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4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280篇
林业   254篇
农学   244篇
基础科学   55篇
  780篇
综合类   1026篇
农作物   226篇
水产渔业   160篇
畜牧兽医   382篇
园艺   215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试验选用63头长白-大白杂交初产母猪,研究营养水平对初产母猪妊娠早期胚胎存活和瘦素(leptin)、孕酮分泌及胚胎瘦素、瘦素受体(Ob-R)、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孕酮受体(PGR)、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1)基因表达的影响.将配种后的母猪随机分到高、中、低3个营养水平组按2倍、1.2倍和0.6倍维持需要(分别记为2.0M、1.2M和0.6M)供给饲粮,妊娠12、25和35 d屠宰母猪收集血清和胚胎,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瘦素、孕酮水平,用RT-PCR方法研究目的基因在胚胎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①胚胎存活率,妊娠12、25和35 d时,1.2M组均显著高于2.0M组(P<0.05);1.2M组妊娠12 d时与0.6M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妊娠25、35 d高于0.6M组(P<0.05);②血清瘦素水平,妊娠12 d时,2.0M组显著高于1.2M组(P<0.05),极显著高于0.6M组(P<0.01);妊娠25和35 d时,2.0M组极显著高于1.2M和0.6M组(P<0.01);1.2M组极显著高于0.6M组(P<0.01).血清孕酮水平,妊娠12、25和35 d时,2.0M组极显著低于1.2M组和0.6M组(P<0.01),1.2M组和0.6M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营养水平对胚胎存活重要基因表达的影响,leptin和ob-R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妊娠12、25和35 d时,2.0M组显著高于1.2M和0.6M组(P<0.05),而1.2M与0.6M组差异不显著(P>0.05).妊娠12和25 d时,2.0M组胚胎STAT-3基因的相对表达极显著高于0.6M组(P<0.01);妊娠35 d时,2.0M和1.2M组极显著高于0.6M组(P<0.01).妊娠12、25和35 d时,2.0M组胚胎DNMT-1的相对表达显著高于0.6M组(P<0.05).妊娠12 d时,各水平组胚胎PGR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妊娠25 d时,0.6M组极显著高于2.0M组(P<0.01),显著高于1.2M组(P<0.05),妊娠35 d时,1.2M组极显著高于2.0M和0.6M组(P<0.01),0.6M组显著高于2.0M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妊娠35 d以内以中营养水平饲喂初产母猪具有较高的胚胎存活率.营养水平显著影响瘦素、孕酮的分泌及lep-tin等基因的表达,瘦素、孕酮分泌过高、过低均对胚胎发育不利,高水平饲喂及严重限饲引起胚胎中leptin、Ob-R、STAT-3、PGR、DNMT-1基因表达变化,降低胚胎存活率.  相似文献   
22.
改性聚丙烯酸酯包膜控释肥料的控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应用流化床包衣设备进行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包膜肥料中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交联剂用量对膜材料表面结构与疏水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后处理工艺对改善包膜肥料控释性能的作用。结果表明,以水溶性高分子聚丙烯酸乳液为主成分的包膜材料中添加交联剂(氮丙啶)的比例由1%(质量百分数,下同)增加至2%,肥料包膜表面结构变得更加平整致密,疏水性能也有所增强,控释效果显著提升。在40℃静水浸泡的9 d时间内前者释放了90%以上的养分,而后者仅释放了约40%的养分。不同后处理工艺对增强包膜肥料的控释性能作用不一。烘箱加热的效果远好于微波处理,且当交联剂添加比例较低(0.3%)时,在一定范围内(60℃~80℃)升高后处理温度,包膜肥料的控释性能显著增强。而当交联剂添加比例增至1%以上时,升温对其控释性能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23.
选择成年白冠长尾雉5只,白腹锦鸡5只,白鹇3只,红腹锦鸡3只和孔雀11只,同时用L系弱毒冻干苗和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通过血凝抑制试验(HI)测定其抗体滴度.结果表明,在免疫接种后26 d,白冠长尾雉抗体效价为9.8log2,白腹锦鸡为8.0log2,白鹇为8.0log2,红腹锦鸡为10.7log2;孔雀在免疫后接种0、8、15、20、25 d,抗体水平分别为3.8log2、5.0log2、6.2log2、7.5log2及8.2log2.  相似文献   
24.
当前猪的饲养标准上所列各种养分指标,除能量为有效能(消化能和代谢能)外,其余概为分析值。养分的利用效率可通过测定消化率、吸收率、代谢率、沉积率以及一些组织学和生化指标和生物潜能性来估测。目前这些测定值可用相对或绝对数值来表示。养分的生物效价既可以较准确地判定动物对养分的需要量,又可用于合理选用饲料,进行饲粮的科学配合。  相似文献   
25.
肉用雏鸡在绝食条件下的卵黄囊营养和维持需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出壳后肉用仔鸡在绝食至112,58,016和130时龄时,分别测定全屠体(共64只)和卵黄囊(共63只)营养素含量。45克体重时(12时龄)维持需要量是代谢能11千卡(共60只),和蛋氨酸的耗减量,赖氨酸51毫克,蛋氨酸为18毫克。但在绝食 12至58时,能量,蛋白质,赖氨酸和蛋氨酸的耗减量,完全由卵黄囊承担。并有余量转贮于体组织内。在平均24小时内,能量转贮2千卡,蛋白质0.3克,赖氨酸7毫克,  相似文献   
26.
红三叶N、P、K、Ca、Mg元素含量与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各器官在不同生育期N、P、K、Ca、Mg等元素的含量,目的在于揭示其各器官对N、P、K、Ca、Mg的积累能力、对不同元素的选择性吸收以及N、P、K、Ca、Mg在各器官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红三叶不同器官对各元素的积累能力不同,N:叶>花>根>茎;P:花>叶>根>茎;K和Ca:叶>花>茎>根;Mg:根>叶>茎>花。不同器官对元素选择性吸收系列不同,根为N>K>Ca>Mg>P;茎:N>Ca>K>Mg>P;叶:N>Ca>K>P>Mg;花:N>Ca>K>P>Mg;红三叶是一种典型的N-Ca型植物。此外,K、P、K、Ca、Mg在根、茎、叶、花中的动态变化有6种基本类型,Ⅰ-渐增型(/)、Ⅱ-递减型(\)、Ⅲ-U型、Ⅳ-∩型、Ⅴ-增波型(~)、Ⅳ-降波型(~)。  相似文献   
27.
本试验以肉鸡为研究对象,对以杨木屑为原料、采用醋酸催化法制取的低聚木糖进行评价,研究低聚木糖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和短链脂肪酸含量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探讨低聚木糖的促生长机制,为醋酸催化法生产低聚木糖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用120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公鸡,随机分为2个组,即对照组和低聚木糖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  相似文献   
28.
通过土、叶样营养元素分析,土样营养元素以有效Ca含量最高,其依次顺序为:有效Ca>有效Mg>有效K>有效N>有效Fe>有效P>有效Cu>有效Zn,有效P、有效Cu、有效Zn缺乏;叶片营养元素与适量标准相比较,琯溪蜜柚叶片养分含量,有效Zn严重缺乏,有效Cu、有效P、有效Mg、有效K、有效Ca和有效Fe都处于低量范围内,有效N、有效Ca和有效Fe处于高量;桃叶片养分含量与适量标准相比较,有效Ca严重缺乏,有效N处于高量,有效K在适量范围内,其它处于低量范围内;结果表明,初步推算的琯溪蜜柚和血桃试验园的配方施肥量,均能显著提高果实产量。琯溪蜜柚试验园与对照园相比,平均亩产增加 36.15%,固酸比提高4.26%,糖酸比提高18.03%;血桃试验园与对照园相比,平均亩产增加 37.67%,总糖、总酸、Vc、固形物、可食率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6.10%、6.90%、34.55%、9.28%、2.10%。  相似文献   
29.
The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feeding Borrena hirticulata (BH), Ficus hirta (FH), rice straw (RS) and concentrate-based total mixed ration (TMR) on nutrient utilization, rumen fermentation and growth in mithun. Growing male mithun calves were randomly allotted to 2 feeding groups (6 in each), TMR1 and TMR2. The TMRs consisted of RS 300 g kg− 1, concentrate 400 g kg− 1 and BH 300 g kg− 1 (TMR1) or FH 300 g kg− 1 (TMR2) on a dry matter (DM) basis. Both TMRs were fed ad libitum to the animals for 121 d and a digestibility study was conducted during the last 7 d of the experiment. To assess rumen fermentation, rumen fluid was collected at 2 h interval for 24 h.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DM, crude protein (CP) and crude fibre (CF)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TMRs. Nevertheless,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ether extract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 0.01) greater in TMR2 (0.59) compared to TMR1 (0.54). Body weight gain (BWG; g d− 1), DM intake (kg d− 1), CP intake (g d− 1) and feed efficiency (kg feed kg− 1 gain)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P < 0.05) greater in TMR1 (548, 5.14, 713 and 9.28) compared to TMR2 (496, 4.91, 703 and 10.03). An insignificant positive association (r = 0.35) between DM intake and BWG, but a significant (P < 0.01) positive association (r = 0.74) between CP intake and BWG were evident. Rumen pH (5.71 to 7.18) and ammonia-nitrogen (8.0 to 25.0 mg/dl)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TMRs, but differed significantly (P < 0.01) at different h post-feeding. In contrast, rumen 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 (42 to 105 mM) and total nitrogen (40.4 to 90.3 mg/dl) differed significantly (P < 0.05) between the TMRs and at different h post-feeding.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BH, FH, RS and concentrate-based TMRs may be fed to mithun for satisfactory growth.  相似文献   
30.
本试验通过肉鸡代谢试验考察木聚糖酶对玉米、小麦、麦麸和米糠的养分利用率和表观代谢能(AME)值的影响,确定木聚糖酶与不同能量饲料的定量关系.试验包括4个单因子试验,分别用玉米、小麦、麦麸、米糠进行代谢试验,每种饲料设5个处理,添加不同水平木聚糖酶,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玉米,当木聚糖酶添加水平为1 500 IU/kg时,与对照组相比,干物质利用率提高了0.93%(P<0.05).对于小麦,木聚糖酶水平为3 000 IU/kg时,干物质、能量和蛋白质利用率提高幅度最大,分别提高了7.02%(P<0.01)、6.78%(P<0.01)和22.31%(P<0.05).对于麦麸,在木聚糖酶为6 000 IU/kg时,干物质和能量利用率提高幅度最大,分别提高10.14%和14.73%(P<0.01);在木聚糖酶为4 000 IU/kg时,蛋白质利用率提高157.31%(P<0.01).对于米糠,在酶水平为1 500 IU/kg时,米糠的蛋白质利用率提高了27.92%(P<0.05).适宜水平的木聚糖酶显著提高了小麦、麦麸的AME值.结果表明,玉米、小麦、麦麸、米糠中每克总木聚糖的适宜木聚糖酶添加量分别为35.38、27.01、30.21和18.27 IU,每克水溶性木聚糖的适宜木聚糖酶添加量分别为1 250、273.56、753.33和937.5 I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