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77篇 |
免费 | 94篇 |
国内免费 | 17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23篇 |
农学 | 113篇 |
基础科学 | 90篇 |
763篇 | |
综合类 | 2332篇 |
农作物 | 31篇 |
水产渔业 | 9篇 |
畜牧兽医 | 57篇 |
园艺 | 114篇 |
植物保护 | 1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43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162篇 |
2016年 | 164篇 |
2015年 | 180篇 |
2014年 | 185篇 |
2013年 | 241篇 |
2012年 | 286篇 |
2011年 | 377篇 |
2010年 | 345篇 |
2009年 | 307篇 |
2008年 | 281篇 |
2007年 | 290篇 |
2006年 | 225篇 |
2005年 | 123篇 |
2004年 | 70篇 |
2003年 | 74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分析及服务价值估算——以北京市平谷区白各庄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白各庄村为例,详细分析了2002年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包括物质生产、吸收CO2、释放O2、水供给、废物处理和休闲娱乐,其总价值为1706.62万元,与农村经济总收入基本相等,其中吸收CO2的服务价值最大(72.57%),其次为释放O2价值(15.30%),物质生产服务价值仅占总价值的12.77%,水供给和休闲娱乐服务价值很小,而废物处理服务价值为负值。 相似文献
172.
利用GIS技术,以四川省内江市为例,构建数字高程模型(DEM),并依据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坡度和坡向,结合海拔高度、土壤质地、土体构型、农用等、利用等等生态因子对区域进行生态适宜性与敏感性分析评价。参照区域适宜性和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综合人口、生产力布局的特征,借鉴景观格局整体优化的方法,将内江市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4个主体功能区,并针对各功能区的特点指出了相应的发展方向及优化调控措施,为低山丘陵区进行土地利用格局优化调控提供依据,也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3.
174.
以2009年沙坡头区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库为研究数据,在分析沙坡头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基础上,对其土地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总结分析,以期为今后的中卫市沙坡头区土地利用分析提供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75.
浙江省耕地多功能价值时空变化与权衡-协同关系 总被引:5,自引:14,他引:5
耕地多功能价值的时空演变与权衡-协同关系测度对于深化耕地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经济快速发展地区浙江省为例,采用价值量化方法对2000、2010和2015年浙江省耕地多功能进行价值评估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以及可拓展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Affluence and Technology,STIRPAT)模型探究耕地多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浙江省耕地多功能总价值下降,地均耕地多功能价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和社会保障功能价值下降明显,食物生产和美学景观功能价值增加;耕地多功能总价值在空间上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2000-2015年大部分县市耕地多功能总价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西南山地丘陵区耕地多功能总价值有所提升。2)浙江省耕地多功能之间主要表现为协同关系,各项功能之间的协同-权衡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2000-2015年,浙江省耕地多功能协同关系总体减弱,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高值协同区减少。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地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对耕地多功能总价值有负面影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有助于耕地多功能总价值的提升。该研究成果可为科学划定耕地利用与保护区,促进耕地多功能的协同利用和提升耕地资源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6.
介绍了我国土地变更调查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当前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模式存在的问题,而土地动态变更调查模式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详细分析了土地动态变更调查模式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77.
珠江口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珠江口地区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4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判读,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景观生态学数量方法分析了珠江口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①珠江口处于典型的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土地类型变化明显,并呈现出较强的时空分异特征。15年来,耕地和林地面积明显减少,与此同时,建设用地长势强劲。②类型水平上景观格局指数显示,除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外,景观类型的其他几个景观指数的差异性很大,尤其1990~1995年变化最为明显。③景观水平的格局指数显示,1990~2005年间珠江口地区景观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斑块数量显著增加,各种景观指数表明区域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多样性增加。 相似文献
178.
179.
退耕还林对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影响的定量化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十几年来,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改变了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有效地改善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以1999、2003和2009年TM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定量分析和评价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9—2009年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普定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呈现出土地利用面积的动态变化、景观异质性和景观结构与形状变化的特征,其中土地利用面积动态变化与景观异质性改变为整个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导因子。2)从面积变化上看,研究区大量耕地、裸地转化为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其中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快速增长的特征,面积分别增加了53%、50%和140%,同时耕地面积减少了133.32 km2,减少幅度明显。3)从结构与形状指数上看,区域景观斑块总数量呈上升趋势,平均斑块面积有所下降,生态系统格局呈现破碎化加剧的趋势。4)从景观异质性上看,优势组分更加多样化,景观异质性程度逐渐上升,生态景观整体趋于规整,其中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空间更加集聚化,但耕地和裸地分布分散化,破碎度有所上升。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