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8篇
  免费   386篇
  国内免费   486篇
林业   635篇
农学   598篇
基础科学   106篇
  871篇
综合类   3123篇
农作物   578篇
水产渔业   239篇
畜牧兽医   601篇
园艺   390篇
植物保护   139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408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427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499篇
  2005年   385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The response of soil fauna to the litter decomposition process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but this effect has not been fully examined in agroforestry systems.A 1-year in situ decomposi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a pure ginkgo plantation and two ginkgo agroforestry systems using a litterbag method(11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tested in three systems).We foun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organic materials(crop residues)produced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number of soil fauna in the ginkgo planting systems;the mixture of ginkgo leaves and corn leaves was the best performing treatment.Collembola and Acarina were the predominant groups in the litter bags and were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treatments.Litter mixing promoted the abundance,richness,and diversity of soil fauna,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regarding the Shannon–Wiener index of the soil fauna were observed among the 11 treatments in July.Significantly higher soil MBC(microbial biomass carbon)and MBN(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were observed in agroforestry systems than in pure ginkgo plantations.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actice of intercrop residue appli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soil ecosystem function in ginkgo agroforestry systems and may ultimately contribute to sustainable intercrop production,soil fertility,and local economic diversity.  相似文献   
12.
不同因素对油菜菜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  王国槐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497-9498,9544
研究播期、密度和采薹长度对油菜菜薹品质的影响。以薹油两用的"杂780"为材料,研究不同的播期、密度和采薹长度对油菜菜薹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菜薹粗度随栽培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密度适中的单薹重最高;随播期的推迟,根茎粗度下降,主茎变细,单薹重和薹叶重占菜薹总重的比例下降;随栽培密度的增大,菜薹粗度变小,单薹重量下降,菜薹节间变长;肥料的种类和和使用方法对菜薹的外形有一定的影响;菜薹纤维素含量随播期的推迟而下降,播期适中密度大、播期适中密度中等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不同长度油菜菜薹的干物质含量有较大的差异,粗蛋白和Vc含量无明显差异。菜薹长度对菜薹的营养品质影响最大。春节上市的菜薹应在9月5日左右播种,密度以11.25万~15.00万株/hm2为宜,采摘长度以15~20 cm为宜。  相似文献   
13.
刺槐20个数量性状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93%,数量性状可分为4大类群,类群内部因子是正相关,类群之间因子是负相关或不相关。根据主成分因子负荷量及其主要指标组合,至少可看出5个因子对立木的作用。采用相关系数矩阵进行分类,优于用协方差矩阵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4.
香稻品种香味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赣优晚、赣香糯2个江西名优香稻品种香味性状的遗传模式及基因等位性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推断这2个香稻品种叶片香味性状和稻术香味性状的表现受相同的基因所支配;香味性状受核内隐性单基因控制,可能存在修饰基因的作用,但与细胞质基因无关,也不存在母体效应;2个香稻品种间香味隐性基因互为等位。试验结果还揭示无香味表现胚乳直感现象,植株叶片的香味受孢子体(2n)基因型控制,稻米的香味表现则由胚乳(3n)基因型决定。研究结果表明2个香稻品种的香味性状在育种上是容易转移和稳定的。文中探讨了它们在香稻品种选育及香型杂交水稻选育中的利用价值和途经,并讨论了香稻品种保纯中的隔离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敏  高宗军  庞旭贵  代杰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50-20054
[目的]了解章丘大葱产地表层土壤地球化学环境特征及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方法]以生态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利用章丘大葱产地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数据,系统研究境内表层土壤元素的分布特征、组合特征及剖面特征。[结果]分析土壤中20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其中大部分元素受深层土壤控制明显,具较强的承继性。但是,S、Se、Hg、N、P等元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明显。[结论]研究区土壤中大多数元素基本保持成土母质母岩的原始状况,物质主要来源于深层土壤母质,但一定程度上受表层各种作用的改造。  相似文献   
16.
江西红壤性水稻土肥力特性及其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江西红壤性水稻土为202.8827万hm2。其肥力特征:1.土壤三要素营养不平衡,中低产田占70.00%;2.缺硼钼少硅硫锌,影响土壤养分平衡;3.灌溉水能提供稍多Ca、Mg,少量S、Si、K、N,以补充土壤养分不足;4.耕层浅薄,障碍因素较多。管理:1.深耕培肥,增加土壤有机质;2.坚持有机无机肥配合,提高稻田肥力;3.合理施肥,协调养分平衡;4.开沟排水、搞好稻田沟系建设;5.水旱轮作、改革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条件下叶底红种子的发芽特性,通过发芽试验,考察了种子发芽过程和不同温度、光照、采收期、种子贮藏时间等因素处理条件对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底红种子属于无胚乳种子,种子发芽为子叶出土型。在温度10~25℃范围内,温度越高,种子发芽速度越快,25℃下的发芽时间为11天,30℃以上处于休眠状态;秋季采收的种子的发芽质量最好,幼苗长势也最好;种子发芽需要一定光照,播种以不覆土为好;贮藏期对发芽速度影响不显著,但对发芽率有极显著的影响,在贮藏30天内,发芽率下降5.7%,贮藏240天的种子只有12.7%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水稻发育的不同时期高温胁迫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与其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性,试图找出研究耐热品种和热敏品种差异的最适时期。本研究分别在耐热性不同的水稻品种的不同生育时期进行了高温胁迫处理。灌浆结实期发生高温胁迫,品种间差异较大,耐热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幅度(64%)明显高于热敏感品种(32%),耐热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增加了41%),而热敏感品种减少幅度较大(减少了16%)。耐热品种和热敏感品种产量性状的差异在灌浆结实期表现的尤为突出,耐热品种还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谷重,而热敏感品种反之。灌浆结实期可能是研究水稻耐热性差异的一个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9.
高温高湿储藏条件下小麦若干品质性状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汪海峰  许德存  Xu Dechun 《粮食储藏》2006,35(5):36-42,45
对37℃高温、RH=80%高湿储藏条件下硬质、软质小麦的水分、脂肪酸值、降落值、粘度、湿面筋含量、发芽率和芽重等物理品质性状及过氧化氢酶活动度、过氧化物酶活动度和α-淀粉酶活性等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高温高湿条件下,小麦短期储藏后的各种理化品质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酶活动度、降落值、脂肪酸值等变化较显著,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小麦的早期陈化和劣变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海蓬子种子的发芽特性与贮存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良俊 《种子》2005,24(5):33-35
海蓬子可作为一种盐生油料植物种植开发.通过对海蓬子种子的发芽特性和贮存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海蓬子有明显的休眠特性,休眠期约为90d;种子发芽数为第4天最高,第10天发芽率>5%;在半年的贮存时间内,果穗贮藏较脱粒贮藏有显著的差异;初步的试验结果显示,采收黄熟种子贮藏比过熟种子贮藏更有利于延长种子寿命.图1显示,种子发芽数为第4天最高,第8天后发芽数已明显减少,第10天发芽率>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