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8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0篇
  75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Air temperatures in and outside of 60 parks in Taipei city were survey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urban parks on their surrounding thermal gradients.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factors governing the temperature of park surroundings are not identical to those of park interiors. Air-temperature gradients surrounding urban parks are influenced by both the horizontal transport of cool or warm air mass above parks and the evapotranspirative air-parcels from trees, creating a cool island larger than the boundaries of cool-island parks, a heat-island larger than the boundaries of strong heat-island parks, and a cool-ring outside weak heat-island parks. Such horizontal air movement is not easily detected using remotely sensed data. During daytime,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within a park is dominated by the amount of solar input absorbed by unshaded paved area, which, when strong, can overflow to increase the temperatures of park surroundings; at night, despite park trees causing a warming effect inside parks, park surroundings are cooled by horizontal flow of evapotranspirative air-parcels from park trees. In business and other districts used mostly during daytim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parks and other open spaces be designed with less than 50% paved area and at least 30% trees, shrubs, and other shadings. In residential districts that are used mostly during nighttime, parks and other open spaces are recommended to be designed with more trees. Night irrigation, a measure commonly recommended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water, is also recommended to further enhance this nighttime cooling.  相似文献   
22.
[目的]为了对绿洲棉田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方法]以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绿洲棉田为研究区,以弃耕地为对照,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连续23年种植棉花地的土壤0~30、30~60和6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分布特征。[结果]玛纳斯河流域绿洲棉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垂直分布,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并且0~30 cm土层明显高于30 cm以下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弃耕地土壤有机碳、全氮亦呈垂直分布,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含量降低,有机碳含量差异明显,并且弃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呈逐月下降趋势,而棉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呈先减少后增加,即棉花生长初期,0~30和30~100 cm土层有机碳储量降低,到花期最低;而随着棉花进入生殖生长后期,有机碳储量呈现增加趋势;弃耕地有机碳储量因没有植株凋落物的输入而呈现逐月降低的趋势,二者有机碳含量差异明显。[结论]绿洲棉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明显高于弃耕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且主要发生在0~30 cm土层,在30~100 cm土层中有机碳、全氮含量变化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3.
张惠娥  刘普幸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91-4492,4494
在分析河套灌区五原绿洲农业生产优势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该区农业发展的影响因子。结果显示,该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化程度、人口状况及教育水平等是影响农业高效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今后宜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扶持农头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教育投入等措施。  相似文献   
24.
河西绿州灌区节水高产高效多熟轮作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供水条件下,对河西绿州灌区6种多熟轮作方式进行了3年3区节水轮作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轮作全周期总产量,水分生产效率随灌水量增多有增加的趋势,超过一定限度后,产量和WUE增加不明显;综合轮作体系产量效益,水效益及对土壤肥力状况的改善等因素,认为本区实现节水高产高效的最佳多熟轮作方式为油菜/马铃薯→小麦/马铃薯→玉米//大豆和小麦/甜菜→玉米/大豆→亚麻/马铃薯。  相似文献   
25.
重点探讨了绿洲乡土聚落形态在水资源约束下所呈现的各种特征。界定了乡土聚落、聚落形态的概念;从历史维度和空间维度进行了绿洲聚落变迁与分布的水资源约束分析;以新疆吐鲁番麻扎古村落为例,从聚落选址形态、聚落水平形态、聚落垂直形态、聚落要素形态4个方面,探讨了基于水资源约束下的绿洲乡土聚落形态特征,总结归纳出"缘水而居"、"川...  相似文献   
26.
干旱区绿洲农田防护林增产效益研究——以民勤绿洲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民勤绿洲巴丹吉林沙漠边缘25条农田防护林带的详细调查,研究农田防护林对林带生态环境要素影响和林下作物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农田防护林对林下作物叶面积有显著影响(P〈0.05),主要集中在林下1倍树高范围内;2)农田防护林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均有显著影响,随着与林带距离的增加,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呈增加趋势(F=...  相似文献   
27.
研究分析玛纳斯河流域石河子绿洲农业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技术投入和市场的开放,绿洲农业生产力呈正向演替,而与之相应的生态环境部分呈逆向演替。人类活动是绿洲演替(正向或逆向)的根本动因,而绿洲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加速其演替进程的关键,其中水资源时空分布及利用格局是主导因素。玛纳斯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良性演替需建立在绿洲资源要素时空优化配置及其协调开发利用上。  相似文献   
28.
 作为我国内陆高寒干旱地区绿洲代表的青海柴达木盆地香日德绿洲,近年来由于大规模引水灌溉,使得下游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为了定量分析灌溉引水对下游生态系统的影响,利用FEFLOW软件对研究区的地下水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潜水排泄量为3.93亿m3;区内用于绿洲灌溉合理可行的水资源量为1亿~1.5亿m3。所建立的模型合理可行,能够进行该地区地下水位动态预报,可为研究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为了评价棉花长期连作土壤的物理性质即属性.[方法]利用棉花长期连作区试验,研究不同连作区棉田土壤粒度特征以及不同土壤层粒度特征的动态变化.[结果]库车县土壤多以细粉沙-中粉沙-极细粉沙-黏土为主的颗粒组成,属黏质壤土;沙雅县土壤多以粉沙-粗粉沙-细粉沙-极细粉沙为主的颗粒组成,属沙质壤土;新和县土壤多以中粉沙-粗粉沙-极细沙-细粉沙质地为主的颗粒组成,属粉沙质壤土.[结论]不同土壤剖面质地的粒度参数(X)、σ、SK与KG值与值存在差异,反映不同样地及不同土壤层的粒度特征.这为当地农业因地制宜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0.
以河西走廊地区金塔县为样区,对甘肃荒漠绿洲区农用地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塔县农用地划分为2个自然等,从地类分布情况看,其分布规律与耕地的可灌溉情况紧密关联,全县99.45%的分等单元为自然质量较高的16等,在各乡镇均有分布;从农用地利用等别看,全县共分为3个等别(11~13等);农用地等别共分为6个,主要为4~8等,在空间分布上更趋于集中,而三合乡的水浇地由于地形平坦、土壤肥力较高,加之种植合理,成为全县等别最高的农用地,为10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