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96篇 |
免费 | 224篇 |
国内免费 | 64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57篇 |
农学 | 497篇 |
基础科学 | 109篇 |
1322篇 | |
综合类 | 1906篇 |
农作物 | 526篇 |
水产渔业 | 134篇 |
畜牧兽医 | 195篇 |
园艺 | 155篇 |
植物保护 | 1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104篇 |
2022年 | 164篇 |
2021年 | 191篇 |
2020年 | 166篇 |
2019年 | 214篇 |
2018年 | 206篇 |
2017年 | 266篇 |
2016年 | 298篇 |
2015年 | 195篇 |
2014年 | 219篇 |
2013年 | 402篇 |
2012年 | 352篇 |
2011年 | 320篇 |
2010年 | 260篇 |
2009年 | 258篇 |
2008年 | 227篇 |
2007年 | 199篇 |
2006年 | 202篇 |
2005年 | 145篇 |
2004年 | 111篇 |
2003年 | 102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施氮水平对甜高粱硝酸盐含量和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于2009和2010年在华东农区生态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0,100,200,300,400,500kg N/hm2)对大力士甜高粱硝酸盐积累,粗蛋白含量和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植株地上部硝酸盐含量不断降低,相比于叶片,茎秆更有利于硝酸盐的积累。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粗蛋白生产效率(CPPE),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NDMPE),干物质生产效率(DMPE)和表观回收率(NARR)逐渐下降,说明施氮量越高,氮素利用越低,损失越大。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和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FAA的增幅低于CP,施氮量为500kg N/hm2时,CP的平均增幅为6.11%,FAA的平均增幅为2.99%,说明施氮虽然增加了植株CP含量,但优质蛋白质比例下降。施氮提高了甜高粱硝酸盐含量,施氮量大于400kg N/hm2时,甜高粱硝酸盐含量大于0.2%,青饲时易导致家畜硝酸盐中毒。综合考虑,大力士甜高粱在华东农区较为适宜的施氮量为200~300kg N/hm2,既可满足对甜高粱高产优质的需求,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又可减少氮素流失和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82.
作物产量潜力估计对于作物生产及超高产创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于2005—2013年在吉林省3个不同生态类型区(乾安县、公主岭市和桦甸市)布置密度试验进行玉米超高产研究,利用获取的田间试验资料结合FAO-AEZ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模式的玉米产量潜力估计方法,解决了FAO-AEZ模型中收获指数常数的选择问题,并进一步建立玉米超高产生产中干物质积累途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玉米的产量与描述其干物质积累过程的Logistic方程参数密切相关,所建关系模型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并通过2012年和2013年实际产量统计检验;基于非线性优化理论,利用所建产量关系模型估算出乾安县和桦甸市的产量潜力,较FAO-AEZ模型潜力估计值年平均提高17.5%和16.1%;以实际生产数据作为约束条件,进一步求出乾安县、公主岭市和桦甸市产量达到15 000 kg·hm-2时的最低种植密度分别为7.7万株·hm-2、8.2万株·hm-2和7.9万株·hm-2,同时求出各生态区相应的干物质积累参数和各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指标,为玉米超高产栽培播前决策和生育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分析结果可作为吉林省玉米产量潜力估计及高产与超高产创建的理论依据,所建模型及相关分析方法也可作为其他地区作物产量潜力估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83.
84.
硅对不同辣椒品种生理特性、镉积累及化学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重金属Cd(10 mg?kg-1)胁迫下,叶面喷施有机Si和无机Si对不同辣椒品种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及辣椒体内Cd形态和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d污染(10 mg?kg-1)土壤上,2个辣椒品种对叶面喷施有机Si或无机Si的反应不同。喷施Si后,世农朝天椒的果实干质量较对照分别增加28.1 %、11.4 %,艳椒425的果实干质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32.3 %、55.1 %;喷施Si提高了辣椒叶片CAT和POD活性;辣椒果实中Cd的形态以FNaCl>FHAC>FE>FHCl>>FW>Fr,喷施Si明显降低了世农朝天椒果实中乙醇提取态Cd、氯化钠提取态Cd含量和Cd总提取量,增加了艳椒425果实中氯化钠提取态Cd、醋酸提取态Cd含量和Cd总提取量;辣椒中Cd积累量以茎>根或叶>果实,叶面喷施有机Si或无机Si明显减少Cd在2个辣椒品种果实中的蓄集,艳椒425和世农朝天椒果实Cd积累量降幅分别为19.1 %、23.3 %和13.4 %、26.1 %;在相同处理条件下,辣椒果实中Cd的含量和积累量均以艳椒425>世农朝天椒。 相似文献
85.
滇池流域设施条件下氮磷对土壤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滇池流域集约化地区设施条件下氮磷化肥对土壤硝酸盐的累积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硝酸盐的积累主要受氮肥施用量的影响,磷肥对土壤中硝酸盐的积累的影响,因种植的作物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在种植辣椒的土壤中,磷肥对土壤硝酸盐积累有显著影响,施磷降低土壤中的硝酸盐。在种植西芹的土壤中,磷肥对土壤中硝酸盐的影响因氮肥的投入量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生菜中施磷对土壤硝酸盐累积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6.
为初步确定榛园榛树叶片黄化是否由缺Fe或缺Cu引起,对9个不同品种(系)、叶片黄化程度一致的平欧杂种榛树进行了叶面增施Fe肥处理,测定了处理前后榛树叶片内叶绿素和N、P、K、Ca、Mg、Fe、Cu、Mn、Zn的含量,并对两次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增施Fe肥能有效地使榛树黄化叶片转绿;单独增施Fe肥效果优于合施Fe、Cu肥;增施Fe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黄化榛树叶片内K、Zn的含量。 相似文献
87.
为揭示环境因子对果园表层土壤氯离子迁移累积的影响,为预防和改良土壤次生盐渍化提供理论指导和相关依据,研究果树生育期表层土壤不同土层氯离子的变化与环境因子(土温、土壤水分、蒸发量、降雨量、水分亏值、气温、空气相对湿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土壤0~25cm土层的微域范围内,不同土层对氯离子的迁移与累积具有不同的功能。0~5cm土层为氯离子聚集层,10~15cm土层为氯离子传导层。认为10~15cm土层是半干旱地区环境因子对土壤性质直接作用与影响的临界深度。 相似文献
88.
剑麻对重金属铅的吸收特性与累积规律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热带地区一种生物量极大的经济作物剑麻(AgaveSisalanaPerrineexEngelm)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网室砂培,对Pb在该植物体内的吸收特性、累积分布及迁移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试验表明,Pb处理浓度低于1300mg·kg-1时对剑麻生长影响较小,但Pb加入浓度达到15900mg·kg-1时,显著抑制了剑麻的生长,其生物量仅为对照的6.7%。剑麻对Pb有很强的吸收性,并分布在其植株的各个部位,其中根系的吸收性最强,是地上部的3.0~13.6倍。Pb处理浓度为12700mg·kg-1时,剑麻地上部和根系的吸收量最大,分别为2220.3和22544.8mg·kg-1,是对照的65.6和221.3倍,且地上部迁移量高达55.87mg·株-1,说明剑麻对修复Pb污染土壤有一定的潜力,因而为今后探明植物积累Pb的机理和Pb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9.
90.
不同海域鲍体镉分布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中国部分海域鲍体镉(cd)的质量分数与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鲍体cd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鲍体W(Cd)总体上呈正态分布,其平均值为0.88mg·kg^-1,变化范围为0.06-1 2.02mg·kg^-1,其中广东、福建、山东和辽宁海域鲍体W(Cd)分别为(0.42±0.21)mg·kg^-1、(0.61±0.27)mg·kg^-1、(1.21±0.35)mg·kg^-1和(1.52±0.20)mg·kg^-1,不同海域鲍体W(Cd)差异显著(P〈0.05)。2)鲍体W(Cd)高于鱼类、头足类和甲壳类海洋生物,与贝类产品埘(Cd)相当;鲍体W(Cd)与栖息环境中cd的污染程度有密切关系。3)鲍体cd对人体的致癌性年风险指数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风险水平,通过鲍膳食途径的人体cd暴露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推荐的暂定每周耐受摄人量推荐值。研究结果对于鲍的健康养殖和安全消费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