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7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188篇
林业   483篇
农学   218篇
基础科学   25篇
  667篇
综合类   1649篇
农作物   255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268篇
园艺   480篇
植物保护   400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259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81.
为了将农业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的丛枝菌根真菌(AMF)资源科学地应用于药用植物,本文对AMF分类、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AMF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分别进行了总结。AMF不仅能改善药用植物的营养水平,促进其生长;而且能促进药用植物体内萜类、甾体类及黄酮类等活性物质的合成与积累;此外,AMF对药用植物因连作引发的各种土传病虫害也表现出积极的生防作用。因此,AMF在药用植物栽培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同时,鉴于菌根专性共生的特性,提出了扩大与AMF共生的药用植物种类、AMF与其他有益微生物混合接种、共生体建成过程中土壤生态环境变化等尚待探究的问题,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2.
2009年10月在冀蒙农牧交错带选取3个样地,从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根围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和40~50 cm 5个土层分别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和土层深度对丛枝菌根各结构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有显著影响.菌丝、泡囊、丛枝定殖率和孢子密度最大值均出现在0~20 cm土层.菌丝定殖率和脲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泡囊定殖率和孢子密度与脲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孢子密度与各土壤养分因子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冀蒙农牧交错带柠条能与丛枝菌根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丛枝菌根不同结构和孢子密度有助于土壤状况的监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3.
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因其生产周期短、产量大、质量高、经济效益突出等优势而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在液体菌种制备、医药及保健、食品行业、线虫防治以及抑菌防腐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对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的应用领域进行了综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食用菌发酵技术将与蕈菌学、微生物学、发酵工艺学和工程学各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特别是发酵产物分离技术的发展,会使食用菌液体发酵技术应用更广泛、前景更广阔。  相似文献   
184.
[目的]研究海绵胶煤炱菌、条纹炭角菌、瑞克纤孔菌、木蹄层孔菌、红缘拟层孔菌和高木蹄层孔菌的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测试6种高等真菌乙醇提取物对姜瘟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白菜软腐菌及柑橘溃疡病菌的抗细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试6种高等真菌乙醇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葡萄黑痘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番茄棉腐病菌的抗真菌活性。[结果]6种高等真菌的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除海绵胶煤炱菌外,其他5种高等真菌的乙醇提取物均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结论]6种高等真菌对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活性,可进一步用于抗菌活性成分分离和生物农药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85.
卢萍  霍红雁  钱亚光  李松  牛艳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544-4546,4574
[目的]探索体外培养出的小花棘豆埃里砖格孢属内生真菌是否产生苦马豆素,进而深入研究植物的毒性与内生真菌的关系。[方法]用化学方法从培养的小花棘豆内生真菌菌丝体样品中提取苦马豆素,并对样品的分子离子结构进行质谱分析鉴定。[结果]样品中均含与标准品苦马豆素相同的质荷比m/z为174的特征峰,从而确定了样品中含苦马豆素;气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苦马豆素的含量在24~100μg/g。[结论]该研究首次发现体外培养的小花棘豆埃里砖格孢属内生真菌能产生苦马豆素,认为植物的苦马豆素毒性应与该内生真菌有关。  相似文献   
186.
内蒙古孑遗植物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特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玥  杜国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753-10754
对内蒙古荒漠珍稀、孑遗植物四合木、绵刺、白刺、霸王和强旱生植物半日花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特性进行了调查。通过显微镜观察根系样本,采用十字交叉法统计常见科、属丛枝菌根真菌的菌丝、丛枝、泡囊的侵染率,观察侵染面积,阐明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结果表明:这些孑遗植物均被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多数种类侵染率较高;不同种孑遗植物侵染率有一定的差异。在不同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下,同种孑遗植物菌根侵染状况也有明显的差异。四合木、半日花等的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很高,菌根类型主要为疆南星型菌根。  相似文献   
187.
侯成香  覃光星  刘挺  郭锡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49-11652
从昆虫的体壁防御、先天免疫、体温升高和免疫缺陷4个方面,阐述昆虫对真菌的防御机制及其自身的防御缺陷、病原真菌对昆虫识别的逃避对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8.
荔枝叶面、花穗和果实上真菌消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组织分离方法对荔枝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部位的致病和非致病真菌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分离到14个属的真菌,其中致病菌11种,非致病菌3种.炭疽属Colletotrichum sp.和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p.真菌在叶片、花穗和果实上属于常驻菌群;非致病菌壳囊孢属Cytospora sp.真菌全年出现在成熟叶片上,分离频率为43.7%;而芽枝孢属Cladosporium sp.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真菌在荔枝开花和挂果期广泛分布.茂名地区2009年降雨量为1 396.9mm,当日均降雨量在0.2~12.4 mm区间时,花穗和果柄上链格孢属真菌与日均降雨量呈正相关,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1.99+2.5 x(r2=0.99,P<0.01),而炭疽菌属、拟茎点霉属、芽枝孢属、白地霉属真菌与日均降雨量相关性不显著.果实上致病菌变化趋势为第2次生理落果期和果实成熟期含有致病真菌最多,采前落果期致病菌分离频率最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降雨量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影响致病菌分离频率.  相似文献   
189.
赵金莉  胡士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25-19827,19918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磷酸二氢钾、腐植酸钠2种磷素形态对黄瓜生长和丛枝菌根(AM)真菌接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磷的条件下,接种AM真菌时,黄瓜的生物量、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没有显著差异,但黄瓜叶片POD活性和磷含量在0.05水平显著高于没有接种AM真菌的处理;施磷酸二氢钾时,接种AM真菌对黄瓜生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黄瓜地上部磷含量显著提高,但黄瓜叶片可溶性糖和保护系统没有显著差异;施用腐植酸钠时,接种AM真菌对黄瓜生物量、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磷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黄瓜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没有接种AM真菌的处理。对接种AM真菌处理而言,在3种磷源处理下,植物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的顺序为:磷酸二氢钾〉腐植酸钠〉不施磷肥。不施磷肥下AM真菌的侵染率在0.05水平显著高于施用磷肥处理,且磷素形态对AM真菌的侵染率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AM真菌在土壤磷较低时有利于侵染黄瓜根系。  相似文献   
190.
丛枝菌根真菌对紫花苜蓿吸收土壤中镉和锌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镉(Cd)、锌(Zn)污染土壤中,8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 AMF)Glomus lamellosum(G.la)、Acaulospora mellea( A.m)、Glomus mosseae( G.m)、Glomus intraradices( G.i)、Glomus etunicatum( G.e)、Glomus constrictum( G.c)、Diversispora spurcum( D.s)、Glomus aggregatum( G.a)对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L.)吸收Cd、Zn的影响.结果表明,Cd、Zn污染下AMF仍然明显侵染紫花苜蓿,并促进紫花苜蓿对Cd、Zn的吸收积累,但不同AMF影响的效应和植株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规律存在差异.AMF处理下紫花苜蓿根部Cd、Zn含量和积累量明显增加,但地上部Cd、Zn的含量则降低,地上部Zn的积累量也减小,这表明AMF处理减弱了Cd、Zn由根部向地上部的运移,减轻了植物地上部毒害.接种AMF条件下,植株尤其是根部生物量增加是Cd、Zn在其体内含量和积累量增加的重要因素,不同种类AMF促进植株生物量增加的幅度不同,导致植株对Cd、Zn的积累和抗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