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4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1篇
  17篇
综合类   156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家蚕细长蚕(Lan)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家蚕突变系统中的细长蚕(Lan)卵巢为材料,采用改良今井涂片法制片,Giemsa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粗线期染色体,并进行了组型分析。结果表明,细长蚕第1号染色体上有缺失环或瘤状突起,推断其为Lan基因的位点。  相似文献   
102.
家蚕新突变型h斑油基因的连锁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近自保存系统中发现的油蚕突变———h斑油 (mottledtranslucentoh)的性状特征为 :幼虫体表遍布不透明的白色斑块 ,大小不一 ,其余部分为低度透明。通过与正常型和各连锁群标志基因系杂交 ,进行遗传分析和连锁检索 ,结果 :h斑油为第 2 0连锁群的隐性突变 ;与霜降油蚕 (oh)的杂交结果确定其基因座位为 (2 0 0 .0 ) ,对霜降油为显性。命名其基因符号为ohm。同时发现ohm 对中国油 (oc)表现上位作用。  相似文献   
103.
从诱变材料和化学诱变剂的选择,诱变处理的方式、浓度和时间以及突变体的抗病、抗盐碱的定向筛选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园艺植物化学诱变与突变体筛选的研究进展,并对化学诱变技术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4.
甘蓝型油菜EMS突变体库构建及抗除草剂突变体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利用诱变技术快速创造变异类型丰富的油菜新材料用于油菜遗传改良,分别用0.4%、0.8%、1.0%和1.2%的EMS(甲基磺酸乙酯)溶液对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结果发现:(1)1.0%的EMS溶液是处理中双9号干种子的最适浓度,4种不同浓度处理M2代表型变异率依次为11.26%、14.82%、27.19%和12.38%;(2)EMS诱变具有器官特异性;(3)M2代突变体库中筛选到3株苯磺隆抗性突变体,突变率约为10-4。现已创建了包括子叶、叶片、花器、株型、角果等多器官变异类型的突变体库,为油菜遗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5.
赵春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966-966,968
以筛选出的红曲霉菌株作为初发菌株,研究紫外线诱变育种对其产色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紫外线对红曲霉进行诱变处理使其产色素水平提高55.12%,较大的提高了其产色素能力.  相似文献   
106.
建立了酸枣离体组织培养结合^60Co-γ射线辐照获得突变株的技术。(1)酸枣叶片外植体在含有ZEA 1mg/L,2,4-D0.5mg/L和NAA0.5mg/L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经^60Co-γ射线辐照后在含有ZEA1mg/L和NAA0.5mg/L的MS培养基上诱导幼苗;(2)试管苗用20-30Gy^60Co-γ射线辐照后,在BAP2mg/L和IBA0.4mg/L的MS培养基上进行不定苗繁殖。(3)不定苗在含有IBA1mg/L和IAA0.4mg/L的MS培养基上生根。此外,用200-450Gy^60Co-γ射线辐照种仁,也能获得突变株。  相似文献   
107.
谷子氮离子注入诱变育种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谷子氮离子注入诱变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效果显著,突出表现为株高、穗长、生育期等性状的变幅大、变异率高,但品种间效应不同。适宜于不同育种目标,不同亲本材料的最佳诱变剂量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8.
采用NaN3对甜叶菊离体培养的茎段进行诱变处理,通过对各处理下的再生苗进行SRAP检测,建立其离体诱变技术体系。结果显示,较低浓度的NaN3(3 mg/L)诱变处理对再生苗伤害较小,随着诱变浓度的增加(3~7 mg/L),茎段死亡率也逐渐增加;SRAP分子检测发现,再生苗的DNA序列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变化,最高多态性比率为54.2%(3 mg/L处理20 d)。结果表明,较合适NaN3离体诱变技术体系为3 mg/L处理20 d。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壳低聚糖高产菌诱变选育的方法。[方法]以壳低聚糖产生菌蓝色犁头霉ZH08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和亚硝酸诱变处理,以对硝基乙酰苯胺为指示剂,利用双层平板颜色反应法,挑取菌落黄色比较深的脱乙酰酶高活性突变株,再经摇瓶发酵复筛,以获得壳低聚糖产量较高的菌株。[结果]通过对出发菌株ZH08进行理化诱变,获得突变株共7株(XH01~07),经过反复传代和筛选,这几株突变株的壳低聚糖含量均高于出发菌株,其中XH05菌株的壳低聚糖含量最高,其产量稳定在1.07 g/L,比出发菌株提高72.6%。[结论]利用对硝基乙酰苯胺作为筛选具较高甲壳素脱乙酰酶酶活的跟踪试剂,用于筛选壳低聚糖高产菌株,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0.
抗性筛选在抗生素高产菌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菲  李瑾  黄运红  付学琴  龙中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248-7249,7377
抗生素产生菌的产抗能力与其对抗生素的抗性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为抗生素高产菌株的定向筛选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即抗性筛选。综述了抗生素高产菌选育中抗性筛选的机理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