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2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76篇
林业   223篇
农学   113篇
基础科学   90篇
  761篇
综合类   2331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114篇
植物保护   11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从法律层面厘清了土地流转信托的概念,明晰了土地流转信托委托人、信托人及受益人的权利与义务,分析了我国土地流转信托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委托人权利缺乏维护,受托人过失缺乏追究,受益人权利缺乏保障,信托财产缺乏独立性,政府角色缺乏公立性,金融信贷缺乏畅通性。对此,提出了构建土地流转信托机制的设想:单独制定农村土地流转信托法律法规,加快土地流转信托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建立土地流转信托基金,加强金融合作,推行农村土地信托责任保险。  相似文献   
22.
基于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土地流转现状及对我国农药生产经营企业的产品研发走向、销售渠道构建、技术服务方式和风险控制等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建议农药生产经营企业积极应对该变革,在观念更新、渠道重建、产品定位和风险控制等方面作出科学的应对和调整,以期推进农药企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3.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规划衔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剖析比较各类规划,特别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内容和侧重点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规划衔接的可行性及方法,探讨了规划衔接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的主要内容及协调对策,提出了对相关研究和新一轮规划编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4.
继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是我国在特定时期——土地公有的前提下制定的,农民可以依法取得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实现对土地的直接占用。由于我国现行法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的规定不够明确,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否继承,学术界出现了两种对立的观点。文章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相关概念分析入手,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否继承及理由、现有的继承方式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应该注意的几类人群的继承问题。  相似文献   
25.
本试验对黄土高原亚高山草地不同退化程度下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种子密度、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上植物有31种,分属于14科、25属;种子库植物有32种,分属于14科、31属;种子库的83.45%都分布于浅层土壤中(0~5 cm)。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地上植被和地下种子库中多年生植物的比例减少,种子库密度与丰富度都显著下降(P<0.001);极度退化样地的地上一年生植物增多,物种组成与地下种子库相似;轻度和中度干扰的样地中,地上植物与种子库的物种的组成具有显著差异(P<0.01)。总之,亚高山草地退化对土壤种子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土壤pH与水分是影响种子库密度与丰富度主要的环境因素。极度退化草地种子库密度极低,地上植被靠自然更新很难恢复,需人工辅助。  相似文献   
26.
本研究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测定羊草植物功能性状、营养元素和化学计量等多个指标,进行多角度综合系统的研究,阐释羊草割草地羊草种群对不同改良措施的响应特点及变化规律。运用单、双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羊草功能性状对施肥处理较为敏感,但随着施肥年份增加,部分指标敏感程度减弱;高浓度(N 10.5 g·m-2+P 5.1 g·m-2)施肥处理显著增加了株高和茎长,茎长成为羊草株高增长的主要因素;高浓度(N 10.5 g·m-2+P 5.1 g·m-2)施肥处理有利于羊草种群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羊草氮含量随着施肥年份增加逐渐增加,羊草氮含量与羊草C:N存在高度负相关,施肥(N 10.5 g·m-2+P 5.1 g·m-2)处理下羊草叶片和茎的C:N,羊草个体和叶片C:P最低。  相似文献   
27.
朱鸣鸣  徐镀涵  陈光燕  李平  成启明  陈超 《草地学报》2021,29(10):2323-2331
为了探究贵州喀斯特区域不同土壤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我们对该地区的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农田、弃耕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基于最小数据集对该区域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构建的最小数据集包括:土壤pH值、容重、全盐、阳离子交换量、全氮、有效铜、有效铁等指标。结果表明:全量数据集和最小数据集获得的土壤质量均表现为林地 > 人工草地 > 天然草地 > 农田 > 弃耕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农田、林地的土壤质量等级为二级,位于土壤质量分级中的"较高"水平,弃耕地土壤质量为三级,位于"中等"水平。以上结果表明,人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垦降低了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28.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采用单一传感器的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存在着识别的土地利用类别少、某些类别混分现象较严重、分类结果的精度较低等问题。以TM多光谱数据和SPOT全色光谱数据的融合为例,提出了适宜于该地区的两种影像融合方法:主成分变换法和乘积运算法,并从影像的光谱质量、纹理信息和目视效果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对比与评价。结果显示,主成分变换法为较理想的融合方法。以陕北无定河流域为实验样区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应用使土地利用各类别的提取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水体、水田和城镇用地等面积较小的类别分类正确率提高达到10%以上;坡耕地与林草地的混分明显减少,分类精度均提高了5%以上;分类总精度从82.0%提高到89.2%,取得了良好的分类效果。此研究对于遥感影像融合技术的评价与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为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9.
针对任意查询区域年度现状地类面积统计困难、长时序变更流量分析计算耗时等问题,提出基于时空变化图模型的统计优化方法。运用图的连通性原理,对查询统计区域内和边界处的要素实体进行分类,实现了时序快照统计优化算法,解决了任意查询区域时点现状统计困难的问题,提高了时序快照统计的效率。运用多商品流原理进行时空网络图约化性判定,实现了变更流量统计优化算法,减少了要素空间叠置分析次数,解决了长时序土地利用变化变更流量统计耗时问题,提高了统计的效率。最后,以2009—2012年琼海市土地利用数据为例,进一步验证优化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0.
This paper reports the outcomes of a deliberative workshop comparing land-use plans proposed by land-manager or domain experts with those derived using a computer-bas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DSS). The DSS integrates four main components,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land-use systems simulation models, impact assessments and land-use planning tools. The land-use planning tools draw on the other components to generate and evaluate alternative patterns of land use and management. Since the land-use planning tools are based on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s (mGAs) it is possible to generate a range of alternative plans that define the structure of the trade-off between the objectives. The workshop tasked the delegates with specifying land-use plans that achieved the best compromise between two objectives known to be non-commensurable and conflicting. The nature of the best compromise was dependent on their individual perspectives. The delegates proposed allocations both as individuals and in researcher-facilitated sub-groups. The mGA allocations were then compared with those derived by delegates and were found to be broadly similar in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in the range of allocations considered feasible were explained by the hard and soft constraints on allocations agreed between the delegates and articulated within the workshop process. The hypothesis that part of the difference in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mGA and delegate allocations was due to the delegates blocking together fields with the same land use for convenience of management was proved. The analysis of the group alloc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had failed to improve on the individual allocations. From these result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re was a potential role for mGA based land-use planning tools in researching into, and deliberating on, the possible impacts of policy or other factors affecting land-use systems. It was further concluded that the tools should not be used in isolation since there was the need for stake-holder inputs to adequately define the range of feasible and practical land-use pla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