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0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379篇
林业   323篇
农学   433篇
基础科学   139篇
  426篇
综合类   1967篇
农作物   299篇
水产渔业   105篇
畜牧兽医   788篇
园艺   187篇
植物保护   31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5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目的]探讨欧李和麦李花衰老的内在规律,为提高坐果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年生欧李与麦李开花期间的花瓣为试材,对花瓣中的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等7项生理指标进行了分析和测定。[结果]在开花期间,花瓣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持续下降,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持续上升,欧李与麦李花单瓣的干、鲜重从开花的第1~3天逐渐上升,并在第3天达最大,之后逐渐下降。花瓣中花青素的含量在开花的前3 d逐渐增加,3 d后逐渐下降,这种变化趋势与欧李、麦李开花过程中花瓣的色泽变化一致。[结论]欧李、麦李的花与其他植物相似,从开放当天即开始了使花衰老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42.
在3个生长环境下种植水稻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 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s)98个家系(BC1F12和BC1F13)及其亲本,调查剑叶叶鞘长度、最上节间长和包颈长度,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在全基因组5%显著水平上,对这3个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3个剑叶叶鞘长度性状的QTL,分布于第1、3、4染色体,解释表型变异的12.83%~18.50%;qFLL-1位点在3个环境中均被检测到,增效等位基因来自Nipponbare,qFLL-3和qFLL-4位点在单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Kasalath。共检测到3个最上节间长度性状的QTL,分别位于第1、3、6染色体,解释表型变异的5.64%~14.18%;qUIL-6位点在3个环境中都被检测到,增效等位基因来自Nipponbare,其余2个QTL均在2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Kasalath。共检测到4个包颈长度性状的QTL,分布于第1、3、5、10染色体,解释表型变异的6.8%~17.76%;qPEL-10在3个环境中均被检测到,qPEL-5在两个环境中被检测到,这两个位点增效等位基因来自Nipponbare,其余2个位点分别在单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Kasalath。  相似文献   
943.
不同耕播期对杂草控制及土壤残留农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为了控制农田杂草,加速土壤残留农药降解,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对于残效农药长期使用的地区,可以采用连续2~3年秋收浅耕、翌年春播时早浅耕晚播种或直接晚耕播种三种措施,来研究杂草的控制效果。通过取样测量作物幼根长和鲜重,分析这三种措施对土壤残留农药的削减程度。【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氟乐灵在油菜田长期使用时,土壤残留农药抑制下茬青稞幼根生长,幼根较对照株缩短3.0~3.1cm/株,鲜重量减少0.19~0.20g/株;甲磺隆在青稞田长期使用时,下茬油菜幼根较对照株缩短1.9~2.0cm/株,鲜重量减少0.13~0.14g/株;秋收后及时浅耕可将落入地表的杂草种子全耙入0~10cm耕层内;翌年春播早浅耕可诱发土壤表层的杂草种子提前萌发出苗,10d后耕种,能防除40%左右的杂草株数;较正常播种期推迟10d后直接晚耕播种,可防除30%左右杂草株数;苗期或后期拔(捋)出残余杂草种子时,除草效果理想,对下茬作物幼苗生长发育及产量无任何不良影响。【结论】在长残效农药长期使用地区进行2~3年秋收浅耕及不同耕播期加人工锄草,能有效控制农田杂草的危害,不污染农田土壤和生活环境,且加速对土壤残留农药的降解。  相似文献   
944.
通过对迎春5号杨不同区域栽培试验,评价其生长性状和抗性性状;通过树干解析,分析其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进程.  相似文献   
945.
将68只水貂按雌雄、体质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常规鲜料(对照组)和配合饲料(试验组),在育成期进行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结果表明:母貂干物质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对照组均高于试验组(P<0.05),公貂干物质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对照组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试验组水貂干物质采食量和可消化干物质均略高于对照组;粗脂肪和粗纤维表观消化率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和试验组水貂能量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水貂质量的增加均大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证实,采用配合饲料与一定比例的新鲜原料喂养水貂,是提高水貂生长性能、解决其饲料来源困难的比较合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946.
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相遇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父母本花期相遇是杂交水稻制种的关键问题。笔者从20多年制种实践中,总结分析影响父母本播抽天数的因素,提出采用确定父母本播差期和调节花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确保花期相遇。  相似文献   
947.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及其种植区域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实现两系超级稻两优培九大面积种植,分析其生态适应性,合理规划和选择最适宜种植区域。【方法】在南方稻区8个试验点连续2年进行区域生态适应性试验。根据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种植环境相协调一致的原理,采用生长解析方法,选择生育期(GD)、生长速率( )、灌浆速率( )和产量指数(YI)为分析要素,分析两优培九在中国南方稻区的适应性。【结果】GD、 、 都可以建立决定系数较高的环境模型,YI可以由GD、 、 综合表达。两优培九出穗的高温促进率,短日下为5级,长日下为3级,短日促进率为4~5级,为中等感光型,在华南双季稻区的生育期稳定性低于长江中下游稻区及江淮稻区。 等值线呈东南-西北走向,与该地区的夏季温度分布基本一致。长江中下游稻区和江淮稻区是 距平+10%的高值区,华南双季稻区为距平负值区。 除了受灌浆结实期的环境影响外,还受到抽穗前积累的干物质量(GW)运转的影响。 等值线基本呈纬向分布,距平-20%线在24°N以南,大致与两优培九作双季连作稻种植的北界一致。24~28°N为 距平负值区域,28~30°N为 距平正值区域,距平+20%区域在江淮稻区。因地势特点, 和 在四川盆地及洞庭湖地区有相对低值区,在云贵高原河谷和湘、黔、川交界的低山丘陵有相对高值区。两优培九YI在南方稻区自南向北递增,平均达到(10.01±2.71)t&#8226;ha-1。其中,华南双季稻区为(7.31±1.00)t&#8226;ha-1,华中单双季稻区为(9.34±1.28)t&#8226;ha-1,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为(11.93±2.04)t&#8226;ha-1,洞庭湖地区和四川盆地是7.5~9.0 t&#8226;ha-1的低YI区,云贵高原河谷地区有15 t&#8226;ha-1以上的生产潜力,南方丘陵也有10.5 t&#8226;ha-1的高YI区。【结论】在种植区规划上,两优培九宜作为一季中稻,继续向28~30°N华中单双季稻区北部最有利的生态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948.
对南果梨适宜采收期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早期采收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果实呼吸代谢旺盛,耐贮性差;晚期采收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适合鲜食,不适合长期贮藏;南果梨较为适宜采收期应为9月9日前后。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种子转色指数可作为确定采收成熟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949.
在西宁地区采用裂区设计将不同品种沙棘种植于不同种肥用量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中华沙棘在其株高、根长、根茎、干重四项指标的测定中均高于向阳、楚伊两个大果沙棘品种。在300 kg/hm^2的施肥水平下,大果沙棘的苗期株高、根长、根茎、干重生长量最大。品种和不同磷酸二氨的施肥量的互作显著,中华沙棘在低肥条件下的生长量大,在高肥条件下向阳、楚伊的生长量大。  相似文献   
950.
In barley no studies have attempted to pinpoint the critical period for grain number determination, and it is frequently stated that the critical period is similar to that of wheat. However, there are import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pecies and among barley genotypes (i.e. two- and six-rowed types) suggesting that this assumption requires testing. The objectives of this paper were (i) to determine the critical period for grain number determination in two- and six-rowed barleys, and (ii) to identify which yield component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incident radiation during that period.

Two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two pairs of near isogenic lines differing only in the spike type. Shading was imposed at different periods throughout the crop cycle (from 60 days before heading to 15 days after) to reduce incident solar radiation approximately 70%.

The critical period for grain number determination tended to be slightly earlier in two- (ca. between 40 and 10 days before heading) than in six-rowed barleys (ca. between 30 days before heading until that stage). In terms of the external phenology, the beginning of the critical period for setting grains was 10 days after the beginning of stem elongation, and 10 days before flag leaf appearance in two- and six-rowed lines, respectively.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grains per unit area were correlated with crop growth rate during the critical period for yield determin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