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8篇
林业   4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5篇
  21篇
综合类   320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387篇
园艺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7 毫秒
21.
戊糖乳杆菌31-1菌株所产细菌素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本组纯化的戊糖乳杆菌31-1菌株所产细菌素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敏感菌株的抑菌作用,发现该细菌素在80℃热处理15 min后活性基本不变,121℃处理15 min仍保持一定活性;在pH 2~8范围内37℃处理4 h保持稳定,当pH≥9时活性逐渐降低。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酶K、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均可使该细菌素完全失活;α-淀粉酶可使其部分失活;酸性蛋白酶、溶菌酶不能使其失活。该细菌素抑菌效果明显,在3~5h内可减少敏感菌细胞数102~103个。测定了其抑菌谱,该细菌素可抑制乳杆菌属、链球菌属、片球菌属中的大部分菌株,还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芽孢杆菌中的部分菌株。该细菌素是一种具有良好热、酸稳定性的蛋白活性物质,用于食品防腐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2.
嗜酸乳杆菌生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以质量浓度 10 0 g/ L 脱脂乳为培养基 ,对嗜酸乳杆菌在乳中的生长能力、产酸能力、产香能力以及蛋白质分解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 37℃条件下 ,嗜酸乳杆菌可在乳中生长、繁殖 ,对数期细菌数达 10 9m L- 1 以上。在 10 %接种量条件下 ,36 h嗜酸乳杆菌可在乳中产生 10 3.2 5~ 10 8.5 6°T的酸度 ,p H值达 3.83~3.91,2 4~ 30 h产生 1.8716~ 2 .14 4 0 m mol/ m L双乙酰 ,3.2 32 2~ 3.6 84 4 m mol/ m L乙醛 ,使发酵乳具有良好的风味。同时 ,嗜酸乳杆菌具有较强的蛋白质分解能力 ,4 8h可以产生 171.6 7~ 182 .5 5μg/ m L的氨基酸 ,使发酵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3.
微生态复合菌制剂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为主体菌,并辅以放线菌组成的微生态复合菌制剂用于对虾养殖中,探讨了它们对养殖水体理化因子、生物因子和对虾生长的影响。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投加微生态复合菌制剂后,试验池6dCODCr去除率高达84.7%;迅速矿化有机氮,有效加强硝化-反硝化作用,控制NH4-N在一定水平,NO2-N去除率高达81.5%;pH稳定在8.0~8.3之间,DO保持在5mg·L-1的较高水平。虾池长期监测结果表明,试验池水质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池;无任何大规模虾病发生;未出现“耍食”现象。试验池比对照池增产近1倍,成本降低近80%。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自制酸菜中的有益菌种,为分析其营养价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涂布分离和烛缸厌氧法对自制酸菜中的有益菌种进行培养,并对得到的细菌菌落形态特征及生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经筛选,得到3株乳酸杆菌,其中2株为植物乳杆菌,1株为短乳杆菌。[结论]自制酸菜中含有多种植物乳酸杆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5.
对市售的乳酸饮品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菌株HYWZ-6,结合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为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并以温度、Na Cl、胆盐、p H及柠檬酸三钠作为影响因素,对其产VB_(12)进行研究,并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该菌在不同因素条件下培养100 h后产VB_(12)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HYWZ-6菌株在不同条件下产VB_(12)的差异性较大,35℃VB_(12)的含量最高,25℃最低,35℃时含量比25℃时高出175.2%;Na Cl质量分数与VB_(12)的含量呈反比,Na Cl质量分数为1%时VB_(12)含量最高,7%时最低,相差224.4%;胆盐质量分数为0.1%时VB_(12)含量达到最高;p H为4时VB_(12)含量最高,在p H为7时VB_(12)含量最低,前者是后者的5.8倍;柠檬酸三钠质量分数为2.5%时VB_(12)的产量最高,比最低产量高出143.2%。  相似文献   
26.
培养条件对干酪乳杆菌生长及降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干酪乳杆菌的除臭效果,以LDJ菌株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培养温度、初始pH、接种量及培养时间对LDJ菌株的生长及降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LDJ生长和降氨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5℃,接种量10%,初始pH 6.0,培养时间36 h.  相似文献   
27.
乳酸菌对环境抗逆性较差,为提高其储存性能,开展了干酪乳杆菌微胶囊化包埋工艺研究。基于透氧率和透湿率测定以及生物相容性试验,对胶囊壁材与辅料进行了筛选评价。采用挤压法分别制备了固芯和多液芯载菌微胶囊,并研究了载菌微胶囊剂在室温下的储存性能和37℃下干燥处理后的残留活菌率。结果表明,微胶囊化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干酪乳杆菌的储存性能;在植物油储存介质中,载菌微胶囊具有较高的残留活菌率;载菌多液芯微胶囊在37℃下干燥8 h后,残留活菌率为831%,显著高于固芯载菌胶囊。由此,建立了高效“水—油—水”型多液芯干酪乳杆菌微胶囊,在菌活力保持和潜在应用性能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8.
以干酪乳杆菌作为传递载体,构建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的重组干酪乳杆菌,探讨原位表达特定蛋白的可行性。采用SOE PCR合成人表皮生长因子序列,克隆到干酪乳杆菌表达载体pELWH,构建pELWHhEGF重组质粒,将该质粒电转化干酪乳杆菌宿主,采用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并通过细胞增殖实验验证目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在重组菌的细胞表面及培养液上清中均检测到SlpA-hEGF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55ku;细胞增殖实验显示SlpA-hEGF融合蛋白及干酪乳杆菌上清均能显著促进NIH/3T3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9.
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利用乳酸菌微生态制剂饲喂AA肉鸡,通过检测鸡增重、料重比、免疫器官指数、抗体效价以及盲肠内容物的乳酸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探索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首先将150只肉鸡随机分成3组,第1组在饮水中添加0.3%的乳酸菌微生态制剂,第2组添加抗生素饮水,第3组为空白对照组,7日龄时接种新城疫疫苗;于每周末称取各组鸡的体重、耗料,计算增重和耗料量;在21日龄和35日龄时,采取各组鸡的脾脏、法氏囊和胸腺、分别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用HI和微量平板滴种法分别检测抗体效价和盲肠内容物乳酸菌、大肠杆菌数量。结果显示,添加0.3%乳酸菌微生态制剂组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鸡比较,分别提高鸡体重15.55%和8.57%(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5.11%和4.57%;于21日龄和35日龄时检测发现,添加0.3%乳酸菌微生态制剂组与对照组鸡比较,脾脏、法氏囊和胸腺指数分别提高了44.26%1、3.51%、33.96%和67.14%、16.47%3、8.16%;抗体水平分别升高了1.8log2和2 log2,差异显著(P<0.05),与抗生素组比较,抗体效价分别提高了1.4log2和1.75log2,差异显著(P<0.05);另外,21日龄和35日龄时,与对照组比较,添加0.3%乳酸菌微生态制剂鸡盲肠内容物中乳酸菌数量分别增加1.28log2和0.27log2,差异显著(P<0.05),同时分别使大肠杆菌数量减少1.88log2和0.84log2,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乳酸菌微生态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检测了本实验室德氏乳杆菌中的CRISPRs结构,并对其重复序列和间区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供试菌株L7和L9中均含有CRISPRs序列,分别为3 323 bp和3 015 bp,多重比对后的重复序列8~12位与21~17位碱基互补形成回文结构;重复序列大小(29 bp)与标准菌株基本相同,但其同源性与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