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26篇 |
免费 | 258篇 |
国内免费 | 7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27篇 |
农学 | 143篇 |
基础科学 | 110篇 |
770篇 | |
综合类 | 2002篇 |
农作物 | 45篇 |
水产渔业 | 16篇 |
畜牧兽医 | 80篇 |
园艺 | 51篇 |
植物保护 | 11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83篇 |
2023年 | 117篇 |
2022年 | 127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79篇 |
2019年 | 128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196篇 |
2016年 | 249篇 |
2015年 | 205篇 |
2014年 | 275篇 |
2013年 | 307篇 |
2012年 | 355篇 |
2011年 | 337篇 |
2010年 | 310篇 |
2009年 | 279篇 |
2008年 | 250篇 |
2007年 | 209篇 |
2006年 | 120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为减少滨海生态脆弱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河北省重要的生态脆弱区——黄骅市为研究区,从土地利用的生产功能、经济功能、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4个角度切入,构建土地利用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黄骅市2003—2012年土地利用功能的动态变化与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2003—2012年,黄骅市土地利用总功能动态变化度达97.30%,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12年土地利用功能实现率为0.65,处于中度可持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黄骅市土地利用功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聚特点,生产功能主要集中在市域远离海边的西部,生态功能较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市域东北部,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处于优势地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黄骅市中部。结果表明黄骅市土地利用功能逐渐向着多功能方向发展,但是协调度依然很低。 相似文献
52.
西昌市土壤Fe、Mn、Cu、Zn有效性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分析西昌市土壤微量元素Fe、Mn、Cu、Zn有效含量状况及其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从成土母质、土地利用方式、有机质和pH等4个方面探讨其对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西昌市土壤有效Fe含量丰富,有效Cu和Zn略低且分布不均,有效锰有32.18%的土壤缺乏。成土母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第四纪紫色洪冲积物发育的土壤Fe、Mn、Zn有效含量较高,二迭纪岩浆岩洪冲积物发育的土壤有效Cu含量较高,坡残积物发育的土壤4种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均较低;水田土壤各元素有效含量均大于旱地;有机质与有效Fe、Cu间显著正相关;pH值在中性偏碱时,有效Cu和Zn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53.
分析了荆州市绿地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荆州市的城市特点,从绿地的布局结构、高质量绿地建设和保证体系3方面,探讨了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4.
55.
空心村整治是解决城乡发展转型进程中乡村地区土地资源闲置、空废及低效利用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构建符合平原农区地域功能特点的空心村整治潜力测算模型是实施平原农区空心村整治工作的基础与依据。本文以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为基础,基于平原农区的地域特色及优质耕地保育与现代商品粮基地建设重大战略需求建立了涵盖整治迫切性、自然适宜性及经济社会可行性等影响平原农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释放的评价指标体系,据此构建了空心村整治潜力测算模型,并以山东省禹城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禹城市的整治迫切性、自然适宜性及整治可行性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各乡镇的整治迫切性修正系数处于0.18~0.96之间,自然适宜性修正系数处于0.69~0.84之间,整治可行性修正系数处于0.11~0.77之间;(2)禹城市空心村整治的理论潜力及现实潜力分别为3 517.86 hm2和1 853.18 hm2,新增耕地系数达16.89%。近期空心村整治需重点挖掘市中街道、十里望镇和房寺镇的整治潜力,远期需加强其他乡镇村庄整治;(3)市中街道周围的农村居民点自然适宜性较低,可考虑将该区空心村整治后复垦为建设用地,其他乡镇空心村整治后复垦为耕地,提高综合用地效益。 相似文献
56.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宝鸡市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对21个指标进行了数据标准化处理,指标权重确定和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构建。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分析了宝鸡市1991—2009年来的生态安全问题。利用生态安全动态度模型对研究区的生态安全变化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并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系统预测模型GM(1,1),对研究区未来10a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预测。研究结果:(1)19a间宝鸡市的生态安全值呈现逐年减小的趋势,从1991年的0.650减小为2009年的0.434,平均每年减少0.01749%。(2)以现在的生态环境的"压力—状态—响应"指数预测未来10a的生态安全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从2012—2021年生态安全值将持续减小,2021年生态安全值将减小至0.317。 相似文献
57.
土壤侵蚀一直是环境问题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众多,传统的预测模型存在数据获取困难、适用范围小、研究周期长等不足,使得对土壤侵蚀的预测无法做到快速、便捷。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是机器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模型,具有非线性映射、自我学习能力、全局最小值、对输入数据变化不敏感等优点,在建立土壤侵蚀量相关性预测模型方面较传统预测模型具有更强的优势。本研究应用浙江省诸暨市浦阳江水文站的降雨数据,利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确定水文站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域。以降雨量、研究区域地理数据维度(包括坡度数据、坡长数据、土壤信息、土地利用类型)作为影响因子,输入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流域内土壤侵蚀量预测。将水文站土壤侵蚀量实测数据作为对照值,用模型输出值检验,从而在取值范围内选择出模型最优的参数组。用影响因子数据和土壤侵蚀量数据对使用最优参数的模型进行检验,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最高达到75%。其中,降雨量对土壤侵蚀量的影响最大,降雨量单因子预测准确率在70%以上,其余因子预测准确率在3.5%左右。最终得到一个土壤侵蚀量相关性预测模型,通过水文站降雨数据以及地理信息,即可预测当地土壤侵蚀量,准确率达到75%。 相似文献
58.
大庆市2003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及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大庆市2004年统计年鉴为依据,计算出大庆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为2.6657hm^2、生态承载力为0.90313hm^2、生态赤字为1.7626hm^2。经分析认为生态赤字主要是由于石油生产和加工所致,人类的生产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大庆生态系统处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的压力之下。 相似文献
59.
60.
在总结城市规模效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基本理论假设。然后从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方面构建城市规模效益指标体系,运用修正后的灰色关联综合比较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1 ̄2005年的城市规模效益与城市规模进行相关分析,并讨论了5年内城市规模效益与城市规模时空演变关系,为城市达到最佳规模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