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24篇 |
免费 | 510篇 |
国内免费 | 44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36篇 |
农学 | 513篇 |
基础科学 | 400篇 |
846篇 | |
综合类 | 2405篇 |
农作物 | 368篇 |
水产渔业 | 318篇 |
畜牧兽医 | 770篇 |
园艺 | 156篇 |
植物保护 | 36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95篇 |
2023年 | 125篇 |
2022年 | 179篇 |
2021年 | 167篇 |
2020年 | 217篇 |
2019年 | 221篇 |
2018年 | 170篇 |
2017年 | 272篇 |
2016年 | 328篇 |
2015年 | 281篇 |
2014年 | 338篇 |
2013年 | 389篇 |
2012年 | 477篇 |
2011年 | 478篇 |
2010年 | 303篇 |
2009年 | 354篇 |
2008年 | 301篇 |
2007年 | 321篇 |
2006年 | 263篇 |
2005年 | 231篇 |
2004年 | 132篇 |
2003年 | 133篇 |
2002年 | 115篇 |
2001年 | 105篇 |
2000年 | 81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68篇 |
1997年 | 62篇 |
1996年 | 69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黄芪种子萌发的基础温度与积温需要——一种模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黄芪种子萌发的基础温度与积温需要,采用不同方式破除黄芪种子硬实后进行种子萌发试验,利用模型方法确定种子萌发的基础温度Tb、种子调整累积萌发率达到50%所需要积温θT(50%)及其标准差δθT等参数;同时根据达茂地区气候特点,设置不同起始温度(3.5℃、6.5℃、10.5℃),模拟不同春播时间(3月15日、3月25日、4月5日),对积温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砂磨20min能有效打破黄芪种子硬实,提高种子发芽率;种子萌发的基础温度Tb=0.2℃,种子调整累积萌发率达累积萌发达到50%所需要的积温值θT(50%)=1 129.7℃.h(47℃.d),标准差δθT=18.34℃.h;各起始温度下种子调整累积萌发率达到50%的萌发时间分别为244、165、115h,相应出苗日期为3月26日、4月3日和4月11日。因此,考虑到达茂地区温度条件,播种期可以定在3月25日左右。 相似文献
102.
德力格尔桑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
在采用挤奶机进行挤奶的挤奶厅里,利用人均挤奶头数来评估挤奶厅设备设施运行效能的方法已愈来愈被人们所接受。在进行挤奶厅工艺设计和挤奶设备选型时必须以奶牛的班次挤奶量及其挤奶时间作为基本设计依据。然而,奶牛的上述参数,随个体差异很大。本文在收集了大量实时观测的数据基础上,用曲线回归分析法处理了试验数据建立了以荷茨坦奶牛为主要品种的高产奶牛班次挤奶量及其相应的挤奶时间相互关系间的数学模型,为进行挤奶厅的工艺设计提供了基本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3.
陈超英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8(2):243-246
修正了 G M (2,1)灰色模型.利用 Z 变换给出 G M (1,1)、 G M (2,1)的时间响应序列,改进了灰色预测模型,同时证明该时间响应序列具有自回归性. 相似文献
104.
稀土元素对林木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适宜条件下,稀土对林木许多生理功能都有积极作用。稀土在促进林木生长发育,增强营养水平,提高抗性等方面效果显著。稀土可能主要通过调节有关酶和内源激素水平及活性而发挥作用,其作用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5.
浸提时间对污泥中重金属浸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污泥中重金属的释放动力学特性。[方法]采集了我国南京某污水厂的剩余污泥,应用固体废物浸出毒性的浸出方法,研究了浸提时间对污泥中重金属浸出的影响。[结果]污泥中重金属在水溶液中的浸出存在明显的吸附-解吸(释放)的动态平衡过程。污泥中重金属种类的最大浸出浓度因重金属种类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其中,Cr、Cu、Fe、Ni和Zn的最大浸出浓度均出现在第8小时,Mn的则出现在第18小时左右,而Mo虽然在第8小时后的浸出浓度变化渐趋缓慢,直到第24小时时仍未达到其最高浸出浓度。[结论]浸提时间对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影响显著,污泥具有较高含量的有机质、氮和磷等营养元素,其潜在的农业利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6.
运用EOS/MODIS资料对银川城市热场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基于MODIS遥感资料和地面自动气象站(AWS)观测数据反演地表温度(LST)的统计方法,得出银川市四季各典型月份晴空地表的热场在季节、空间上的二维分布;通过对热场强度的研究,得出银川主城区夏季存在明显"热岛"效应,冬季存在明显"冷岛"效应的初步分析结果;通过对LST与植被指数间的关系分析研究得出:银川植被生长季LST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且线性关系明显,R2值可达0.7。另外,反演结果还显示了贺兰山东麓山前在夏季,存在明显的高温区,结合对植被指数的分布研究,表明这里植被少,覆盖度低,下垫面主要以砾石为主。 相似文献
107.
为了研究北方白菜型冬油菜在灌浆成熟过程中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特征特性变化,以白菜型冬油菜陇油12号和09鉴8为材料,分析冬油菜在终花后10、20、30、40、45 d的植株、角果、籽粒形态和干鲜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籽粒灌浆成熟,植株和角果颜色呈墨绿—青绿—黄绿—蜡黄—肤白色变化。角果中籽粒大小呈小—大—小变化,种子颜色呈绿色—褐绿相间—褐色—紫色—黑色变化。植株、角果、籽粒鲜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变化曲线,基本呈抛物线状,且分别在终花后20、30、40 d鲜重达到最大,而植株、角果、籽粒干重呈先增加后保持不变的变化趋势。同时千粒重、单株产量、经济系数也呈先增加后保持不变的S型增长曲线,且在终花后30 d达到最大,之后保持不变。相关分析表明,灌浆时间长短与籽粒鲜重、千粒重、经济系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0.962、0.968(P0.01);与单株产量、含油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47、0.940(P0.05);与蛋白质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86(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打分,各处理的综合得分排名为40 d45 d30 d20 d10 d,因此,籽粒灌浆天数对白菜型冬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明显。综合评价得出,蜡黄期(约终花后40 d)产量和品质等性状达到最佳,是收获的最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108.
试验研究了采用不同管理方式对临产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选取某生态养殖场4栋猪舍共160头母猪分成8组进行对比试验,其中1、2组和5、6组为试验组,3、4组和7、8组为对照组。在正常饲养管理的基础上.将1、2组母猪提前1周赶入分娩室并肌注氯前列烯醇0.1mg/头;3、4组母猪提前1周赶入分娩室但不注射氯前列烯醇;5、6组母猪待能挤出奶后赶入分娩室并肌注氯前列烯醇0.1mg/头;7、8组母猪待到能挤出奶后赶入分娩室但不注射氯前列烯醇。结果表明:产前注射药物的母猪其产活仔数比不注射药物的母猪高且差异显著(P〈O.05),死胎和木乃伊胎比例显著下降(P〈0.05),而且母猪的分娩时间明显集中;挤出奶水时再进产房的母猪其产活仔数比提前1周再进产房显著增加(P〈0.05),死胎率和木乃伊胎率显著减少(P〈0.05)。可见,注射氯前列烯醇和待挤出奶水时再进产房的母猪均可提高母猪的窝均产活仔数,降低死胎率;试验5、6组的母猪产仔性能最佳。其次是7、8组。 相似文献
109.
农牧交错带不同封育时间对植物特征值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不同封育时间对干旱、半干旱草原植物特征值及多样性的影响,同时探索农牧交错带草原封育周期,本研究选取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的宁夏盐池人工封育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于每年7-8月份(植物生长季节)对封育区植被生长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植物名称、植物种数、株数、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鲜重)等。运用生态学、地统计学原理,结合Biodiversity Pro、Microcal Origin等生态学统计软件对外业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封育2-3年后植物群落优势种优势地位得到巩固,而一些伴生种则在竞争中消失;封育区植物特征值在封育2-3年后达到最大,如地上生物量(鲜重)在封育3年达到最大值,为6907.75kg/hm2,此后呈下降趋势;封育区主要植物重要值及植物物种多样性均在封育2-3年后出现最大值,此后也不同程度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0.
智能公交系统的研究在中国发展进行了十来年,但是几乎所有大城市交通堵塞情况依然严重,公交调度系统依然有多种不合理,本文首先介绍智能公效系统的概念,接着指出调度服务子系统是其核心功能,然后提出实时均车模式调度方法,并讨论智能调度模式对异常情况的处理,根据实际交通情况提出实时均车模型以期达到最佳利用公交系统资源,合理调配车次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