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46篇
  免费   493篇
  国内免费   1328篇
林业   1004篇
农学   3497篇
基础科学   119篇
  1864篇
综合类   7954篇
农作物   1914篇
水产渔业   318篇
畜牧兽医   932篇
园艺   1124篇
植物保护   64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323篇
  2020年   369篇
  2019年   416篇
  2018年   308篇
  2017年   521篇
  2016年   704篇
  2015年   593篇
  2014年   710篇
  2013年   1108篇
  2012年   1462篇
  2011年   1404篇
  2010年   1083篇
  2009年   1194篇
  2008年   1138篇
  2007年   1173篇
  2006年   933篇
  2005年   799篇
  2004年   611篇
  2003年   486篇
  2002年   395篇
  2001年   354篇
  2000年   310篇
  1999年   281篇
  1998年   232篇
  1997年   231篇
  1996年   257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209篇
  1993年   172篇
  1992年   194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5篇
  1963年   4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A spontaneously occurring rice (Oryza sativa L. ) mutant, characterized by homeotic conversion in glumes and stamens, was found in the progeny of a cross. The mutant showed long glumes and glumaceous lodicules and morph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stamens into pistils. Mutant florets consisted of 1 to 3 completely developed pistils, some pistilloid stamens with filaments, but tipped by bulged tissue and 0 to 3 stigmas. It seens that the mutant phenotype of the homeotic conversions in glumes and stamens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B loss-of-function mutants in Arabidopsis and Antirrhinum. The mutant i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recessive gene as a segregation ratio of 3:1 (wild type to mutant plants) was observed in the F2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02.
银杏内生真菌多样性与产黄酮类物质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传统组织培养法从银杏根、叶片和茎中分离内生真菌,以相对频率作为指标分析其多样性,通过显色反应、薄层层析(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进行初步分析,筛选能够产黄酮类物质的内生真菌,并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产量;同时根据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结合真菌r DNA的居间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系统进化分析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217株内生真菌,分属于5纲、8目、10科、13属;经初步筛选,2株分离自根组织的内生真菌GF111和GF521具有产黄酮类化合物的能力,发酵液总黄酮产量分别为(14.50±1.30)mg/L和(21.10±1.30)mg/L;初步鉴定2株产黄酮内生真菌GF111和GF521分别为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和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可见,内生真菌在银杏不同部位在数量、种群及其组成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并且菌株GF111和GF521产黄酮能力较高,可作为生物发酵生产黄酮类物质的备选菌株。本研究为更好地开发和保护银杏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3.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莉莉  胡亮  杜波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2593-2597
综述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研究进展。褐飞虱是对水稻为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它栖息于稻丛基部,吸食韧皮部汁液。褐飞虱具有不同的生物型。在抗性品种的选择压力下,将产生一种新的生物型褐飞虱群体克服该抗性品种。因此,寻找新的抗性基因是培育新的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的关键。合适的水稻抗褐飞虱的鉴定方法是克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基础。常用的方法有苗期集团鉴定、蜜露量测定、电子取食监测系统等。迄今为止,科学家已经在栽培稻和野生稻中定位了21个水稻抗褐飞虱基因,并且Bph14基因已经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克隆。该结果为克隆其他水稻抗褐飞虱基因以及研究水稻抗褐飞虱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4.
绿豆抗豆象基因PCR标记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PCR分子标记技术,对16个绿豆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分析。在选用的56个随机引物中,发现抗豆象品种与感豆象品种间有一定差异。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它们分成抗豆象野生种(TC1966)、抗豆象栽培种(V2709)、抗豆象杂交后代(VC3890A2/TC1966-23)和混合类型4个大组。以绿豆抗豆象和感豆象品种及抗豆象品种×感豆象品种组合的F2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BSA法,对抗(感)豆象品种池和一个组合F2的抗(感)豆象池进行了鉴定,获得一个共显性标记。经F2分析,在抗豆象个体中扩增出约1.79 kb的特异片段或2个特异片段(1.79 kb/1.03 kb);在感豆象个体中仅扩增出约1.03 kb的特异片段。初步认为此标记与TC1966的抗豆象基因位点紧密联锁,可用于绿豆抗豆象种质鉴定和遗传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05.
利用荧光SSR分析中国糜子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分析糜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有助于了解糜子起源与进化,可为糜子优异种质发掘及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利用15个糜子特异性荧光SSR标记检测来源于中国11个省(区)的132份糜子种质资源,检测到107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为2~14个,平均7个;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936~0.8676,平均0.5298;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0893~0.8538,平均0.4864。采用遗传距离的聚类将试验材料分为4类,类群I来自东北春糜子区,类群II来自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类群III来自于北方春糜子区,类群IV来自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分析模型的遗传结构表明,中国糜子资源来自4个(东北地区、黄土高原、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基因库,与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均与材料的地理起源相关。糜子遗传变异丰富,主要存在于糜子材料间。该结果从分子水平上准确揭示了中国糜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6.
油菜花后光合面积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油菜光合面积变化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初花期,盛花期叶面积系数(LAI)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呈抛物线关系,终花期LAI,终花期和成熟期角果皮面积系数(PAI)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花后LAI下降幅度越大,花后干物质净增量越低,花后PAI上升幅度加大,花后干物质净增量和产量增加,高产油菜的光合面积系数变化以LAI在初花期达最大值,盛花期略为下降,盛花后缓慢下降,花后PAI迅速增加为宜,施肥能有效调节油菜光合面积系数的变化,提高花后LAI和PAI,延缓花后叶面积的下降速度。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荆条灌丛的潜在蒸散量及作物系数变化趋势,为半干旱区水资源管理及植被建设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观测站2021年5—10月份的蒸渗仪数据、逐日气象数据、荆条叶面积指数(LAI)及新梢生长量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分析生长状况基本一致、水分充足条件下的荆条不同生育期的潜在蒸散量、作物系数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生长指标的关系。 结果 (1)在荆条生育期内,ET0值整体呈下降趋势,5、6月份较高,7月份后开始下降,ET0总值为630.86 mm,日均值为3.43 mm·d−1。(2)荆条生育期内荆条灌丛的潜在蒸散量呈抛物线式变化,表现为开花期最大,总值为336.26 ± 18.19 mm,日均值为5.51 ± 0.30 mm·d−1;结果期和展叶期次之,落叶期最小,总值为41.57 ± 3.61 mm,日均值为1.98 ± 0.17 mm·d−1;整个生育期的总值为716.47 ± 40.21 mm,日均值为3.89 ± 0.22 mm·d−1。(3)荆条灌丛LAI和新梢生长量在5、6月增长较快,之后变缓。其中LAI在8月达到最大值(2.93 ± 0.07),之后开始下降,10月降为最小值(1.63 ± 0.08)。新梢在5月增长量最大,为6.85 ± 0.25 cm,10月基本停止生长。(4)荆条作物系数在生育期内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结果期最大(1.45 ± 0.22),开花期次之(1.25 ± 0.13),展叶期(0.98 ± 0.05)和落叶期(0.95 ± 0.14)最小,整个生育期平均为1.28 ± 0.16。作物系数与叶面积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决定系数R2为0.736,与新梢生长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8.
为了优化马齿苋多糖的提取工艺,将纤维素酶用于提取马齿苋多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对酶法提取马齿苋多糖的条件进行优化,考察酶用量、酶解温度、pH、酶解时间对马齿苋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合适的工艺参数为酶用量2.0%、酶解温度40℃、pH6.0、酶解时间110min。该条件下,马齿苋多糖得率达到9.7%。酶法提取纤维素多糖工艺简洁,能量消耗减少,是一种提取马齿苋多糖的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09.
试验研究了干旱条件下鸡爪×吉林和正椒13号两种辣撤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处理5 d导致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相对电导率(REC)、净光合作用(Pn)和暗适应下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其中对鸡爪×吉林影响大于正椒13号.干旱处理下两辣椒品种的气孔导度(Gs)下降,而水分利用效率(WUE)、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光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Pr/Pn)均明显增加,其中正椒13号上升幅度高于鸡爪×吉林,这可能是正椒13号比鸡爪×吉林更耐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0.
以西葫芦DH12-11409双单倍体植株自交后代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外植体类型和苗龄对诱导西葫芦不定芽再生以及不定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取5d龄西葫芦双单倍体黄绿色子叶的子叶节为外植体,在MS+30g/L Suc+8g/L Agar+2.0mg/L 6-BA+0.1mg/L NAA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效果最好,诱导率高达90.0%,分化系数为8.5;生根培养基则以MS培养基中添加0.05或0.1mg/L NAA为宜;5~6片真叶再生植株经驯化移栽成活率高达90.0%,为再生植株驯化移栽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