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9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林业   438篇
农学   299篇
基础科学   159篇
  312篇
综合类   1601篇
农作物   128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286篇
园艺   370篇
植物保护   13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667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温室3P3R机械臂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温室等设施农业环境,设计了一种具有3P3R机械臂结构的机器人,为了分析机械臂的操作性能并实现精确运动控制,对机械臂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采用Kane方法和旋量理论分析方法建立了机器人的操作臂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针对原理样机的具体结构,在Mathematica环境下研究了机械臂的操作性能,得到在一定作业任务规划下,末端执行器的位姿变化规律,以及按照该规划轨迹运动时各关节的驱动力;结果表明,结合了Kane方法和旋量理论的动力学模型具有准确、简单、有效等特点,能够满足机械臂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2.
对于目前国内还没有适用于萝卜种子大小的精量播种机现状,为了实现大面积种植萝卜作物的精量播种以及降低大面积播种的劳动力投入,减轻耕作的劳动量,提高劳动效率,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大面积种植萝卜的精量播种机。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时调整方便,具有起垄、开沟、播种、覆土和整形镇压等功能,可一次性完成播种作业,适用于大田作业。经田间试验证明:整机结构设计合理,单粒精播率高,镇压整形后的垄形符合农艺要求且外形美观。  相似文献   
103.
高压共轨柴油机喷油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压共轨柴油机喷油控制的需求分析,发现在转速突变时进气系统具有明显的迟滞性,这种迟滞性表现为进气增量跟不上喷油增量,所设计的转速变化主喷油量修正算法能够重新修正原喷油量,以获得合理的空燃比,改善燃烧过程。多次喷射会造成轨压波动,经过多次喷射轨压波动油量修正算法对喷油量脉宽进行预修正,可以提高喷油执行精度。利用ETAS公司的ASCET建模软件工具和自主开发的ECU电路板,在YN33CR型高压共轨柴油机上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喷油控制策略符合预期效果,能够有效改善喷油控制。  相似文献   
104.
辽河流域农村饮用水问题是我国农村饮水问题典型之一。辽河流域水资源量严重短缺,季节性变化大,农村饮用水供水量得不到保障;农村饮水水质污染问题严重,高氟水、高铁水、高砷水、低碘水、苦咸水、污染水(硝氮、总硬度、氨氮等超标)等普遍存在;供水设施落后、多数无净化设施。本文在分析辽河流域农村饮用水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从源头控制污染物、采取适宜的水处理技术、完善供水设施,为改善农村饮水现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杨陵区是我国重点节水示范区之一,对它进行节水灌溉分区是非常必要的。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定量计算与经验定性相结合进行判断,提出了杨陵节水灌溉分区方案,并将杨陵区分为三个区,对每个区的基本情况和节水灌溉发展去向、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6.
Kinetics of soil microbial uptake of free amino acid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Amino acids and proteins typically form the biggest input of organic-N into most soils and provide a readily available source of C and N for soil microorganisms. Amino acids can also be taken up directly by plant roots, providing an alternative source of available soil N. However, the degree to which plants can compete against the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 for amino acids in soil solution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measure the rate of microbial uptake of three contrastingly charged 14C-labelled amino acids (glutamate1–, glycine0, lysine0.9+) over a wide concentration range (0.1–5 mM) and in two contrastingly managed soils varying in their degree of erosion, organic-C content and microbial biomass. Amino acid uptake was concentration dependent and conformed to a single Michaelis-Menten equation. The mean maximum amino acid uptake rate (V max) for the non-eroded (control) soil (high organic-C, high biomass) was 0.13±0.02 mmol kg–1 h–1, while half maximal uptake occurred at a concentration (K m) of 2.63±0.07 mM. Typically, V max was fourfold lower and K m twofold lower in the eroded soil (low available organic-C, low biomass) compared to the non-eroded (control) soil. Amino acid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proportion of amino acid utilized in catabolic versus anabolic metabolism and was similar for both. While the results obtained here represent the summation of kinetics for a mixed soil population, they indicate that amino acid uptake is saturated at concentrations within the millimolar range. Because the affinity constants also were similar to those described for plant roots, we hypothesized that competition for amino acids between plants and microbes will be strong in soil but highly dependent up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oots and microbes in soil. Received: 2 March 2000  相似文献   
107.
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冬小麦生理及土壤温、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干旱条件下,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农田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冬小麦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的影响,比较了冬小麦生理及产量状况。试验设4个处理,秸秆覆盖量分别为0(CK)、0.3(F0.3)、0.6(F0.6)和0.9(F0.9)kg/m2。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全生育期内秸秆覆盖可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在小麦返青后F0.6保持了较高的土壤温度,有利于小麦的拔节;实际产量F0.6最高,单方水产量以F0.6最高,F0.9次之,认为在此试验条件下适宜的秸秆覆盖量为0.6 kg/m2。  相似文献   
108.
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进展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结合我国水资源问题,阐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对国内外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进展做了评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成果的特点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指出水质水量联合优化配置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效果评价的理论、模型和方法,以及3S技术和新优化算法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09.
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在城市生活用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对城市生活用水量进行了分析与预测。一是对用水人口进行预测,并运用回归理论对城市生活用水量与用水人口的关系建立模型,对城市生活用水量进行了预测;二是运用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直接对生活用水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0.
为了解冰温贮藏对不同产地玉露香梨挥发性有机物影响的差异性,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对山西省3个产地(隰县、原平、清徐)玉露香梨贮藏前后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以期为提升贮后果实风味品质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通过气相离子迁移谱检测出玉露香梨采后主要挥发性有机物有酯类、醛类、醇类、酮类、酸类、呋喃类及其他未定性物质;其中酯类、醛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占比达38.31%~39.10%。3个产地玉露香梨采后特征风味物质分别为:隰县玉露香梨为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丙酯、(E)-2-己烯醛、2-甲基丙醛、壬醛等,原平玉露香梨为丙酸己酯、乙酸戊酯、丁酸己酯、己醛、3-戊酮、正己醇等,清徐玉露香梨为2-甲基丁酸甲酯、丁酸乙酯、乙醇、3-戊酮和异丁酸等。冰温贮藏后,3个产区玉露香梨果实的酯类物质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醛类、醇类和酮类物质含量增加。其中隰县玉露香梨醛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清徐玉露香梨酮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根据风味物质的主成分分析,可将贮藏前后及3个产地玉露香梨进行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