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0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林业   479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66篇
  224篇
综合类   998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48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1 毫秒
41.
潼南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以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图为主要数据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对潼南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进行景观斑块数、斑块形状、多样性、均匀度及破碎度计算、分析和对比,揭示研究区内土地结构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潼南县以农业景观为背景,其土地利用斑块形状较单一,景观多样性低、异质性差,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42.
2004年12月3日,在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左家营村岩脚组后山发生危岩体崩塌,崩塌体坠落后又冲击山下土坡,从而造成土坡下滑,掩埋了山下岩脚组的部分住户,形成了特大型地质灾害。据调查统计,此次灾害历时仅约2 min,共造成岩脚组19户居民受灾,12栋房屋被毁坏,7栋房屋受损。截至到12月26日,搜救工作彻底结束,共发现39人死亡,5人失踪,另外还有13人受伤。对滑坡特征、形成机理、稳定性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3.
吴旗县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生态效益的评价和核算对评价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效果至关重要。综合运用专家咨询、理论分析法和频度分析3种方法。建立了吴旗县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法等方法,对该县退耕还林6年来的生态效益进行了价值核算。结果表明:吴旗县退耕还林工程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核算后的总生态价值约为24.8亿元,其中拦蓄保护水资源价值为6.4亿元,保护土地资源退化价值为6亿元,净化空气价值为5.3亿元,改善小气候价值0.3亿元,保护农田价值为0.02亿元.增加生物多样性价值为6.7亿元。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价疏勒县生态环境质量及生态环境演变过程。【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像元二分模型、中心迁移模型等方法分析了1996-2017年疏勒县植被覆盖时空演化。【结果】①疏勒县植被覆盖分布总体以高植被覆盖为主成大面积片状分布,中、低植被覆盖主要以盖孜河和克孜河为轴线,相对围绕高植被覆盖分散分布;②1996-2017年疏勒县植被覆盖面积和覆盖度均呈增加趋势。2017年的植被覆盖面积比1996年增加了456.4 km2,增加率为38.3%;③疏勒县植被覆盖空间变化上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和时段性差异。区域上,南部乡镇覆盖度明显增加;时段上,2009-2013年植被覆盖面积增加最明显;④1996-2017年疏勒县植被覆盖中心整体往东南迁移;⑤气候变暖对疏勒县植被覆盖度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短期内人类活动影响更大。灌区改造高效节水、耕地开垦、农作物的种植及林带面积的增加是植被覆盖面积增加的主要因素。【结论】综上可知,气候变暖和生态治理工程等人类活动因素可能是疏勒县植被覆盖面积与覆盖度呈增加的主要原因,这表明疏勒县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45.
通过建立观测样地,研究广西陆川县湿地松工程林的生长过程和经济效益,基本情况是林分生长正常,投资项目可行,但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其主要原因是:(1)过林密度小,每公顷仅1667株,(2)投入偏低;导致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少,按林价计算的单位面积产值较低.  相似文献   
46.
贵州纳雍县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与GIS空间数据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理论为基础,把GIS管理、分析地理空间数据、信息的功能与遥感技术收集地表空间数据、信息的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于纳雍县的土壤侵蚀调查中,不仅能得出比传统调查方法更精确的结果,而且比传统的方法更快速、更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调查结束后,从本次调查的结果与1987年侵蚀统计数据比较中得出,纳雍县的土壤侵蚀面积在减少,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47.
湖南衡南县紫色土土壤动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衡南县紫色土5种生境中的土壤动物进行调查研究,共获得土壤动物1657只,隶属于4门9纲37目,其中优势类群2类,常见类群11类。探讨了5种生境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并进行了多样性、均匀性及相似性分析。  相似文献   
48.
县域尺度的空间主体功能区划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GIS技术支撑下,从自然生态约束和经济开发支撑两方面,选择了山地面积比重、水网密度、湿地面积比重、主要河流长度、主要资源拥有量、交通可达性、人口学历层次、GDP等指标作为县域尺度空间主体功能分区评价因子,并通过象限图法划分县域主体功能区.以安徽省无为县为实例,以该县23个乡镇为基本评价单元,采用经济社会开发支撑和自然生态约束的趋同性动态聚类和互斥性矩阵分类相结合的梯阶推进的分区方法,把无为县初步划分出4类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鼓励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最后针对不同的功能区提出了有关开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9.
梅江盆地叶塘组紫色岩上发育土壤的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梅江盆地白垩系上统叶塘组(Kyt^2)紫色岩上土壤物理性质特征扣差异,结果表明:叶塘组紫色岩母质发育的土壤粘粒含量低而砂粒含量高,具有容重较大,比重相对偏小,孔隙度不高,自然含水量偏低的特点。从丘顶、丘腰到丘脚,土层逐渐增厚,土壤粘粒含量逐渐增加,砂粒含量逐渐减少,容重递增而比重减小。孔隙度表现出丘顶〉丘腰〉丘脚的趋势,含水量则表现出丘顶〈丘腰〈丘脚的趋势。针对情况,提出相应建议以维护紫色土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0.
以东北东部的主要生态旅游区——方正原始森林生态旅游区为例,根据最新国家标准,对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分类和评价。结果表明:其自然景观良好,原始性很强,适合开展生态旅游。对该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在功能分区与景区、景点规划方面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同时提出了旅游区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及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建议,以保证生态旅游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