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116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56篇
  312篇
综合类   286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农牧交错带地表覆盖物对土壤入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不同地表覆盖物对土壤入渗的影响,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为例,采用样线调查法进行地被状况调查,并在所设样线各样方内对应进行入渗试验。通过对外业数据的处理、分析,对各种地被状况影响入渗的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植物的生长对水分入渗具有促进作用。植被盖度与入渗深度之间呈指数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893。枯落物的覆盖对水分的入渗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两者呈对数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921。生物结皮对入渗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结皮盖度与入渗深度之间呈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65,说明结皮的存在使土壤水分呈现浅层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四川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按照自然地理条件相近、森林覆盖率有较大差异的原则;同时,在同一行政区内按森林覆盖率的高低分成对照组。在县层面上,共3对对比县,在乡层面上共7对对比乡。对比县中,森林覆盖率高的一组森森覆盖率为34.20%~52.29%,平均为43.16%,森林覆盖率低的一组为16.60%~27.28%,平均为20.84%;对比乡镇中,森林覆盖率高的一组森林覆盖率为28.50%~56.23%,平均为41.29%,森林覆盖率低的一组为10.70%~19.12%,平均为14.61%。在干旱后期,调查了四川盆地丘陵区9个县14个乡镇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和红薯)的受灾率、成灾率和绝收率。调研结果表明,森林对农业的旱情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在县层次上,与森林覆盖率低的相比,森林覆盖率高的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和红薯)的平均受灾率、成灾率、绝收率分别降低16.6%、16.2%、4.0%;在乡镇层次上,与森林覆盖率低的相比,森林覆盖率高的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和红薯)的平均受灾率、成灾率、绝收率分别降低20.3%、19.7%、12.7%;与无农田防护林网相比,有农田防护林网的水稻平均受灾率、成灾率分别降低5.8%、22.8%,没有绝收现象,而无防护林的水稻平均绝收率为6.5%。  相似文献   
13.
早园竹早出高产留种竹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早园竹早出高产留种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配方施肥(每年分别在11~12月、2~3月、5~6月、9月、11月施肥,每公顷共施尿素1500~1800kg,氯化钾375~450kg,钙镁磷肥300~375kg,有机畜肥45000~60000kg),同时以竹叶、砻糠、竹叶稻草,砻糠稻草4种材料覆盖早竹地,与试验前相比,产量和产值分别增长240.12%和15.2倍,投入与产出比为1:9.55,最高达1:16.18,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沱江上游深丘地区不同立地土壤抗蚀性、渗透性与其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土壤物理性状各因素及草本盖度、林分类型、郁闭度单独及综合对土壤抗蚀性、渗透性产生的影响,找出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影响土壤抗蚀性、渗透性的主导因素,并结合当地情况初步探讨了成因,以期为土壤改良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研究发现:1)该地区人为干扰严重,整体上土壤砂性较重,土壤物理结构较差,不利于保水保肥;2)该区影响土壤抗蚀性和渗透性的主导因素为林分类型和林下植被盖度,其中混交林提高土壤抗蚀性和渗透性,改良土壤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雷竹四季出笋高效经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竹园地进行温、肥、水条件的调节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适宜、养分充足、水分满足的情况下,竹园竹林一年四季都能出笋,并能在1~2月市场最高价时大量出笋,每公顷鲜笋产量达23.048t,产值达283574.80元,提高了竹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浅谈当前森林覆盖率计算的两个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计算森林覆盖率的2个公式,指出应该用(2)式计算森林覆盖率.分析了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与森林覆盖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秸秆覆盖率是保护性耕作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针对田间秸秆形态各异、细碎秸秆难以识别的难题,基于机器视觉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K-means和彩色空间距离灰度化方法相结合的田间秸秆覆盖率检测算法。采用彩色空间距离方法对秸秆图像进行预处理,基于K-means算法实现秸秆和土壤背景的分类识别,使用数学形态学腐蚀和膨胀方法对识别后的图像进行处理,降低细碎秸秆对覆盖率的影响,最后计算秸秆图像的覆盖率。2022年10月,通过田间试验对北京小汤山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采集的220幅玉米秸秆图像进行了算法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对低秸秆覆盖率(0~30%)图像,识别准确率达到90%;对中等秸秆覆盖率(30%~60%)图像,识别准确率达到88%;对高秸秆覆盖率(60%以上)图像,识别准确率达到86%;整体秸秆覆盖率分等定级准确度达到98.18%。本研究设计的基于K-means和彩色空间距离灰度化方法相结合的田间秸秆覆盖率检测算法为保护性耕作评价提供了快速检测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疏勒县生态环境质量及生态环境演变过程。【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像元二分模型、中心迁移模型等方法分析了1996-2017年疏勒县植被覆盖时空演化。【结果】①疏勒县植被覆盖分布总体以高植被覆盖为主成大面积片状分布,中、低植被覆盖主要以盖孜河和克孜河为轴线,相对围绕高植被覆盖分散分布;②1996-2017年疏勒县植被覆盖面积和覆盖度均呈增加趋势。2017年的植被覆盖面积比1996年增加了456.4 km2,增加率为38.3%;③疏勒县植被覆盖空间变化上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和时段性差异。区域上,南部乡镇覆盖度明显增加;时段上,2009-2013年植被覆盖面积增加最明显;④1996-2017年疏勒县植被覆盖中心整体往东南迁移;⑤气候变暖对疏勒县植被覆盖度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短期内人类活动影响更大。灌区改造高效节水、耕地开垦、农作物的种植及林带面积的增加是植被覆盖面积增加的主要因素。【结论】综上可知,气候变暖和生态治理工程等人类活动因素可能是疏勒县植被覆盖面积与覆盖度呈增加的主要原因,这表明疏勒县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池塘中水草覆盖度对中华绒螯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青海地区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最佳的水草覆盖度,对中华绒螯蟹在不同水草覆盖度下的体重、成活率及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池塘水草覆盖度在60%~80%时,有利于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发育,且成活率较高,规格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库布齐沙漠近1989—2019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为库布齐沙漠植被恢复及生态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基础数据。[方法]以1989—2019年每5 a为1期(共7期)的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像元二分法模型,利用ENVI 5.3和ArcGIS 10.2分析库布齐沙漠1989—2019年植被覆盖度(FVC)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1)在时间变化上,近30 a间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长趋势,平均植被覆盖度由0.104增长到0.243。在空间分布上,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度呈现由西向东、向北增加的特征。(2)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在1999—2004年和2009—2014年均呈现退化趋势,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减少0.053和0.054,退化面积分别为3 870.22和6 093.59 km~2,退化程度均以植被覆盖度减少10%~30%为主。[结论] 1989—2019年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度总体有所改善,未来该区生态修复重点关注低植被覆盖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