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9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林业   438篇
农学   299篇
基础科学   159篇
  312篇
综合类   1601篇
农作物   128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286篇
园艺   370篇
植物保护   13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667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设施栽培下香石竹根际微生物种群结构及数量消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3个设施栽培基地采集香石竹发病株和正常株根际土壤,用混菌法分析计数细菌,稀释涂布法分离计数真菌与放线菌,主要研究设施栽培条件下的作物发病与不发病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组成与差别。分析结果表明,在设施栽培下,土壤中微生物种群以细菌为主,其次为真菌,放线菌数最少;香石竹根际微生物总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细菌数量的变化上。正常株和发病株对比,正常株根际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明显低于发病株,正常株下厌氧性生长菌数量高于发病株;在设施栽培下,香石竹的发病与真菌和放线菌存在有较密切的关系,病症主要是立枯病与枯萎病。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组成的不同有一定制约病害发生的作用,这为预测、预报和病害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2.
以湖南省岳阳市铁山灌区为背景,在对农民用水户协会(WUA)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基于WUA的用水总量控制新型管理模式。新模式的组织机构主要依托原有WUA,同时根据总量控制的内在要求进行部分完善,如增加水资源管理站、将WUA的用水组改为水费组、计量组和工程组并相应完善其用水和水费收缴程序;制度方面建议新搭建一系列的保障制度如水权分配、水价体系、农业水权转让补偿和水量计量管理等。编制了铁山水库不同水文年向城市和灌溉的供水总量控制方案,最后初步提出了新模式的实施计划。  相似文献   
113.
孙静娴  丁煜  李清曼 《土壤》2011,43(4):662-668
Fe(Ⅱ)的含量及变化与土壤和沉积物的氧化还原性质关系密切。当与Fe(Ⅲ)共存时,Fe(Ⅱ)的测定往往受到干扰。本文研究了常用显色剂2,2’-联吡啶和菲洛嗪(Ferrozine)测定土壤Fe(Ⅱ)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结果表明,Fe(Ⅲ)可与显色剂作用形成络合物,该络合物对Fe(Ⅱ)测定所用波段的光线具有吸收作用,从而使Fe(Ⅱ)浓度被过高估计。Fe(Ⅲ)对Fe(Ⅱ)测定的干扰程度与其浓度及所选显色剂有关。当以2,2’-联吡啶为显色剂时,单位浓度Fe(Ⅲ)(1.0 mg/L)将导致Fe(II)的测定值比实际值高0.012 mg/L;而当菲洛嗪为显色剂时,单位浓度Fe(Ⅲ)引起的Fe(Ⅱ)高估值在0.010~0.032 mg/L之间。F-能够抑制Fe(Ⅲ)-显色剂络合物的形成。当F-的加入量超过Fe(Ⅲ)的4倍时,F-能有效地消除Fe(Ⅲ)的干扰。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改进的Fe(Ⅱ)分光光度法能够满足土壤及沉积物中Fe(II)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114.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生态补偿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跨流域生态共建共享补偿机制中,生态补偿量的计算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确定补偿水源区多少的关键,补偿标准确定方法的合理性直接关系着机制的顺利实施.选择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为研究对象,构建生态补偿量计算模型.从水源区保护水源所付出的成本、受水区经济可承受能力、水源区的水资源价值和环境容量排污权的损失价值4种途径计算陕西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量.通过4种途径计算结果比较分析,认为基于水源区保护水源所付出成本的水源区生态服务补偿支付较为可行.陕西水源区的生态补偿量生态环境建设期为99.56亿元/年,生态环境管护期为90.86亿元/年,同时,根据受水区所需水质标准对所推荐的补偿标准进行修正,为建立跨流域调水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5.
太白山南坡蝗虫群落数量分类及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数量分类及相似性方法对秦岭太白山南坡蝗虫群落垂直分布样方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体上可将太白山南坡蝗虫群落分为7种主要类型,即农耕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辽东栎杂木林带、桦木林带、冷杉林带、落叶松带、高山草甸带.太白山蝗虫群落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其中高海拔的蝗虫种类数明显低于中低海拔.但低海拔的农耕带因人为干扰大,植被较单一,蝗虫的优势度和密度大,种类数较少.  相似文献   
116.
大田超甜玉米施用保水剂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聚丙烯酸钠型保水剂对超甜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能促进超甜玉米生长,增加株高,增加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并能显著提高大田超甜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17.
杜仲叶采收时间与采叶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杜仲叶不同采收方式的研究,结果认为,不同采叶方式对杜仲树体及叶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采叶量愈大、采叶次数愈多,树木高、径生长量愈小,新生叶叶面积也愈小.但是,50采叶量组和70采叶量组、1次采叶组和2次采叶组差异不显著.所以,从采叶后对杜仲高、径生长量以及叶片生长的影响来看,一次采叶量以50左右为宜,一年内采叶次数不宜超过2次.  相似文献   
118.
浙江省白豆杉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查清浙江省白豆杉资源状况,应用典型抽样的原理对浙江省白豆杉分布面积、数量、生境、植物区系及群落特点等进行实地的样方调查.调查得知,浙江省白豆杉有11个分布点,根据29个样方的调查资料推算,浙江省白豆杉的资源总量为24.22万丛,分布面积为408.08 hm2;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浙江省白豆杉群落的植物区系具有起源古老,珍稀植物较多,地理成分复杂,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等特点;其群落类型属于4个植被型,8个群系组,11个群系类型,白豆杉的生长分布与其所处生境和伴生种猴头杜鹃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9.
核桃方块芽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核桃不同嫁接方法及芽片大小、芽接时间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方块芽接比盾片芽接成活率高35.0%~97.2%,芽片大小以3cm×4cm为宜,嫁接最佳时期为6月份.此技术可使当年生苗达到1级苗出圃标准.  相似文献   
120.
土壤养分变异及合理取样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地理信息技术对土壤养分变异及合理取样数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土壤养分都具有良好的半方差结构及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变异越大,相应要达到一定精确度的取样数量也会增大,研究区域各种养分变异系数大小及其取样数量的排列顺序基本一致,为速效磷>全氮>碱解氮>有机质>速效钾. 用纯随机取样法初步探讨了研究区域土壤养分合理取样数.速效磷取样以90;置信水平20;相对误差为宜,取样数量为4个;速效钾取样以10;相对误差为宜,取样数量为5个;碱解性氮取样以20;相对误差为宜,取样数量为1个;有机质取样以10;相对误差为宜,取样数量为5个;全氮取样以10;相对误差为宜,取样数量为14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