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4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林业   637篇
农学   135篇
基础科学   39篇
  225篇
综合类   1230篇
农作物   173篇
水产渔业   271篇
畜牧兽医   180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7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能够对复杂的干旱灾害系统进行灾后评估,反映云南旱灾灾后综合损失,为云南防旱抗旱减灾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1950-2009年的旱灾受灾、成灾面积,粮食损失为评价指标,采用投影寻踪法得到分级评估后的综合评价指标。计算结果表明:云南是一个干旱灾害频发且严重的省份,平均2.3年就会出现一次比较严重的旱灾,60年来重大灾害以上发生频次和旱灾损失程度不断上升,给云南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特别是2000年以来的10年期间,发生重大灾害以上次数高达9次,其中重大灾害1次,特大灾害8次。  相似文献   
92.
总结了云南农业对外开放与合作的优势、合作情况: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优势,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优势互补性强,农业生产技术优势明显;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合作机制初步形成,农业科技合作和培训不断加强,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指出目前主要存在:交通运输落后,出口农产品基地规模小,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低,企业国际竞争力弱,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和困难。结合国家“桥头堡”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桥头堡”战略下云南农业对外开放与合作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培育壮大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构筑便捷物流信息平台,推进云南优势特色农业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3.
朱慧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5):199-206
为了研究粤东地区外来种的入侵机制,通过野外调查与文献查阅,对粤东地区入侵植物的入侵性与克隆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粤东地区入侵植物种类丰富,隶属38科约127种,其中70.08%的植物原产美洲,尤其是南美洲(51.18%);各入侵性(强、中、弱)包含的入侵植物种数依次为22、42、63种;具有克隆性的入侵植物共约55种,占全部入侵植物的43.31%;在强、中、弱3种入侵性中,具有克隆性的种数分别为10、15、30,所占比例分别为45.45%、35.71%、47.62%。粤东地区入侵植物的克隆性与入侵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具有克隆性的植物能快速的增大植株和累积生物量而成为入侵群落中的单优种群,因此克隆性是部分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粤东地区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4.
阴雨寡照灾害在未来将具有"空间+时间动态性"的变化特征.笔者根据烤烟种植适宜性指标和阴雨寡照等级指标,利用1981-2010年连续30年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2021-2050年全球气候模式HadGEM2-ES的RCPs排放情景预估结果,结合灾害系统理论,采用多元回归、"距平逼近"插值和栅格运算等方法,分析阴雨寡照灾害对...  相似文献   
95.
首先介绍了云南能源资源状况,分析了目前云南省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及其不合理之处,阐述了优化云南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意义。同时,还介绍了目前云南省在农村能源建设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优化云南省农村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河川基流分割法在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丘区河川基流分割方法很多,采用不同方法的分割成果不尽相同。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根据云南省自然地理独特,气候复杂多样,降水量丰沛,洪水频繁,河川径流过程线普遍呈连续多峰型的特性,寻求一种既能满足水资源综合规划要求,又符合云南实际分割河川基流量的方法,是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重要内容。采用适宜水均衡法和直线斜割法的径流资料分割河川基流量,求出两种方法之间的换算系数,修正水均衡法的分割成果,一是达到了以直线斜割法统一分割河川基流量的目的;二是提高了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精度,为探索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及时空分布规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7.
Water scarcity is a major factor limiting food production. Improving Livestock Water Productivity (LWP) is one of the approaches to address those problems. LWP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livestock’s beneficial outputs and services to water depleted in their production. Increasing LWP can help achieve more production per unit of water depleted. In this study we assess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LWP in three farming systems (rice-based, millet-based and barley-based) of the Gumera watershed in the highlands of the Blue Nile basin, Ethiopia. We collected data on land use, livestock management and climatic variables using focused group discussions, field observation and secondary data. We estimated the water depleted by evapotranspiration (ET) and beneficial anim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and then calculated LWP.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LWP is comparable with crop water productivity at watershed scales. Variability of LWP across farming systems of the Gumera watershed was apparent and this can be explained by farmers’ livelihood strategies and prevailing biophysical conditions. In view of the results there are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LWP: improved feed sourcing, enhancing livestock productivity and multiple livestock use strategies can help make animal production more water productive. Attempts to improve agricultural water productivity, at system scale, must recognize differences among systems and optimize resources use by system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98.
郭徽  杨薇  刘英 《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7):305-313
为了研究云南三七干燥过程对其功效指标(皂苷含量)的影响,该文通过自然晾晒、烘箱干燥以及热风对流干燥3种方法对新鲜云南三七主根以及主根切片进行干燥试验。通过不同干燥方法,得出相应的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并建立三七主根不同温度下的干燥动力学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了不同干燥条件下干燥成品的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osides,PNS)含量,分析了干燥条件对皂苷含量的影响,建立了皂苷含量与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之间的回归方程,并对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烘箱干燥较好地保留了三七的皂苷含量;Page’s模型较好地拟合了烘箱干燥主根的干燥规律,其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在3.073×10-10~1.291×10-9 m2/s之间;根据PNS含量回归方程,在达到安全含水率条件下,烘箱干燥法较优干燥温度与干燥时间分别为50~60℃、106~144 h;将主根与主根切片干燥成品的PNS含量进行比较,发现主根的PNS含量明显高于主根切片的PNS含量。综上所述,为更好地保留其功效成分(PNS),云南三七宜采用整个主根进行干燥加工,该研究结果对云南三七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
根据对春播两年生紫花苜蓿生长状况和相应气象观测资料的分析,探讨了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春播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与平均气温、积温及降水量等生态气侯条件的定量关系,据此得出陇东地区紫花苜蓿的适生种植区划和气侯风险区划。综合区划结果提出开发利用气侯资源的途径和生产紫花苜蓿的对策,为陇东地区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畜牧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species phenological responses to global warming will require observations that are both long-term and spatially extensive. Here we present an analysis of the spring phenological response to climate variation of twelve taxa: six plants, three birds, a frog, and two insects. Phenology was monitored using standardized protocols at 176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Japan and South Korea from 1953 to 2005, and in some cases even longer. We developed a hierarchical Bayesian model to examine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of temperature, site effects, and latitude on phenology. Results show species-specific variation in the magnitude and even in the direction of their responses to increasing temperature, which also differ from site-to-site. At most sites the differences in phenology among species are forecast to become greater with warmer temperatures. Our results challenge the assertion that trends in one geographic region can be extrapolated to others, and emphasize the idiosyncratic nature of the species response to global warming. Field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how these patterns of variation in species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affect species interactions and the ability to persist in a changing clim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