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1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220篇
林业   287篇
农学   84篇
基础科学   137篇
  1362篇
综合类   475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98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9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61.
四川岷江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引水发电洞进水口边坡布置了大量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同时安装了13台锚索测力计对锚索进行监测,安装了4支多点位移计对边坡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在对锚索测力计和多点位移计监测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预应力锚索对边坡的锚固效应,为该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162.
针对公路工程高边坡治理技术中的锚索框架加固方法,通过相应设计和施工工艺在实践中的运用,达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验证。从工程实践中说明了锚索框架加固高边坡技术的有效性,为高边坡的防护治理设计及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63.
安徽大别山区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安徽大别山区生态环境特点、退耕还林的规模以及可持续经营模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徽大别山区是个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区,适度退耕还林有利于保障7大水库和淠史杭灌区发挥长期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库区可适当扩大退耕还林规模,而在非库区,因人口稠密不应追求退耕还林规模;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应注重模式选择和农民增收,实现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4.
坡面径流侵蚀产沙动力机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分别利用坡面径流剪切力、坡面径流能耗和坡面径流单位水流功率理论对坡面土壤侵蚀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坡面径流平均输沙率与坡面径流平均剪切力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试验的土壤抗蚀性参数为178 5g/(Pa·min),径流临界剪切力为0 54Pa。根据径流能耗理论的计算结果表明,径流单宽输沙率和单宽径流能耗之间具有如下的线性关系式:Dr=14 61(ΔE-0 37),表明试验的土壤可蚀性参数为14 61g/J,临界单宽径流能耗为0 37J/(min·cm)。根据径流功率理论的计算结果,坡面径流功率与径流平均输沙率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线性关系,随着径流功率的增加,坡面径流输沙量明显增加,二者的线性关系为:Y=8942 2x-68 676。总体来说,3种理论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各有优势,其中坡面径流能耗理论相对简便并且误差较小,更利于对坡面土壤侵蚀过程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65.
坡面泥石流起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一坡面泥石流起动模型进行研究。基于土壤动力学理论、土壤下渗理论和土壤水动力学理论,以及土体含水率变化引起土体抗剪切应力变化的物理机理,提出了坡面泥石流起动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分布式水文模型理论,建立了分布式坡面泥石流起动模型。模型应用于云南蒋家沟典型坡面泥石流研究,能够预测坡面泥石流起动的时间、部位和起动量,进行多时段模拟坡面泥石流入沟流量过程线,模拟结果体现了泥石流发生阵发性、不连续性、滞后性的特征,这与实际观测情况吻合,表明应用该模型研究坡面泥石流的起动是可行的,能够为进一步的泥石流数值模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6.
 冀北地区土壤侵蚀以水蚀和风蚀为主,根据水利部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1997),参考有关学者提出的土壤风蚀强度分级指标,构建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的分级指标。运用GIS和RS技术,提取土地利用、坡度、植被覆盖度、土壤质地等信息,通过GIS空间叠加分析,得出冀北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图,详细研究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与土地利用图叠加,分析不同土壤侵蚀强度下的土地利用特征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状况。  相似文献   
167.
坡面径流类型对侵蚀产沙及水沙传递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降雨-径流格局对土壤侵蚀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以团山沟七号全坡面径流场1961-1969年间65次径流事件的径流泥沙数据为基础,选取历时、径流深和径流变率为径流过程的特征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和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坡面径流划分为5种类型。其中,A型径流具有超长历时、低变率、小径流的特点,是较为特殊的类型,B、C型径流具有中长历时、中高变率、大径流的特点,D型径流具有短历时、低变率、小径流的特点,是最为普遍的类型。E型径流具有中历时、中变率、中径流的特点。不同径流类型下的输沙模数、平均含沙量及最大含沙量由大到小依次为:CBEDA,B、E、C型径流应是坡面径流调控的重点。不同径流类型输沙模数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径流量(深)的变化,相同径流量(深)条件下,不同径流类型输沙模数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由径流历时和径流变率所引起的水沙传递关系的改变;与A型径流相比,其作用使D、E、B、C型径流的输沙模数相对增大7.9、6.3、4.8和4.5倍,增大倍数随径流量(深)的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通过构建包含主要径流特征指标的动力参数ξ,对不同径流类型及径流阶段的径流-泥沙传递关系进行数学描述,其最优回归关系均符合S=alnξ+b的一般形式,能合理解释不同径流类型及不同径流阶段含沙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坡面径流类型划分、水沙传递关系构建、全面评估坡面径流调控系统的水土保持意义、进一步丰富坡面径流调控理论的内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8.
香根草应用于铁路边坡防护的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较少研究香根草在边坡防护的力学作用的情况,通过香根草力学试验,测定、分析香根草的力学指标,定量检验香根草在边坡防护中的力学作用。通过试验分析发现,香根草护坡可以提高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从而提高土的抗剪强度,进而增加土壤稳定性。香根草根系必须达到一定密度,抗剪强度才能提高,从而发挥边坡防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9.
秦沈客运专线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针对铁路建设过程中的典型坡面进行了野外人工模拟降雨实验 ,以定量研究铁路施工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实验结果表明 :(1)弃渣小区入渗率大 ,在试验雨强下没有产流。但在有上坡来水的情况下 ,极易发生沟蚀 ,次降雨侵蚀量可达 45 0 kg/ m2 ,远远大于其它坡面面蚀的侵蚀量 ;(2 )在实验雨强下 ,各小区的产沙量依次为 :对大雨强 ,施工路堑 >施工便道 >施工营地 >荒坡小区 ;而对小雨强 ,施工路堑 >施工营地≥荒坡小区 >施工便道。路堑小区的产沙量明显大于其它各小区 ,为铁路施工期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坡面 ;(3)各小区的累积产沙量与时间 ,累积径流量与时间之间均具有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70.
千岛湖流域坡地利用结构对径流氮、磷流失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通过对千岛湖流域典型坡地各种坡地利用方式降雨径流中总氮 (TN)、可溶氮 (DN)、总磷 (TP)和可溶磷(DP)浓度的监测 ,发现不同坡地利用方式中总氮和总磷浓度变异较大 ,总体说来 ,甘薯地和园地等有人工耕种的坡地流失浓度最大 ,草地和林地等受人工影响干扰少的坡地流失浓度相对较少 ,陡坡林地流失浓度大于缓坡林地。平均 DN/ TN值和 DP/ TP值变化不大 :分别为 0 .4 5和 0 .2 2左右。在不同利用方式下 ,日降雨量与氮、磷浓度的相关性均达到 95 %的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