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3篇
  免费   422篇
  国内免费   697篇
林业   698篇
农学   390篇
基础科学   335篇
  2100篇
综合类   2667篇
农作物   238篇
水产渔业   153篇
畜牧兽医   681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933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272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598篇
  2011年   581篇
  2010年   458篇
  2009年   492篇
  2008年   435篇
  2007年   553篇
  2006年   417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近15年中国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次石漠化监测成果数据为基础,按省、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岩溶地貌剖析了石漠化土地及程度的三期变化状况,并总结了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布、社会经济关系、程度与面积状况、缩减率、工程试点县等方面的相应特点,为下阶段石漠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2.
土壤温度时间序列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滨海盐溃区表层土壤温度时序变化复杂、高度非线性的特点,以江苏省苏北典型滩涂区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BP神经网络和时间序列多维拓展的方法,对长期定位监测点表土层土壤温度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为土壤溶质运移研究与当地作物合理布局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神经元数目分别为7、7和1的3层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土壤温度时间序列训练仿真时效果最优,其误差平方和达最小值18.017。选定的此结构BP神经网络模型简单、实用,有良好的推广泛化能力,经独立测试样本检验,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在20%以内,平均相对误差仅为2.94%,可满足土壤温度日常预报的需要。  相似文献   
923.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侵蚀产沙地形因子的临界条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能量的观点来解释坡度、坡长、降雨对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通过分析安塞水土保持研究站、晋西离石县王家沟小流域的小区资料,研究坡度、坡长、降雨对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特性(雨量、雨强)对坡面侵蚀产沙的作用最大,坡度次之,坡长最小;坡面侵蚀产沙的临界坡度分别受降雨、坡长大小的影响,临界坡长分别受降雨、坡度、坡长大小的影响;临界坡度、临界坡长都不是一个确定的值,但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变化范围由降雨、坡面地形等因素决定。研究成果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4.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肥力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土高原北部的陕西省吴起县为例,通过对不同灌木类型和不同生长年限的乔木林地土壤样品的分析测试与数理统计,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人工林植被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碱解N和速效K,柠条林地是沙棘林地的2倍以上,二者之间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柠条对土壤肥力的提高效果要优于沙棘,仅从对土壤性质的改善来看,建议选择种植柠条。2)乔木林地,从幼年林地到成年林地,土壤全N、碱解N、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不断增加,土壤速效K、全P和速效P略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表聚性加强。3)总体上,乔木林地0~100cm土层土壤碱解N、速效K、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全N、全P、全K均高于灌木林地,表明乔木林地对土壤的培肥效果优于灌木林地。  相似文献   
925.
土壤团粒、水稳性团粒和微团粒状况是影响土壤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因素。运用分形理论研究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7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团粒的分形维数在1.641—2.114之间,其大小顺序为人工草地〉果园〉坡耕地〉乔木林地〉灌丛〉天然草地〉人工梯田。土壤水稳性团粒的分形维数在1.774~2.384之间,其变化顺序为果园〉乔木林地〉人工草地〉坡耕地〉天然草地〉人工梯田〉灌丛,二者均表现出≥0.25mm粒级土壤团粒含量越低,分形维数越高的规律;分形维数与≥5mm、5~2mm和≥0.25mm粒级的土壤团粒、水稳性团粒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0.25mm粒级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合团粒结构体破坏率可知,灌丛土壤结构与稳定性最好,其次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最差;表层土壤微团粒结构分形维数在2.360~2.487之间,大小顺序为天然草地〉乔木林地〉坡耕地〉人工梯田〉人工草地〉果园〉灌丛,灌丛有助于促进土壤微结构形成,分形维数与0.25-0.05mm和〉0.001mm粒级土壤微团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0.001mm粒级土壤微团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层土壤质地主要与成土母质有关,人为干扰小,3种分形维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水平(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与3种分形维数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特征可作为土壤评价指标之一,分形理论为土壤结构、性质和评价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26.
区域土壤侵蚀遥感与核素示踪联合评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具有宏观、快速、信息量大等优点,但是实际应用中有3大制约因素:1)廉价高分辨率影像的获取;2)科学准确的判读和解译方法;3)成熟的土壤侵蚀评价模型或系统的观测数据。我国普遍缺乏土壤侵蚀评价模型和长期观测数据,技术问题比较突出。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采用经验分级指标法得出土壤侵蚀现状或强度,影响了土壤侵蚀评价的精度、准确性和应用范围。利用土壤侵蚀核素示踪技术测算不同土地利用单元的土壤侵蚀量,能够突破了遥感土壤侵蚀调查依赖模型和观测数据的限制,实现土壤侵蚀评价的宏观与微观、点与面、估算与实测的结合,为区域土壤侵蚀快速评价提供一条高效途径。  相似文献   
927.
以位于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延安赵庄村为例,选取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和偏离度等主要指标,对村庄尺度上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研究区景观斑块数与景观斑块密度增加,而平均斑块面积减少;2)研究区2个时期的景观异质性差异显著,景观指数变化表现为:优势度指数与偏离度指数减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3)6年来,随着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有了较大变化,生态环境整体状况趋于改善,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其中,工副业比例增大与种植业、养殖业、果菜比例减小是研究期间农民收入构成的主要变化特点,农民收入以工副业、果菜为主。  相似文献   
928.
中亚热带区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不同秋眠强度紫花苜蓿品种在福建中亚热带生产性能,选择秋眠级数(FD)3、5、7、9.5的紫花苜蓿品种在福建延平、福建建阳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测定越夏率、年度产草量、产草量季节动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秋眠级数为7的阿瑞博表现最优,越夏率为67%,在延平、建阳年度鲜草产量分别为4 7931kg/hm2、62 505kg/hm2,干草产量分别为12 373.2kg/hm2、13 344.8kg/hm2,初花期粗蛋白含量28.0%。秋眠级数为3的苜蓿王初花期粗蛋白含量最高(33.4%),但越夏率和产草量最低。秋眠级数为9.5的萨兰多在秋季保持较高的产草量,但越夏率和春夏季产草量均低于阿瑞博。选择春季生长迅速,耐旱、耐热的非秋眠品种是中亚热带区紫花苜蓿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29.
Soil loss tolerance limit is defined as the threshold upper limit of soil erosion that can be allowed without degrading long term productivity of specific soils. In India a default soil loss tolerance limit (SLTL) of 11.2 Mg ha− 1 yr− 1 is followed for planning soil conservation activiti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investigation is to provide a methodology to estimate quantitative SLTL for the Shivalik–Himalayan region in India for suggesting suitable soil conservation measures. A quantitative model was used to integrate potential soil indicators such as infiltration rate, bulk density, water stable aggregate, organic carbon and fertility status to assess soil quality governing soil resistibility to erosion. Scaling functions were used to convert soil parameters to unit less 0 to 1 scale. Normalized values of soil parameters were then multiplied by assigned weights based on relative importance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each indicator. Soils were grouped into 1, 2 and 3 depending on overall additive score. A general guideline developed by the USDA-Natural Resource Conservation Service (NRCS) was followed with certain modifications in depth category for estimation of SLTLs. Soil loss tolerance limits varied from 2.5 to 12.5 Mg ha− 1 yr − 1 compared to single value of 11.2 Mg ha− 1 yr − 1 being followed earlier. Consideration of the newly estimated SLTLs would facilitate site specific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prioritising areas for watershed management activities in India.  相似文献   
930.
煤矸石山风化堆积物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位于贵州省赤水市的"黔北20万吨/年竹浆林纸一体化工程项目"为例,研究了低山丘陵区开发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问题.针对该工程水土流失的现状和特点,结合竹原料林基地建设,提出了水土流失的防治原则和采取的防治对策.实施水土保持方案后,能有效控制工程区的水土流失,恢复和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保障了工程建设的安全,实现了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