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20篇 |
免费 | 158篇 |
国内免费 | 11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1篇 |
农学 | 78篇 |
基础科学 | 24篇 |
246篇 | |
综合类 | 735篇 |
农作物 | 100篇 |
水产渔业 | 278篇 |
畜牧兽医 | 475篇 |
园艺 | 51篇 |
植物保护 | 16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71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82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69篇 |
2016年 | 98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112篇 |
2013年 | 117篇 |
2012年 | 144篇 |
2011年 | 213篇 |
2010年 | 211篇 |
2009年 | 173篇 |
2008年 | 126篇 |
2007年 | 108篇 |
2006年 | 103篇 |
2005年 | 59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索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T16的产量增长潜力。[方法]研究不同海拨和栽培密度对杂交水稻Ⅱ优T16产量的影响,探讨Ⅱ优T16获得高产的最佳栽培密度。[结果]在海拨252 m的试验点,当栽培密度为19.5万窝/hm2时Ⅱ优T16产量最高,达11 587.5kg/hm2。在海拨756 m的试验点,当栽培密度为22.5万窝/hm2产量最高,达12 817.5 kg/hm2。[结论]铜仁地区Ⅱ优T16获得高产的最佳栽培密度为低海拨地区19.5万窝/hm2,中高海拨地区为22.5万窝/hm2。 相似文献
22.
应用PCR—SSCP技术对我国柑桔主要产区、泰国和法国留尼湾等地收集到的柑桔黄龙病亚洲种病原(Candidatus Liberobacter asiaticus)16S rDNA进行了分析。PCR结果表明,不同的地区的柑桔黄龙病亚洲种16S rDNA在长度上没有明显区别。进一步的SSCP结果显示,不同地区柑桔黄龙病亚洲种16S rDNA序列在组成上也没有差异。显示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寄主品种的柑桔黄龙病亚洲种种内没有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3.
沙田柚黄龙病病原16S rDNA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田间表现斑驳症状的沙田柚叶脉,用CTAB法提取总DNA。根据柑橘黄龙病病原16S rDNA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P1/P2,进行PCR扩增,获得1条大小为1 167 bp的片段。酶切分析显示,该片段可被切成大小分别约为640 bp和520 bp的2个片段。扩增产物经纯化,与pM D 18-T V ector连接,转化大肠杆菌(E scherich ia coli)DH 5α,筛选克隆重组子。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柑橘黄龙病病原亚洲种16S rDNA的同源性为99%,与非洲种的同源性为97%,与美洲种的同源性为96%。认为,沙田柚的斑驳症状是由黄龙病病原引致的,称之为沙田柚黄龙病。该沙田柚黄龙病病原属于柑橘黄龙病病原亚洲种(L iberobacter as iaticus)中的一个成员。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沙田柚黄龙病病原与中国柑橘黄龙病病原亲缘关系最近,推测是直接来自中国柑橘黄龙病病原。 相似文献
24.
从苹果树木质部中分离到1株内生拮抗细菌G23,为明确其分类地位及抑菌活性,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分类地位进行鉴定,并对其发酵液进行过滤及高温处理,分析其抗菌物质类型。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为1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发酵滤液对所测8种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在63.4%~87.5%之间,发酵液经高温处理后活性降低,对8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在57.4%~79.6%,因此推测该菌株可能分泌多种拮抗物质,包括对热不敏感的抗生素类,也包括对高温敏感的肽类及蛋白酶类。 相似文献
25.
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鉴定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放线菌的物种多样性.[方法]从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中分离、筛选10株典型放线菌菌株,提取基因组DNA,进行16S rDNA PCR扩增与测序,并构建进化树.[结果]通过Blast比对,10株放线菌属于2个属,其中8株为链霉菌属(80%),2株为拟诺卡氏菌属(20%).[结论]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蕴减着种类丰富的放线菌.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identify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Actinomycetes from Mangrove forest in Beihai,Guangxi Province.[Method]10 strains of typical Actinomycetes were isolated from Mangrove forest soil,and the Actinomycetes genomic DNA was successful extracted.16S rDNA was amplified by PCR and sequenced by Sanger dideoxy sequencing method.[Rcsult]All the sequences were blasted in genbank,eight strains belonged to the genus of Streptomyces (80%),and two strains belonged to the genus of Nocardiopsis (20%).[Coacluslon]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Actinomycetes species in Mangrove forest soil samples in Beihai,Guangxi Province. 相似文献
26.
应用标记15_M的田菁和硫铵进行一季水稻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1.田菁和硫铵单独施用,田菁氨素的17.6%和41.8%分别为稻秆和谷粒利用,硫铵氨素的分别为15.1%和29.0%。这两种肥料氮在谷粒中分布的比例较大,稻杆和谷粒对田菁氨的利用率都高于硫铵氮.2.施用硫铵有促进水稻吸收土壤氨素的作用,比不施氨对照增加71.8%;相反,施用田菁减弱了水稻对土壤氨的吸收,比对照减少37.1%。3.田菁和硫铵混合施用,除了可使水稻对田菁氨的吸收增加(5.2%)。对硫铵氨的吸收减少(5.3%)外,亦有促进水稻增加吸收土壤氨素的作用,4.与硫铵单独施用的结果相比,这两种肥料混合施用,可以在消耗较少量土壤氨素的基础上,更好地维持水稻生长所需的氨营养供应。 相似文献
27.
A. Balbutskaya O. Sammra S. Nagib M. Hijazin J. Alber C. Lämmler G. Foster M. Erhard P.N. Wragg A. Abdulmawjood E. Prenger-Berninghoff 《Veterinary microbiology》2014,168(2-4):428-431
In the present study 13 Arcanobacterium pluranimalium strains isolated from various animal origin could successfully be identified phenotypically by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 and genotypically by sequencing 16S rDNA and the pluranimaliumlysin encoding gene pla. The detection of mass spectra by MALDI-TOF MS and the novel genotypic approach using gene pla might help to identify A. pluranimalium in future and might elucidate the role this species plays in infections of animals. 相似文献
28.
A method using consensus PCR followed by oligonucleotide microarray hybridization was developed for identification of phytoplasma 16Sr ribosomal groups. The array consisted of 21– to 33-nt-long oligonucleotides which were designed to hybridize to individual 16Sr groups. Two oligonucleotides were designed to detect all phytoplasma groups. The array could efficiently identify samples from 16SrI, 16SrII, 16SrIII, 16SrV, 16SrVI, 16SrVII, 16SrIX, 16SrX and 16SrXII ribosomal groups. This microarray-based test represents a rapid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phytoplasmas in unknown samples and for identification of most 16Sr groups. 相似文献
29.
为了研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育苗过程中5个发育时期(受精卵时期S1、担轮幼虫时期S2、D形幼虫时期S3、壳顶幼虫时期S4、稚贝时期S5)幼体所含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采用2216E平板涂布法,从每个发育时期的幼体样品中各分离出30株细菌,并对150株菌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50株细菌归属于2门3纲8目12科16属39种;在门水平,5个时期幼体样品中变形菌门均为优势门,其次为厚壁菌门;在属水平,优势属为弧菌属(51/150)、假交替单胞菌属(43/150)、芽孢杆菌属(16/150)、交替单胞菌属(9/150),占总数的79.3%;其中弧菌属在S1(43.3%)、S2(36.7%)、S3(36.7%)时期均为优势属,在S1时期,次优势属依次为假交替单胞菌属(26.7%)、动性球菌属(10.0%)和枝芽孢杆菌属(6.7%),在S2时期,次优势属依次为假交替单胞菌属(23.3%)、亚硫酸杆菌属(20.0%)和芽孢杆菌属(13.3%),在S3时期,次优势属依次为假交替单胞菌(16.7%)、动性球菌属(13.3%)和交替单胞菌属(10.0%);假交替单胞菌在S4(36.7%)和S5(40.0%)时期均为优势属,在S4时期,次优势属依次为弧菌属(30.0%)、芽孢杆菌属(16.7%)和交替单胞菌属(10.0%),在S5时期,次优势属依次为弧菌属(23.3%)、芽孢杆菌属(16.7%)和Pontibacillus(10.0%)。研究表明,虾夷扇贝育苗过程中不同发育时期的幼体所含可培养细菌种类比较丰富,细菌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0.
暗纹东方鲀几种组织中可培养细菌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6S rDNA特征序列PCR-DGGE法,分析了不同饵料饲养的暗纹东方鲀的表皮、肠道和河鲀毒素累积组织(肝和卵巢)中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组成.根据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共鉴定出45种可培养细菌,在这些细菌中,以变形细菌的gamma亚群占多数,其它分别隶属于低GC含量革兰氏阳性菌和高GC含量革兰氏阳性菌.摄食不同饵料的暗纹东方鲀,其肠道、表皮或河鲀毒素累积组织中的细菌菌落组成是不同的,但不管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或天然饵料,在暗纹东方鲀的肠道、表皮或河鲀毒素累积组织中,均发现已有报道的可产河鲀毒素的细菌类群,表明饵料来源对暗纹东方鲀的河鲀毒素产生不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