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93篇
  免费   2067篇
  国内免费   5395篇
林业   3952篇
农学   5097篇
基础科学   1084篇
  5677篇
综合类   21529篇
农作物   3948篇
水产渔业   2917篇
畜牧兽医   5805篇
园艺   2052篇
植物保护   2494篇
  2024年   193篇
  2023年   598篇
  2022年   1126篇
  2021年   1273篇
  2020年   1342篇
  2019年   1544篇
  2018年   1123篇
  2017年   1843篇
  2016年   2335篇
  2015年   2010篇
  2014年   1778篇
  2013年   2523篇
  2012年   3559篇
  2011年   3486篇
  2010年   2802篇
  2009年   2702篇
  2008年   2935篇
  2007年   3461篇
  2006年   3148篇
  2005年   2428篇
  2004年   1940篇
  2003年   1407篇
  2002年   1105篇
  2001年   991篇
  2000年   885篇
  1999年   788篇
  1998年   624篇
  1997年   584篇
  1996年   550篇
  1995年   533篇
  1994年   454篇
  1993年   481篇
  1992年   423篇
  1991年   368篇
  1990年   345篇
  1989年   235篇
  1988年   199篇
  1987年   120篇
  1986年   112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7篇
  1963年   5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结缕草属杂交后代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以结缕草(Zoysia Willd.)杂交后代为材料,以Z014(马尼拉)、Z129(青岛结缕草)及Z077(“兰引3号”结缕草)为对照,以电解质外渗法和地下茎恢复性生长评价其抗寒性,分析抗寒性、枯萎期及青绿期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叶片电解质外渗率半致死温度(LT50)的变化范围为-5.78~-8.26℃,其中22-2、40-2和40-8的半致死温度均低于对照;叶片半致死温度由低到高,即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22-2>40-2>40-8>Z077>Z129>Z014>40-5>31-3>18-1>18-4>37-1>22-3;地下茎恢复生长试验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在-6℃时全部致死,在-2℃处理后均可以恢复生长,恢复生长的百分率变异较大(14.7%~100%),其中31-3与40-2超过Z014与Z077,22-2超过Z077;供试材料间叶片和地下茎抗寒性的测定结果一致;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的半致死温度、青绿期及枯萎期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2.
用带有鸡溶菌酶基因增强子(E)和启动子(P)的编码细菌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的融合基因(EPC),在其上游区、下游区或在上游和下游区同时插入鸡溶菌酶基因3'端核基质附着区(MAR)的不同表达载体MEPC、EPCM和MEPCM,稳定转染鸡HD11Promacrophage同源细胞系,筛选不同表达载体稳定整合后的细胞株,检测CAT表达水平,确定其表达基因拷贝数,从而分析鸡溶菌酶基因3'端MAR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稳定整合表达和瞬时表达实验结果表明,鸡溶菌酶基因3'端MAR在同源细胞系对基因表达没有激活作用,与该基因5'端MAR在同源或异源细胞系中能激活基因表达形成鲜明对照,说明5'瑞MAR和3'端MAR在调节鸡溶菌酶基因表达上存在一种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23.
为了进一步研究烯脂酰辅酶A水解酶1(enoyl CoA hydratase,ECH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采用克隆测序结合PCR-RFLP的方法分析了民猪ECH1基因的部分DNA序列,并对其中的1个点突变进行了3个猪种内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计算。结果表明:研究所检测的ECH1基因序列与网上已有序列相比存在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其中有2个造成酶切位点的改变;民猪和大白猪在PCR-RFLP-BamHⅠ位点的A、B基因频率均接近0.5,而长白猪B为优势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24.
目的为开发中药防治畜禽沙门氏菌病,根据沙门氏菌病中兽医辩证进行中药组方,为今后畜禽养殖减抗限抗的替代疗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检测复方板蓝根口服液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扫描电镜观察菌体形态变化。试验选取150羽1日龄雏鸡,随机取出30羽做空白组,其余120羽人工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制备雏鸡感染模型。将感染雏鸡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和中药预防组,每组30羽。观察雏鸡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于治疗后1、3和5 d检测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实时荧光PCR检测禽β-防御素6 (avian beta-defensin 6,AvBD6) 和鸡Toll样受体15 (chicken toll-like receptor 15,ChTLR15) 在雏鸡小肠中的转录水平。结果体外试验结果显示:MIC和MBC分别为62.5和125 mg/mL;扫描电镜下可见菌体出现溢缩,断裂形成许多残体,形状不规则。中药预防组可降低雏鸡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预防组和中药治疗组均可降低IL-1β和TNF-α含量。而ChTLR15和AvBD6在感染初期表达量高,治疗后期趋于正常。结论复方板蓝根口服液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杀菌机制是通过改变菌体的形态结构使细菌丧失活性。试验证实复方板蓝根口服液可有效预防雏鸡沙门氏菌感染,并能有效降低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5.
目的研究表儿茶素(EC)对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吸入式气管滴注法在BALB/c小鼠中建立ALI模型,H8L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结合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ILIC UHPLC-Q-TOF 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小鼠肺组织进行研究。结果对比空白对照组,LPS处理后的小鼠肺组织发生严重的炎症变化,而EC预处理组炎症现象比LPS组轻。经肺组织代谢轮廓分析发现:二十羟基花生四烯酸、色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ATP、磷酸胆碱、二十碳四烯酸、磷酸、烯醇和二磷酸葡萄糖等差异物与小鼠急性肺损伤内源性代谢密切相关,且涉及甘油酯代谢、糖酵解、甘油磷脂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抗坏血酸代谢和胆碱代谢等6条代谢路径。结论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了EC干预小鼠ALI的差异代谢物变化情况,为表儿茶素抗炎特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揭示宣和猪PRKAG3基因外显子5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了120头宣和猪PRKAG3基因外显子5区域的SNP位点,借助最小二乘模型分析了各位点不同基因型及合并基因型对6个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宣和猪PRKAG3基因外显子5区域检出3个SNP位点,包括2个同义突变位点(T579C、T580C)和1个错义突变位点(G595A),分别以TT、TT、GA基因型和T、T、G等位基因的频率最高,且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T579C、T580C位点的TT和TC基因型可显著提高大理石纹(P<0.05)和降低失水率(P<0.01),分别呈显著的加性效应及加性—显性效应(P<0.05或P<0.01);G595A位点的AA基因型失水率最低(P<0.05)、熟肉率最高(P<0.05),呈显著的加性效应(P<0.05);3个位点的合并基因型TTTTGG、TCTCGG和TTTTAA分别具有最高的大理石纹、pH1和最低的失水率(P<0.05或P<0.01),CCCCGG基因型的大理石纹和pH1最低、失水率最高(P<0.05或P<0.01)。结论研究结果进一步确认宣和猪PRKAG3基因外显子5多态性与肌肉大理石纹、pH值和失水率显著关联,T579C、T580C位点的CC基因型和G595A位点的GG基因型具有协同降低猪肉品质的效应。  相似文献   
127.
128.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rare mixed germ-cell tumor comprising teratoma and embryonal carcinoma in the left ovary of a 10-month-old four-toed hedgehog, with chief complaints of loss of appetite and lethargy. Laparotomy revealed a swollen left ovary with small disseminated peritoneal nodules, and bilateral ovariohysterectomy was performed. The left ovary had a mature teratoma with well-differentiated fat, bone, cartilage, salivary gland, trachea, keratin cyst, and nervous tissues, and an embryonal carcinoma consisting of poorly-differentiated epithelial cells arranged in tubular, alveolar, or solid patterns. Immunohistochemically, the embryonal carcinoma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placental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c-KIT. This is the first case of mature teratoma with embryonal carcinoma in the ovary of a hedgehog.  相似文献   
129.
为探索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1(interferon-inducible transmembrane protein 1,IFITM1)对猪源冠状病毒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选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高致病毒株及其宿主细胞PK15作为研究对象。正常PK15细胞接种TGEV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点PK15细胞中一些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ISGs)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慢病毒表达系统构建稳定表达和稳定干扰IFITM1表达的PK15细胞系。将一段靶向干扰猪源IFITM1的shRNA序列及猪源IFITM1全长,分别插入pLKO.1-EGFP-Puro载体及pLVML-Myc-MCS-IRES-Puro载体中,分别构建出pLKO.1-IFITM1shRNA-EGFP-Puro及pLVML-Myc-IFITM1-IRES-Puro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后获得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慢病毒,慢病毒侵染PK15细胞后用嘌呤霉素进行筛选,获得稳定表达及稳定干扰IFITM1表达的PK15细胞系,分别命名为PK15-IFITM1及PK15-IFITM1-/-,并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IFITM1干扰效率及表达情况;TGEV接种PK15-IFITM1-/-和PK15-IFITM1,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中TGEV的拷贝数。结果显示,PK15细胞接种TGEV后的48 h内,一些ISGs的mRNA水平均有所上升;PK15-IFITM1-/-细胞系的干扰效率为70%,PK15-IFITM1细胞系表达成功;在PK15-IFITM1-/-细胞系中,IFITM1的mRNA水平显著下调,促进了TGEV的复制。反之,在PK15-IFITM1细胞系中,TGEV的复制受到了抑制。但IFITM1的表达或缺失却不影响TGEV对PK15的吸附作用。总之,IFITM1对TGEV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IFITM1不影响TGEV对PK15细胞的早期吸附,这为后续IFITM1抗冠状病毒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0.
雌性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易发生染色体分离错误而产生非整倍体卵母细胞,其受精后会产生非整倍体胚胎,导致出生缺陷或胚胎致死,是影响哺乳动物繁殖的重要因素。卵母细胞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此时DNA双链断裂引发重组。重组时缺乏交叉、重组事件数量的减少及交叉靠近端粒或着丝粒导致染色体发生同向分离或不分离,从而产生非整倍体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当染色体的端粒共向于同一极或没有完全附着在纺锤体微管上时,纺锤体组装检查点(spindle assembly checkpoint,SAC)被激活,E3泛素连接酶APC/Cyclome (APC/C)沉默,保护分离酶抑制蛋白(securin)和细胞周期蛋白B (cyclin B)不被降解,从而抑制分离酶和染色体的分离。直到所有染色体与纺锤体实现稳定的双极定向并正确排列到赤道板上,SAC关闭,染色体正确分离。卵母细胞中SAC蛋白缺失,导致SAC不能有效地监测端粒在纺锤体上的正确附着,发生染色体分离错误,从而产生非整倍体卵母细胞。因此,通过现代分子技术手段解析非整倍体卵母细胞所涉及的机制是保护哺乳动物生育的重要目标。作者主要介绍了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特点,详细阐述了卵母细胞非整倍体发生的染色体分离错误的分子机制,以期为开发卵母细胞非整倍体的治疗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