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02篇
  免费   4392篇
  国内免费   5610篇
林业   10322篇
农学   5955篇
基础科学   4221篇
  11601篇
综合类   42772篇
农作物   3372篇
水产渔业   2269篇
畜牧兽医   7099篇
园艺   2099篇
植物保护   4194篇
  2024年   413篇
  2023年   1222篇
  2022年   1844篇
  2021年   1889篇
  2020年   1848篇
  2019年   2481篇
  2018年   1327篇
  2017年   2560篇
  2016年   3275篇
  2015年   2943篇
  2014年   4151篇
  2013年   4199篇
  2012年   6207篇
  2011年   6633篇
  2010年   5435篇
  2009年   5312篇
  2008年   4872篇
  2007年   5744篇
  2006年   5008篇
  2005年   4130篇
  2004年   3129篇
  2003年   2711篇
  2002年   2083篇
  2001年   1835篇
  2000年   1681篇
  1999年   1325篇
  1998年   1160篇
  1997年   1059篇
  1996年   1057篇
  1995年   1008篇
  1994年   970篇
  1993年   831篇
  1992年   775篇
  1991年   642篇
  1990年   582篇
  1989年   524篇
  1988年   404篇
  1987年   276篇
  1986年   133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5篇
  1976年   10篇
  1962年   7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陕西省几种黄土性土壤钾吸附固定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衡法研究了陕西省 4种黄土性土壤钾吸附固定的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 :1黄土性土壤不同土类钾吸附固定量、吸附固定速度及平衡时间差异很大。土娄 土粘化层和黑垆土埋藏腐殖质层的钾吸附固定量约为耕层的 2倍 ,陕南黄褐土的钾吸附固定量仅次于 土娄 土粘化层 ,黄绵土的钾吸附固定量最小 ;2供试土壤不同时段的钾吸附固定速度随时间的衰减变化符合 Vt=A Blnt模型 ,衰减速率因土类而异 ;3供试土壤钾吸附固定过程符合 Elovich方程和一级扩散方程 ;4供试土壤钾吸附固定过程分为快、中、慢三个阶段或快、慢两个阶段 ,快反应约在 4 0 h完成 ,吸附固定钾量达总量的 64 %~ 93 % ,所用时间仅占总时间的 1 2 %~ 4 3 %。  相似文献   
962.
本文运用电子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影响畜禽保种的主要因素,并通过不同参数组合(包括起始基因频率、群体有效含量和世代数等)的模拟试验得出三个主要结论: 1 在有性繁殖的有限群体中,原封不动地保存群体基因库中的每个基因(包括频率很低的基因)是根本不可能的。 2 在完全实行随机交配的情况下,长期保存频率较高的基因也需要相当大的群体才有可能。 3 频率较高基因的保存也不能单纯依靠群体大小,还需借助于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在小群体内长期保存频率较高的基因。  相似文献   
963.
在分析了陇东旱塬什字塬区农业资源的基础上,运用“农业生态区域法”(AEZ)估算了该区主要农作物的资源生产潜力,分析了限制农田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进一步挖掘潜力的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964.
965.
博落回急性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博落回对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和对大鼠腹腔注射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博落回生物碱硫酸盐对昆明系小鼠的急性毒性为:水溶液LD50=900mg·kg^-1,水混悬液LD50=1043mg·kg^-1,均属低毒级。博落回注射液对Wistar大鼠亚慢性毒作用的靶器官主要为肝,长时间或大剂量接毒引起肝细胞变性,增生,使雄性动物肝/体比明显增高,而血清谷-丙转氯酶下降。  相似文献   
966.
依据1992年和1993年4-5月收集的标本,分析保安湖乌鳢渔获体系结构和生长特征。年龄由Ⅰ-Ⅶ龄构成,Ⅰ-Ⅺ龄分别占渔获总尾数的12.37%,24.74%、41.24%和17.53%。Ⅴ-Ⅶ龄极少公占4.12%。优势体长为31-42cm;优势体重为350-950g。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0.007991L^3.1602。VonBertalanffty生长方程为Lt=77.3(1-e^-0.1988  相似文献   
967.
周发松  瞿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4,13(5):438-440,T001
对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和可育株的成熟花粉以及对照品种8909和鄂啤2号的成熟花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和可育株均含有空秕状和圆形、饱满两类花粉;两对照品种的花粉为圆形、饱满类型。生态核不育大麦可育株的圆形花粉与对照品种花粉一样,其萌发孔有明显突出的孔盖;而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的圆形花粉则无孔盖。因此,可认为萌发孔孔盖的有无是生态核不育大麦可育与不育花粉的典型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968.
经电镜扫描寡齿新银鱼的第Ⅳ时相,第Ⅴ时相卵母细胞和受卵的卵细胞粘丝,结果表明,卵细胞表面具从受精孔发生的12根左右粘丝,此粘丝于受精孔处微弱弯曲,经侧部渐向受精孔相对处呈现很强扭曲或互相缠绕。卵细胞粘丝不仅出现在受精卵和第Ⅴ时相卵母细胞表面,而且清晰地出现在第Ⅳ时相卵母细胞的滤泡膜上。  相似文献   
969.
通过剪除部分颖花和部分功能叶片以及~(14)CO_2标记光合产物等处理,探讨了亚种组合结实率偏低的生理原因。结果证明:光合产物供给水平是制约亚种组合结实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虽然亚种组合的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叶面积比常规籼稻大得多,但由于每穗颖花数多。以至每朵颖花占有的叶面积并无明显优势,且其光合速率低于常规籼稻,因而分配给每朵颖花的光合产物量相对减少,限制了部分颖花的发育。~(14)C光合产物分配到穗部的比率不但不低于常规籼稻,而且比其略高,说明亚种组合输导组织的运输能力不是结实率偏低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970.
分析和研究了全生育期表现抗病的5个籼稻品种二九丰、三黄占2号、川植5号、扬稻1号和83007对3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系HB84-17、PXO16和T7174的抗性遗传,对这5个抗病品种分别与感病品种沈农1033或金刚30杂交的F_1、F_2和B_1F_1群体植株对供试3个菌系的抗性反应和分离世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例的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籼稻抗病品种对菌系HB84-17和PXO61的抗性均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对菌系T7174的抗性均由二对独立遗传的显性基因控制,其中一对能控制对这3个菌系的抗性,另一对只控制对菌系T7174的抗性而对菌系HB84-17和PXO61表现为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