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181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27篇
  254篇
综合类   340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5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关于流域生态补偿问题的研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水土保持生态理论研究中,经常需要研究流域的生态补偿问题,流域内生物产量大、能量流动量大、信息传递量大,其补偿作用大,否则补偿量小。在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中,只有大气、水和土壤因素,可以表明补偿功能的强弱。分清补偿流域和非补偿流域,强补偿型流域和弱补偿型流域,对于正确评价水土保持在流域治理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2.
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赤桉林群落结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从反映群落稳定性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生长量和生物量等常用指标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人工赤桉(Eucalyptuscamaldulensis)林密度普遍偏高,结构比较简单,群落稳定性较差。3种密度的赤桉林群落,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植被层的群落分异性越大,林分中主要分布优势种(乔木为赤桉,林下植物为扭黄茅),其他种群的数量极少,林下植被层的结构比较简单,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物种的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等4个指标不断减小,群落物种多样性在不断降低,结构合理性越差;群落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变化,基本随赤桉林的密度增加而减小,密度最小的林分F1的生物量是其他2种高密度林分生物量的2倍以上。各林分林木生长缓慢,即使密度最小的林分F1的年平均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分别只有0.72cm和0.78m。为了增加干热河谷地区人工乔木林群落的稳定性,使其逐步实现正向演替,发挥其应有的生态防护功能,应该考虑降低乔木层群落密度。  相似文献   
73.
对元谋干热河谷微区域集水造林试验区不同水分处理下石榴的水量平衡研究结果表明:(1)降雨和坡面汇集径流是集水系统植树带的水分输入,其中降雨占输入的90.2%;坡面汇集径流量占水分输入量的9.8%。蒸散是水分输出项,整个生长季内,不同水分处理的土壤水分均有盈余,但不同水分处理间的蒸散量和土壤水分盈余量存在差异,土壤含水率为10.08%,11.63%,13.23%,14.79%,16.85%和19.14%的总蒸散量分别占系统水分输入的44.5%,60.8%,67.0%,82.0%,85.4%和87.0%;土壤水分盈余量分别占系统水分输入的55.5%,39.2%,33.0%,18.0%,14.6%和13.0%,表现出蒸散量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土壤水分盈余量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2)石榴的生长状况与土壤水分状况相关。土壤含水率的增加有利于石榴的生长发育。对于元谋干热河谷而言,土壤含水率控制在14%~15%的供水较好,这时,在节水的同时又对石榴的生长未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4.
非干旱造林困难地区植被恢复的科学检讨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北黄土高原、华南花岗岩丘陵、南方岩溶山地和西南干热河谷既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也是非干旱气候区的造林困难地区。以上 4区的大部分地区可以依靠生态修复恢复植被 ,但C层大面积裸露的华南花岗岩丘陵、严重石漠化的岩溶山地和侵蚀强烈的干热河谷泥岩坡地 ,通过生态修复恢复植被难度较大 ,应辅以工程整地、引进外来树种和种植植物篱、藤本植物等人工措施 ,促进植被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75.
以四川攀枝花市为例,基于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地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问题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的途径。在农业生态建设方面,重点是水土流失的治理,建立生物(森林)、工程、土壤三大“水库”配套的综合拦洪保土和蓄水防旱体系;同时,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和无污染绿色农业。在特色农业建设方面: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烤烟等优势经济作物和蔬菜;按山地环境的垂直变化分带发展芒果、香蕉、石榴、早市枇杷等特优水果;加强草地管理与建设,促进舍饲牧业和草地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6.
渭河流域是陕西和甘肃两省经济核心区,如何结合当地资源运用市场经济杠杆确定区内主导产业,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根据近10年工作实践,就上述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7.
彭阳县茹河流域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茹河流域以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力度,调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改广种薄收为少种多收,提高土地生产率,努力发展自给性生产和商品生产,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以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防护性治理与开发性治理相结合,综合开发、利用、保护水土资源和植物资源,逐步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8.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不同生境地表蚂蚁多样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Ⅰ)、牛筋条-黄荆林(Ⅱ)、余甘子-明油子灌木林(Ⅲ)、新银合欢+桉树混交林(Ⅳ)、桉树林(Ⅴ)、新银合欢林(Ⅵ)、多树种混交林(Ⅶ)、印楝林(Ⅷ)、云南松林(Ⅸ)等9种不同生境地表蚂蚁群落的多样性。采集标本29 730头,隶属于5亚科20属46种。各试验地地表蚂蚁群落个体数量46-12 091,物种丰富度4-29,优势度水平0.191-0.77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0.597-2.250,均匀度指数0.181-0.791,Jaccard相似性系数0.033-0.697。9种生境地表蚂蚁群落多样性排序为Ⅰ>Ⅲ>Ⅷ>Ⅶ>Ⅸ>Ⅴ>Ⅱ>Ⅳ>Ⅵ。通过聚类分析,9种生境地表蚂蚁群落可分为干热性群落、喜热性群落、偏湿性群落及湿性群落。自然植被类型的蚂蚁群落均以臭蚁亚科占优势。人工植被中的云南松林大头蚁占优势,生态恢复状况良好;其余人工植被的恢复状况尚无法评价。  相似文献   
79.
等高固氮植物篱间作甘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南县应用等高固氮植物篱间作甘蔗模式的试验结果表明 ,金沙江干热河谷坡耕地上沿等高线每隔 6 m培植固氮植物篱 2年后 ,在植物篱之间的作物种植带上种植地膜甘蔗 ,种植期浇灌 l次 ,单位面积产量 12 8t/hm2 ,产值 2 5 6 0 0元 /hm2 ,比传统旱坡地甘蔗分别高 70 .6 7%、 74 .86 % ,甘蔗种植期用水量比传统旱坡地甘蔗下降 2 1.31% ,节约用水 2 14 5 m3 /hm2 。  相似文献   
80.
为了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有利基因拓展现代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和改良目标性状,利用15个主要农艺性状对135个太湖流域糯稻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晚熟、株高和穗颈长偏高、着粒密度和产量偏低为太湖流域糯稻地方品种的主要特征。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3.42% ̄35.01%,单株产量、单株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穗颈长短、着粒密度等6个性状居前列。主成分分析显示,PC1-PC5能够解释总体70.4%的变异,而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单株有效穗、株高、千粒重、单株产量等7个性状因具有高的特征向量值,为分析太湖流域糯稻地方品种资源的重要性状。以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5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可将研究材料分为14类,其中第Ⅰ、Ⅸ、ⅩⅣ和Ⅻ类品种有利性状突出,是改良当地糯稻品种的极有用的种质资源。产量构成因子和单株产量的偏相关分析表明,太湖流域糯稻地方品种对产量的贡献主要是单株有效穗和每穗粒数,这也是地方品种亟待改良的重点。研究还发现,同名异种现象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