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研究增强UV-B辐射和Cd2+复合胁迫下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幼苗Cd积累和光合作用的气孔和非气孔限制因素。[方法]试验设1个对照(CK)和3个试验组,分别为增强UV-B辐射(UV-B)组、Cd2+(Cd)组、增强UV-B辐射+Cd2+(UV-B+Cd)组,研究0.35 W/m2的UV-B辐射、1μmol/L Cd2+及其复合胁迫下绿豆幼苗对Cd的吸收、分配和光合作用的气孔、非气孔限制,分别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和光合测定仪测定Cd在绿豆幼苗各部位的含量及第1对真叶的光合指标。[结果]绿豆幼苗中Cd的积累是根〉胚轴〉叶,UV-B对Cd在幼苗中的积累和分配没有影响。此外,各胁迫下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光合能力(A0)和羧化效率(dPn/dCi)含量均明显降低。UV-B组的细胞间隙CO2浓度(Ci)升高,气孔限制值(Ls)降低,Pn的降低是非气孔因素。Cd和复合处理组的Ci降低,而Ls升高,Cd组Pn的降低主要是气孔因素。复合组前期以非气孔因素为主,后期主要是气孔因素。[结论]该研究揭示了UV-B辐射和Cd2+复合胁迫下绿豆幼苗光合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江苏省高邮市汤庄镇2013年水稻田为研究区,以相同时期HJ-1A/1B卫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研究区内水稻全生育期受稻纵卷叶螟危害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近红外反射率(NIR)的光谱特征参数,揭示虫害发生及其演变特征,分析这些光谱特征参数与虫害发生、发展和危害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稻纵卷叶螟虫害发生越严重,光谱特征参数变化越明显;(2)定性分析表明稻纵卷叶螟危害程度与两个田块的光谱特征参数差异均呈正相关关系。(3)对3个衡量指标和水稻卷叶率的定量相关分析表明,DNIR(正常水稻与受害水稻的NIR差值)与水稻卷叶率呈极显著相关(P<0.01),DEVI(正常水稻与受害水稻的EVI差值)与水稻卷叶率呈显著相关(P<0.05),而DNDVI(正常水稻与受害水稻的NDVI差值)与水稻卷叶率相关性不明显。可见,利用环境小卫星影像动态监测和预警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发展状况是可行的,可为虫害动态监测提供一种可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The effect of enhanced ultraviolet-B on allelopathic potential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was investigated. A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n germination rate of crop seeds under bioassay was observed at 25 g l−1 and 50 g l−1 by extracts from Zanthoxylum leaf both treated with enhanced ultraviolet-B radiation and untreated control. Medicago sativa and lettuce were more sensitive than radish to the extract from Zanthoxylum leaf treated with enhanced UV-B radiation, as the germination rates of M. sativa and lettuce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to control at 25 g l−1 and 50 g l−1, and so did alfalfa at 12.5 g l−1. However, as for radish (Raphanus sativu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germination rate at any concentration under bioassay compared to control. Content of UV-B absorbing compounds and total phenols in Zanthoxylum seedlings responded positively to enhanced UV-B radi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llelopathic potential of Z. bungeanum was generally improved under enhanced UV-B radiation. 相似文献
15.
田间可调式UV-B辐射增强对籼型杂交稻“协优432”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采用可调式UV-B辐射增强自动控制系统对晚稻品种“协优432”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对该水稻品种光合及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具体表现在:(1)叶绿素a、叶绿素b在分蘖期分别上升4.60%和8.37%;拔节期叶绿素a下降3.20%,叶绿素b上升0.20%;孕穗期叶绿素a、叶绿素b上升2.57%和1.52%;(2)最大光合速率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上升1.38%和下降1.29%;(3)孕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效率(PhiPS2)、电子传递效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上升幅度为10.22%、10.22%、10.21%;(4)株高在分蘖期上升0.18%;拔节期上升0.87%;孕穗期上升3.90%;成熟期上升0.14%;(5)水稻成熟后,经UV-B辐射的水稻平均穗长增加了0.16%,每穗穗粒重、每株有效穗数、千粒重分别下降了0.35%、3.02%、1.23%。以上指标和自然日光UV-B辐射组进行方差分析,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遮光及增加UV-B辐射对高寒草甸矮嵩草光合色素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矮嵩草草甸上天然太阳辐射为背景,建立人工增强太阳UV-B辐射和遮光装置,分别模拟平流层臭氧损耗5%时近地面的太阳UV-B辐射和滤去40%-60%的太阳辐射强度。结果表明,经过40多天的增强UV-B辐射处理降低了矮嵩草光合色素的含量以及Chla/b的比值,而使Chlb/(a b)比值上升。增强UV-B辐射还使矮嵩草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以及表观量子效率(AQY)下降。遮光处理使得矮嵩草光合色素含量上升,Chla/b和Chlb/(a b)比值基本不变。遮光处理还提高了矮嵩草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以及表观量子效率(AQY)。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去除地下水中铁和锰的理想预氧化剂。[方法]针对长沙近郊某镇地下水中铁和锰含量较高的特点,通过烧杯试验考察了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和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3种氧化剂的预氧化效果。[结果]3种预氧化剂对铁的氧化效率均很高,在试验所进行的投加质量浓度范围内均能使铁的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其中以PPc对铁的去除率最高。3种预氧化剂对锰的预氧化效果不尽相同,当过氧化氢投加质量浓度为0.13mg/L时,锰的去除率为25.6%;当高锰酸钾的投加质量浓度为9.25mg/L时,锰的去除率为87.5%;当PPC投加质量浓度为6.00mg/L时,锰的去除率为91.7%。[结论]PPC不仅具有预氧化的作用,其还原产物还具有助凝作用,是较为理想的预氧化剂。 相似文献
18.
3种胡枝子紫外吸收物质和渗透调节物质对干旱和增强UV-B辐射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二色胡枝子(L.bicolor)和牛枝子(L.potaninii)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正常生长(CK)、干旱处理(D)、增强UV-B辐射(U)以及二者复合处理(D+U)下其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和紫外吸收物质含量的响应.结果表明:3种胡枝子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较对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存在一定的种间差异.复合处理后期美丽胡枝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单因子处理下的含量;二色胡枝子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在各处理下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后期复合处理诱导的含量逐渐增大;牛枝子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在各处理初期合成受到一定程度抑制.3种胡枝子叶片中总酚和类黄酮对干旱无显著响应,而对增强UV-B辐射和复合处理响应显著.各处理下各胡枝子叶片内丙二醛(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美丽胡枝子MDA含量升高幅度明显小于另外2种.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复合处理下美丽胡枝子和二色胡枝子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牛枝子抗氧化能力较弱.与单因子干旱胁迫和增强UV-B辐射处理相比,复合处理对植物的伤害程度更小. 相似文献
19.
水稻对UV-B辐射增强的生理响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文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1):119-126
本文以水稻为研究对象,从细胞、个体和群体水平系统分析了不同水稻品种对UV-B辐射增强差异响应的遗传生理与防卫机制。试从农业生态系统角度,结合作者近期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重点及其成就。已有研究认为水稻对UV-B辐射增强的生理响应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通常认为起源于靠近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的籼稻品种比高纬度地区的粳稻品种更抗(耐)UV-B辐射污染,但许多研究结果不支持这一假说,即在籼粳稻品种中均存在明显对UV-B辐射增强呈不同抗性的种质资源。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对UV-B辐射的响应差异是可遗传的数量性状。QTL定位分析结果发现多数抗UV-B辐射相关性状的加性QTL主要集中在第1、2、3、6染色体上,并检测到一些加性QTL还存在加性×加性上位性及其与环境的显著互作效应。作者还深入分析了水稻抗UV-B辐射增强的分子生理与调控机制,提出适当增加植物的硅营养,可以有效提高其抗逆性。最后,作者提出从农田生态系统角度研究和评价UV-B辐射增强所带来的生态风险及其影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强调应重视研究田间条件下UV-B辐射增强及其与其他生态环境因子的互作对作物生长发育的综合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作物遗传改良与栽培调控的减灾防灾技术,为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制订相关防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