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99篇
  免费   963篇
  国内免费   1877篇
林业   2015篇
农学   1373篇
基础科学   1012篇
  3752篇
综合类   6636篇
农作物   1062篇
水产渔业   1445篇
畜牧兽医   1526篇
园艺   388篇
植物保护   1230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419篇
  2022年   609篇
  2021年   683篇
  2020年   691篇
  2019年   775篇
  2018年   568篇
  2017年   817篇
  2016年   937篇
  2015年   784篇
  2014年   953篇
  2013年   1181篇
  2012年   1269篇
  2011年   1296篇
  2010年   1020篇
  2009年   1028篇
  2008年   931篇
  2007年   940篇
  2006年   820篇
  2005年   530篇
  2004年   548篇
  2003年   432篇
  2002年   374篇
  2001年   329篇
  2000年   295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218篇
  1997年   206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212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本试验采用鱼类生物能量学的方法,对花鲈个体水平上的能量转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温度、不同盐度条件下花鲈能量收支的实验方程,结果表明:盐度对大规格花钙鱼种能量收支各组分的影响大于温度;花鲈夏花鱼种和大规格鱼种分别在盐度5和10时能获得最佳能量分配模式;温度对大规格花鲈鱼种的能量收支各组分的分配比例影响不大,在水温15-30℃范围内,其平均能量收支式为;100℃=1.773F+1.135U+40.3  相似文献   
942.
马铃薯对氮、磷、钾的吸收及分配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养分的供应以及马铃薯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对其块茎的形成、膨大及淀粉积累的影响尤为显著。氮、磷、钾在马铃薯生长发育中需要量大,必须加以补充,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需求。生产上不合理的施肥,导致马铃薯产量不高、品质较差及生产成本增高。通过分析马铃薯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器官吸收养分的特征和分配规律,从而探索马铃薯生产中最佳的氮、磷、钾施肥组合,这对于丰富马铃薯栽培生理理论和指导生产中氮、磷、钾肥合理配施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43.
为了给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依据,以强筋小麦品种藁城8901和弱筋小麦品种山农1391为材料,设置不同氮素水平,研究了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GMP)颗粒粒径分布特征及对氮素水平的响应.结果表明,小麦籽粒GMP颗粒粒径范围为0.375~200 μm.GMP颗粒体积分布总体上呈双峰曲线变化,<12 μm的GMP颗粒体积百分比为11.2%~45%,>12 μm的GMP颗粒体积百分比为55.0%~88.8%.与弱筋小麦山农1391相比,强筋小麦藁城8901有较高比例的>12 μm颗粒.GMP颗粒数目分布表现为单峰分布,<4 μm和<12 μm的颗粒数目百分比分别为97.5%~98.0%和99.9%,表明小麦GMP颗粒中绝大多数为<4 μm的小颗粒.在施氮0~24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12 μm颗粒体积百分比显著降低,12~90 μm、>90 μm颗粒体积百分比增加,说明适量施氮能够显著提高GMP大、中颗粒比例.过量氮素不利于小麦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44.
中国海洋鱼类种类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燕  陈大刚 《齐鲁渔业》1997,14(2):18-20
中国海洋迄今已记录有3048种鱼类,分属288个科,约占全球海洋鱼类总数的23%,是世界鱼类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种类多样性程度由南向北逐渐递减,南海高达2050种,但单种资源量小,黄渤海只有327种,但一些单种资源量较多,中国海洋针种以暖水种居多样性的高达87.8%,也有大量暖温种和少数冷温种,但无真正冰水各,中国海缺乏世界级的高产渔获种类。  相似文献   
945.
捕虾桁拖网网囊网目的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孙满昌 《水产学报》1999,23(2):186-192
当网囊网目分别为40mm,45mm和50mm时,哈氏仿对虾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85.88,90.26,95.32mm;中华管鞭虾的30%选择体长为87.58,88.09,92.56mm;鹰爪虾的50%选择丛长为85.04,85.96%,88.32mm。三种虾类的50%选择体长和网囊网目内径的线性回归方程为,哈氏仿对虾L0.5-48.03+0.94Me中华管鞭虾;L0.5=67.0+0.498Me  相似文献   
946.
Chaetognatha were among the most dominant macrozooplankton taxa collected in 6 years of springtime collections, both throughout the water column and near-bottom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in the northern Gulf of Alaska. Three species ( Sagitta elegans, S. scrippsae, and Eukrohnia hamata ) were collected in 248 collections, although S. elegans was the numerically dominant species overall during most cruises. Collections taken in epibenthic sleds generally contained about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more chaetognaths than those that sampled throughout the water column. Two size modes were apparent in the S. elegans size-frequency distributions which were believed to belong to different cohorts. Growth rate was on the order of 2–3 mm per month. The two cohorts showed asynchronous diel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with the smaller individuals found near the surface during the day whereas the larger individuals were near the surface at night. About 7.5% of the S. elegans examined contained food. Copepods made up the majority (∼89% by number) of the diet of both large and small individuals. Euphausiid juveniles and cirripede larvae were also observed, as well as several incidences of cannibalism by large chaetognaths on smaller individual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wo diel series, this species was observed to feed mainly during the night-time.  相似文献   
947.
罗源湾夏季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沈长春 《福建水产》2012,34(4):309-315
分析研究了2009年7月福建罗源湾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共鉴定19种鱼类的鱼卵和仔稚鱼,隶属于13科。其中,鱼卵10种、仔稚鱼14种。夏季,罗源湾水平拖网鱼卵和仔稚鱼平均密度分别为1.80 ind/m3和0.54 ind/m3;垂直拖网鱼卵和仔稚鱼平均密度分别为4.11 ind/m3和2.63 ind/m3。鱼卵、仔稚鱼以鳀科数量最多,优势种类为中颌棱鳀(Thrissa mystax)和康氏小公鱼(Stolephoruscommersonli)。与历史资料相比,不但种类数减少,且优势种由多科鱼类并存向鳀科鱼类为主转变。夏季鱼卵、仔稚鱼主要分布在罗源湾中北部海域及湾口附近。  相似文献   
948.
为揭示南麂岛岩礁潮间带软体动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及其演替状况,于2013年11月,2014年2月、5月、8月,共4次对南麂岛的潮间带7个断面进行了定量和定性调查,并对软体动物的种类、数量和优势种变化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出软体动物种类63种,隶属于3纲113目34科52属,其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为506.5个/m2和801.54 g/m2;条纹隔贻贝(Septifer virgatus)是4个季节共有的且优势度最大的优势种;软体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冬季(1.73)春季(1.69)夏季(1.58)秋季(1.40);与历史资料对比发现,其物种数及生物量有一定程度的减少。研究表明,南麂岛岩礁潮间带的软体动物发育较好,栖息密度和生物量远高于邻近的其他岛屿,但与此前调查结果相比却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49.
苏北浅滩中部海域春秋季口足目和十足目虾类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0年5月和9月苏北浅滩如东海域虾类调查资料,研究了苏北浅滩中部海域口足目和十足目虾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探讨了主要优势种密度对总优势种密度的影响,并结合该海区地形地貌、水文环境等因素对虾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次调查中,共鉴定出十足目18种,口足目2种。依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的计算,得出该海域春季主要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秋季为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尽管春季各站位平均种类数稍高于秋季,但秋季虾类种间分布较均匀,致使该海域虾类重量和尾数多样性指数(H')均值秋季(1.59,1.85)皆高于春季(1.13,1.57)。不同生态类群虾类种类变化形成季节更替,更替率为55%。黄海冷水团和长江冲淡水的季节变化是影响该海域虾类种类生态类群和多样性分布的主要水文因素。  相似文献   
950.
用烧结法标志中国对虾,在靖海湾和五垒岛湾进行增殖放流,研究其回游与分布规律。重捕资料表明,6月中旬幼对虾对湾内河口浅水区生活随体长增长,逐步向深水扩散;8月上,中旬主群陆续游向湾外,按地形走向向西南回游,部分向东或东南;10月份回游对湾外水域的对虾有向东,东北或东南回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