸和土壤类型有关。当解吸液起始pH值由 2升至 8时 ,柠檬酸对镉质土和污染土中Cd的解吸率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 ,先后出现一波谷和一波峰 ,且柠檬酸浓度高时变化趋势尤为明显 ;而酒石酸对镉质土和污染土中Cd的解吸率则一直降低。解吸液中支持电解质浓度提高 ,酒石酸对镉质土和污染土中Cd的解吸率增大 ,且以KCl为支持电解质时的解吸率要高于KNO3。  相似文献   
103.
火烧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火烧以后 ,土壤的各种性质会发生较大变化 ,原因是火向土壤中施加了热量、灰烬 ,并且改变了土壤环境和微气候 ,土壤性质也可因植被和生物活性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对火烧后土壤生态系统中养分的浓度、有效性、迁移性 ,土壤中的生物和酶活性 ,土壤有机碳库等的变化进行了综合评述 ,以期为森林火灾、草地烧荒后的土壤管理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4.
土壤有机硫矿化动力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书田  林葆  周卫 《土壤学报》2001,38(2):184-192
利用开放培养系统,分别在20℃和30℃,好气和淹水条件下研究了四种土壤(黑土、褐土、黄棕壤和红壤)有机硫矿化特征。结果表明,30℃条件下土壤有机硫累积矿化量显著高于20℃下的矿化量(P<0.01)。20℃和30℃好气条件下累积矿化量分别为17.53-24.35mg kg^-1和34.20-54.33mg kg^-1,分别占有机硫总量的2.5%-6.5%和5.-14.5%,20℃和30℃淹水条件下累积矿化量分别为18.14-21.15mg kg^-1和26.86-30.63mg kg^-1,分别占有机硫总量的2.6%-5.6%和4.0%-7.7%。好气和淹水下30℃与20℃的有机硫累积矿化量之比分别为1.85-2.23和1.28-1.71。用一级动力学方程和双倒数方程计算土壤有机硫矿化势(S0)表明,20℃好气培养时S0分别为17.82-24.88mg kg^-1和17.83-27.7mg kg^-1,S0分别为17.50-21.49mg kg^-1和19.19-22.50mg kg^-1,30℃淹水条件下S0分别为28.26-35.87mg kg^-1和26.59-34.25mg kg^-1。土壤有机硫矿化速率常数(K)和矿化量达50%矿化势(S0)所需的时间(K1)受不同土壤和培养温度的影响,都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和双倒数方程来评价。碳键硫对有机硫矿化的贡献较大,尤其在淹水条件下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5.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illage effects on soil organic matter is vital for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soil conservation practic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illage and crop sequence on soil organic carbon (OC) and total nitrogen (TN) content in an irrigated southern Alberta soil.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a split–split plot design from 1994 to 1998 in Alberta, Canada. There were two crop sequences (Sequence 1: spring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sugar beet (Beta vulgaris L.)–spring wheat–annual legume; and Sequence 2: spring wheat–spring wheat–annual legume–sugar beet) and two tillage practices (CT: conventional tillage and MT: minimum tillage). Surface soil under MT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OC (30.1 Mg ha−1) content than under CT (28.3 Mg ha−1) after 4 years of treatment. The MT treatment retains crop residue at the soil surface, reduces soil erosion and slows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which are key factors in enhancing the soil fertility status of southern Alberta irrigated soils.  相似文献   
106.
地膜覆盖下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积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还田有机物在地膜覆盖下的分解略高于露地栽培,腐殖化系数为0.17~0.41,土壤有机质的年亩矿化量为92~164kg.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高于不施肥、单施化肥和单施有机肥,尤其是未经分解的有机物,适量配施化肥,明显优于等氮量的腐熟有机肥.为此,要重新组合农业措施.以调整土壤有机质分解与积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7.
不同风沙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苏里坦  宋郁东  陶辉 《土壤通报》2008,39(2):244-248
应用土壤颗粒的重量与粒径分布原理来描述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风沙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通过对10种样品颗粒的机械组成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出了它们的分形维数(D=2.3237~2.9347),并分析了其与流动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和固定风沙土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风沙土壤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其粒径分布分形维数为2~3。土粒表面分形维数与2~0.2mm间的土粒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与0.02~0.002mm和<0.002mm的颗粒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表现为随着土壤质地从流动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到固定风沙土的变化,其土粒表面的平均分形维数呈依次增高。土粒表面分形维数与三种典型风沙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其硬度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8.
为揭示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中有机氮沿程转化规律及其微生物特性,优化滤池的设计与运行,以有机氮废水为处理对象,在水力负荷0.329~0.50 5m3/(m2.h)、气水比4-5:1、沿程DO 3.0~5.85 mg/L、不加任何有机碳源的情况下,研究氮元素沿程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内有机氮氨化与硝化同步进行,90%以上的溶解性有机氮(DON)转化为NO3-N;滤池沿程各段对于TKN的降解进程(TKN→NH3-N)与NH3-N的硝化进程(NH3-N→NO2-N→NO3-N)一致:微生物总量沿水流方向呈逐渐递减趋势;生物耗氰速率(OUR)沿程逐渐减小,OUR 数量级为101mg/(g·h).该研究可为硝化滤池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及滤池运行参数的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9.
放牧强度对高寒混播草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三个放牧季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①放牧强度和土壤层深度对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P<0.01),且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②放牧强度对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速效钾的影响显著(P<0.05);不同土壤层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速效磷含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0.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潮土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采用物理分组方法分析了长期不同施肥模式条件下潮土有机碳组分变化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比较,长期氮、磷、钾平衡施用(NPK)、秸秆还田(NPKS)和有机无机肥配施(NPKM和1.5NPKM)均显著提高了潮土粗自由颗粒有机碳(cfPOC)、微团聚体内物理保护颗粒有机碳(iPOC)及矿物结合有机碳(mSOC)的含量,其中以粗自由颗粒有机碳增幅最高,达114.5%~278.9%,对施肥最敏感,能较好反映长期施肥下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矿物结合有机碳是潮土固存有机碳的主要形式,它占总有机碳的67.0%~80.4%。除偏施化肥(N和NP)外,其它施肥模式增加的总有机碳有49.1%~58.1%进入矿物结合有机碳组分;26.2%~31.7%进入粗、细自由颗粒有机碳组分;15.7%~20.9%进入物理保护有机碳组分。偏施化肥(N和NP)有利于自由颗粒有机碳的增加。综上分析,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或秸秆还田是提升潮土不同组分有机碳库的较好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