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24篇 |
免费 | 510篇 |
国内免费 | 44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36篇 |
农学 | 513篇 |
基础科学 | 400篇 |
846篇 | |
综合类 | 2405篇 |
农作物 | 368篇 |
水产渔业 | 318篇 |
畜牧兽医 | 770篇 |
园艺 | 156篇 |
植物保护 | 36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95篇 |
2023年 | 125篇 |
2022年 | 179篇 |
2021年 | 167篇 |
2020年 | 217篇 |
2019年 | 221篇 |
2018年 | 170篇 |
2017年 | 272篇 |
2016年 | 328篇 |
2015年 | 281篇 |
2014年 | 338篇 |
2013年 | 389篇 |
2012年 | 477篇 |
2011年 | 478篇 |
2010年 | 303篇 |
2009年 | 354篇 |
2008年 | 301篇 |
2007年 | 321篇 |
2006年 | 263篇 |
2005年 | 231篇 |
2004年 | 132篇 |
2003年 | 133篇 |
2002年 | 115篇 |
2001年 | 105篇 |
2000年 | 81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68篇 |
1997年 | 62篇 |
1996年 | 69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楸树优良无性系杂楸1号和杂楸3号的1年生、 2年生和3年生苗龄的幼苗作为供试对象,测定不同季节叶片含水率、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氨基酸以及次生代谢物黄酮、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对不同苗龄楸树在不同季节叶片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月的2年生和3年生杂楸1号、 8月的3年生杂楸3号和10月的2年生杂楸3号具有高产量、高含糖量、富含维生素C等优点,综合评价最高,可进行饲用营养研究.建议采摘2年生和3年生苗龄的楸树叶片,采摘时间为8月前后. 相似文献
82.
为合理确定国槐种子采收期,分别于2014年9月份到2015年2月份分8个时间段采收国槐种子,并观察测定不同时间采收种子的形态特征,吸水萌发能力,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及粗脂肪质量分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1月中旬国槐荚果全部缢缩为念珠状,种子变至深棕色和黑色,种皮坚硬致密;种子含水量的减少主要集中在10月份;种子质量在11月15日后基本维持稳定状态;10月底到12月初硬实性种子逐渐增多,吸水萌发能力减弱,逐渐达到形态成熟;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10月26日到12月25日基本维持稳定状态,之后出现显著下降;淀粉质量分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2月5日达到最大值;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在11月中旬前逐渐升高,之后出现明显下降最终趋于稳定;粗脂肪质量分数从10月26日到12月25日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之后出现明显下降;基于种子内含物成分的稳定和外种皮的致密程度,研究认为,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是国槐种子采收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83.
播期对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幼穗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为进一步了解春化作用与器官建成的关系,采用Excel,DPS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春季3个播期对4个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京841、川麦107、扬麦16、高原602)幼穗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春性越强的小麦品种在春季播种幼穗分化可正常进行,而冬性品种不经过春化作用无法正常进入二棱期;春性小麦品种可正常完成幼穗分化的前提下,随着播期推迟,进入二棱期推迟,但整个幼穗分化所需要的时间缩短;同一小麦品种,无法进入二棱期的处理植株干物质量、植株含氮率、植株氮素积累量均明显低于幼穗可正常分化的处理;同一小麦品种可完成幼穗分化的处理中,随着播期推迟,植株含氮率、氮素积累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4.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安排研究——以河北省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集耕地自然质量、良好配套基础设施、高级农业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的高生产能力系统,然而国家对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投资标准较低,如何在不饱和投资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当下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河北省涿州市为例,采取模型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配对比较法、可行性-适宜性组合矩阵,首先依据基本农田连片度状况,进行建设区划分,依据乡镇界线对建设区进行细化,然后以建设区为基本评价单元,通过建立建设可行性和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各评价单元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状况,并根据可行性-适宜性组合矩阵进行建设时序安排。结果表明:河北省涿州市可划分为73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其中近期建设区15个,总面积11 241.23 hm~2,主要分布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区位条件较优越,生态景观状况良好,连片度较高的松林店镇、码头镇和刁窝乡等区域;中期建设区50个,总面积27 054.07 hm~2,其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义和庄乡等东北部,高官庄镇、豆庄乡等东南部,以及西部、西北部绝大部分区域;远期建设区8个,总面积875.98 hm~2,呈零散状分布,且建设区平均面积较小,仅为109.50 hm~2。相关政府部门需要综合考虑建设区建设可行性、生态适宜性,以及实际工作开展时所需要的前期和后期经费支持等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建设时序和重点区域选择;通过工程或技术等措施改善限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要素,逐步扩大适宜建设区域;需要认真决策,选择建设强度低且生态适宜性较好的区域进行试点工作,与此同时积极扩宽投资渠道,从而保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85.
结构相似子序列快速聚类算法及其在奶牛发情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准确高效的奶牛发情检测技术能够提高其受胎率、缩短胎间距,是改善奶牛繁殖效率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环境下,众多学术与科学研究证实奶牛行为方式和活动量是判断其是否发情的重要指标。目前常用奶牛行为决策方法主要是针对单点数据进行行为分类,而奶牛运动传感数据是按照时间顺序采集的多元时间序列数据,因此该文提出基于结构相似度的子序列段快速聚类算法(SC-SS,subsequence clustering based on structural similarity),首先利用加速度一阶差分值将奶牛运动动态时间序列传感数据划分成若干子序列段,然后计算子序列段加速度值、能量、标准方差等特征结构相似度;最后根据各个子序列的结构相似度进行快速聚类。试验数据分析对比表明,SC-SS较常用K-means算法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率,可更有效地完成奶牛行为分类,提高奶牛发情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6.
Quinoa is a potential new seed crop for protein feed and human consumption in Europe, with tolerance to a range of abiotic stresses. For this purpose the study was planned to analyse the effect of important agronomic strategies like nitrogen level, N application strategy, row spacing and harvest time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quinoa. The experiments took place in the field of the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the Faculty of Science,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Three levels of organic nitrogen from slurry was used (60, 120 and 180 kg N ha?1), supplied either all at once at sowing, or split between sowing and beginning of the reproductive phase. The effect of row spacing and harvest time was studied by harvesting seeds at seed maturity, which occurred 2–3 weeks prior to the mechanical harvest by threshing, and a couple of months after. Yiel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5) with an application up to 180 kg N ha?1, reaching 2200 kg ha?1. Increasing N also caused 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eed weight (up to 3.3 mg) and protein content (up to 17 %). N level did not affect number and amount of weeds. Split application with part of the N applied at bud formation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yield. Delayed harvest had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seed weight, whereas protein content was stable after harvesting even a month after seed maturity. A late harvest significantly reduced seed germination, being reduced by 50 % after a 2‐month delay. A conclusion from this study is that both yield and protein content of seed can be manipulated by N level and application strategy. Harvest time is important for securing a high seed quality measured as seed germination, seed weight and protein content. A fast germination of quinoa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demonstrating that the crop has good possibilities for being well‐established in the field when free from weeds at the time of sowing. The choice of row spacing is important and depends on weed control method. Weed control strategy should be developed based on modern precision tools. 相似文献
87.
地膜穴播冬小麦播期、密度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96-1997年,在山西省临汾应用裂区设计法就各小麦地膜穴话的播期、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因子播期A2(9月28日)与播期A1(9月21日)、播期A3(10月5日)的产量存在5%显著差异;副因子播量4个水平均存在5%显著差异;播期和播量间存在互作效应,以A2(9月28日)B2(297万位/hm2)组合产量最高,达4900.5kg/hm2。同时,对同一播期下、不同播量的土壤耗水规律及子粒灌浆速度进行了研究,为地膜冬小麦合理选择播期、密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为考察热处理对毛竹竹材表面颜色的影响,采用大豆油、固体石蜡、导热油、二甲基硅油、空气5种介质在200℃下对毛竹竹材热处理0.5~8 h,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制定的CIE 1976—L*a*b*颜色系统表征热处理前后竹材表面颜色,计算颜色总色差(ΔE*)、明度(L*)变化、红绿色品指数(a*)变化、黄绿色品指数(b*)变化,探讨热处理介质和处理时间对竹材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介质和处理时间均能显著改变热处理竹材表面的颜色,在相同的热处理时间下,不同介质改变毛竹竹材颜色的程度差异较大,大豆油、固体石蜡、导热油和二甲基硅油热处理竹材的ΔE*是空气的1.37~2.10倍。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热处理后竹材表面ΔL*、Δb*的绝对值逐渐增大;Δa*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介质有关,空气与其他介质对Δa*的影响方向是相反的;ΔE*则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9.
马山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4(1):79-83
指出了我国乡镇企业规模目前具有小企业所占比重大、经营单一、稳定性差和联合经营少的特点。分析了其制约因素是“土壤贫瘠”,营养不良;管理水平低,有序性差;职工素质低;乡镇企业的特性和资金极缺。提出了扩大乡镇企业规模的两大途径:一是与大中型企业建立系列化体制;二是组织和发展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90.
污泥炭化温度和时间对重金属形态及作物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降低污泥土地利用的重金属环境风险.【方法】采用不同炭化温度和时间研究污泥炭化产物重金属含量和形态,并结合盆栽玉米试验研究不同污泥炭化产物对玉米植株生长和重金属吸收的影响.【结果和结论】炭化温度是影响炭化产物重金属含量和形态的主因子,随着温度的升高,炭化产物重金属总量升高,Cu、Zn、Pb、Ni在350~500℃时增幅最大,而Cd和Cr在200℃时增幅最大;炭化产物中环境风险较大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比例随温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但含量并非温度越高越低,炭化温度350℃对重金属Cu、Zn、Cd、Ni的钝化最佳,而对于含Pb毒性大的污泥则需采用500℃的炭化温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炭化污泥对玉米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在等量施用条件下,炭化温度越高、炭化时间越长的产物促生效应越明显;与施用原污泥相比,施用经适宜的炭化时间和温度处理的炭化污泥能显著降低玉米植株体内重金属的累积量,降低重金属进入食物链的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