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3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林业   163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59篇
  958篇
综合类   360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为探究“稻转旱”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氮素流失的影响,以三峡库区渠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揭示了该流域2001—201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基于输出系数模型并利用流域氮负荷实测数据进行模型参数修订后,对该流域2001年和2019年氮负荷进行了估算并比较。结果表明:该流域2001—2019年土地利用总体演变趋势为水稻田向旱地转化、旱地向林地转化,且以“稻转旱”为主。这种演变使流域氮素流失增加,2019年相对于2001年氮流失量增加了26%,平均每公顷氮流失量增加了约7.8 kg。这种变化表明在农业结构调整时应考虑到水稻田对面源污染物氮素良好的净化拦截作用,控制其面积的缩减以及在小流域氮素输移关键节点上的布局。  相似文献   
102.
以宁化县常丰里和石壁溪小流域为例,从宏观监测和微观监测2个层面监测了常丰里和石壁溪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植被自然演替状况、植被覆盖度、林草生长量,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指标。该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675 hm2,治理程度达到80.4%;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80%以上;宜草宜林面积达80%以上;林草植被覆盖率从50.4%提高到56.0%;提高了防洪减沙效益,减沙率达70%以上;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从2 533 t/(km2·a)降低到1 500 t/(km2·a)以下。经过综合治理,流域内的水土流失面积、强度都已明显下降,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3.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了氮、磷和钾水平不同组合的复合肥配方系列及尿素对赤水河流域毛竹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处理对毛竹林出笋成竹量和成竹率、新竹平均胸径和胸高断面积、以及竹秆、枝叶等地上生物量有增产效应,差异不显著。综合效应指数排序为复合肥F (271.34%)>尿素(228.33%)>复合肥G (160.46%)>对照(100.00%)。②复合肥F的出笋量、成竹量、新竹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秆材量和枝叶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的110.53%、107.22%、103.61%、113.62%、114.93%和109.70%。除出笋量增幅仅中下水平外,成竹量、新竹质量和生物量增幅较大,适宜于毛竹林大径材培育。③复合肥G和尿素的出笋成竹量增幅较大,复合肥G的新竹质量和生物量增幅较小,不及尿素的中上水平,前者可作为笋用林和笋材兼用林培育肥种、肥效较低,后者肥效应较高、不利于地力维护,生产上宜慎用。  相似文献   
104.
威宁县沙河小流域坡耕地土壤的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威宁县沙河小流域坡耕地本底资料,为草海湿地保护提供数据支持,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沙河小流域坡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沙河小流域坡耕地全氮(0.06 g/kg)、水解氮(17.90 mg/kg)、全磷(0.02 g/kg)均处于国家六级水平;全钾(20.53 g/kg)、有效钾(512.96 mg/kg)分别处于国家二级和一级水平;有机质含量表现下部(23.32 g/kg)>中部(17.93 g/kg)>上部(14.41 g/kg),差异显著;氮、磷、钾及有机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沙河小流域坡耕地养分含量低,水土流失严重。  相似文献   
105.
两缺口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H·B钱纳里等提出的,用以分析发展中国家投资大于储蓄和进口大于出口的一种经济模型。通过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对流域补偿进行分析,可以找到流域补偿侧重。欠发达地区对发达地区进行提供生态服务,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提发展机会,资本的合理流动与利用可以取得"两缺口"模式的优势,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6.
为了阐明昆明市重要水源区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抗侵蚀性的影响,以昆明迤者小流域3种不同林分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模拟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3种不同林地土壤的抗侵蚀性能.结果表明:3种典型样地的土壤抗剪强度值差异显著,土壤抗剪强度大小为:云南松林地>针阔混交林地>桉树林地.3种不同林地土壤抗冲系数差异不显著,土壤抗蚀指数针阔混交林地最大(39%),桉树林地次之(37%),云南松林地最小(24%).桉树x云南松混交林在大雨强和长历时降雨条件下林下土壤抵抗崩解的效果更显著.用主成分分析法来分析3种不同林地土壤的抗侵蚀特性,得到3种不同林地的土壤抗侵蚀性的综合评价模型:Y=0.763Y1+0.236Y2,进而得出不同林地的土壤抗侵蚀性强弱排序为:针阔混交林地(0.150)>桉树林地(0.127)>云南松林地(-0.079),混交林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明显强于纯林.  相似文献   
107.
晋西黄土区不同空间尺度径流影响因子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空间尺度下晋西黄土区径流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当地生态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晋西黄土区坡面和小流域2个不同空间尺度下生态水文过程进行长期定位和半定位监测,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灰度关联方法分析了2个空间尺度下径流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在坡面尺度,对径流影响最大的是降雨强度和郁闭度,权重分别为21.84%和21.81%;其次为雨前土壤含水量和降雨量;对坡面径流影响最小的因子为坡度,权重为16.39%。在小流域尺度,对径流影响最大的是降雨量和流域面积,权重均为18.11%;其次为形状系数、降雨强度和森林覆被率;沟道比降对径流的影响最小,其权重为14.05%。【结论】在本研究尺度范围内,随着研究空间尺度的增大,降雨量对径流的影响作用加大,降雨强度和植被对径流的影响作用变小,坡度和沟道比降对径流的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林型与降雨量、径流量的关系,为合理调整闽江流域内生态公益林林型结构布局,充分发挥公益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借助遥感(Remote sensing,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手段,对闽江流域HJ-1A/B CCD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在提取生态公益林资源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水文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流域内不同林型与年降雨量、年径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遥感影像处理和森林资源信息提取,获得了闽江流域30个县市的多年平均径流深和降雨量栅格图及生态公益林森林资源分布图。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6种林型阔叶林、杉木林、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经济林与年径流量的关联度分别为0.599 6,0.544 1,0.529 8,0.546 9,0.501 5,0.457 3;与年降雨量的关联度分别为0.574 3,0.757 1,0.783 0,0.729 1,0.853 8,0.882 1。各县市生态公益林的涵养水源能力以大田、闽清、三明、沙县、尤溪等较强,德化、仙游、古田和福州、建瓯、明溪等表现为从一般到较强,光泽和武夷山最差。【结论】流域内不同林型的水源涵养能力大小依次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竹林经济林;当阔叶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面积分别约占有林地面积的20%,18%和26%时,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09.
水保林体系的整体增益张淑芝,孙尚海(甘肃省平凉地区水保科研所,平凉市744600)IntegralBenefitofForestSystemforSollandWaterConservation¥ZhangShuzhietal.(PingliangS...  相似文献   
110.
阐述了在流域产沙预测模型研究中,将试验水平范围的输沙函数的运用范围扩大,产生了数据来源的不确定性或错误的原因在于:模型不完善、重要过程的省略、初始条件的缺乏、初始条件的敏感度、异质性问题、外部动力等。数据来源的不确定性在小尺度、短时间内是能够控制的。大尺度的异质性是使得输沙函数不能仅仅建立在数量化的基础上,而应是系统历史的函数。因此,大尺度的流域产沙模型必须建立在突变量的发现及其相应的动力特征基础上,而不应是试验模型按比例放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