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1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324篇
林业   392篇
农学   330篇
基础科学   28篇
  1254篇
综合类   1635篇
农作物   216篇
水产渔业   176篇
畜牧兽医   525篇
园艺   173篇
植物保护   35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446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了比较婆罗门牛和BMY牛的雌二醇(E2)、孕酮(P4)水平及胚胎生产潜力,并探讨MOET技术在BMY牛扩繁中的应用前景,采用进口激素(日本产FSH 24~36 mg+美国产PG 35 mg)和国产激素(国产FSH 10~12 mg+国产PG 0.8 mg)对全放牧婆罗门牛和BMY牛进行超排,并于超排前(同期发情第7天)、超排开始、超排第3天、超排发情当天和胚胎回收当天采集血液,采用RIA法分析血浆中的E2和P4水平。结果表明,BMY牛的黄体数和获胚(卵)数、可用胚数分别较婆罗门牛高2.09个和0.95、0.36枚,但差异不显著(P>0.05);BMY牛的排卵率较婆罗门牛高18.46%(P<0.01),而可用胚率则较婆罗门牛低2.55%(P<0.01)。BMY牛在5个处理时段的E2和P4平均值分别较婆罗门牛高0.58 pg/mL(P<0.01)和1.44 ng/mL(P>0.05),在各处理时段的P4水平变化规律几乎与婆罗门牛一致,E2/P4值为婆罗门牛的5.16倍。结果提示,BMY母牛的E2和P4水平高于婆罗门牛,在激素水平和繁殖性能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E2水平低是婆罗门牛发情微弱和排卵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同等放牧管理和超排处理条件下,婆罗门牛及其杂种BMY牛对外源激素的敏感性基本一致,具有同等的胚胎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3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长期定位施用不同有机肥种类对土壤各粒级复合体组成及其中C、N、P含量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过 1 4年 2 9茬连续施肥 ,土壤的复合体组成较对照发生了改变 ,0~ 2 μm粒级的含量减少 ,2~ 1 0 μm粒径颗粒所占的比重增加 ,其它粒级变化较小。不同粒级复合体中有机碳、全氮及全磷含量的高低顺序为 :<2μm>2~ 1 0μm>50~ 1 0 0μm >1 0~50 μm,尽管 1 0~ 50 μm粒级有机碳、全氮与全磷的含量都最低 ,但因该粒级占土壤固相的比重最多 ,因此该粒级中 C、N、P对土壤肥力的贡献较大。长期连续施肥后土壤及不同粒级中 C、N、P的含量都增加 ,但不同元素在不同粒级中的增幅因肥料种类而异。从分配系数上看 ,长期施入土壤的N、P肥主要进入 2~ 1 0 μm粒级的颗粒中 ,说明该粒级对土壤养分的循环、转化和保存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3.
定位施磷对土壤无机磷形态土层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 6 年田间定位试验,采用顾益初、蒋柏藩提出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测定无机磷形态在 0~20cm(表层)和 20~40 cm(下层)土层的分布。结果表明不论是否施肥,6 年试验后无机磷形态分布特点为 Ca2-P,O-P(闭蓄态磷)含量表层高于 20~40 cm 土层;F3-P 相反,是下层高于表层。长期施磷表层和 20~40 cm 土层各形态无机磷以及土壤全磷均有增加,Ca2-P,Ca8-P,Al-P,O-P,Ca10-P 和土壤全磷均是表层增加明显,对 20~40 cm 土层影响小的特点;Fe-P 相反,是 20~40 cm 土层增加较 0~20 cm 显著,表明长期水旱轮作下,磷向下层移动。  相似文献   
134.
精养鱼池施用新型磷肥——“鱼特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在精养鱼池中施用新型磷肥“鱼特灵”,使池水有效磷由10微克/升以下提高到30微克/升以上,有效氮明显下降,有效N/P保持在35~50:1,浮游植物数量显著增加。试验地浮游植物数量(Y)与总铵(NH_4-N+NH_3-N)(X_1)、NO_3-N(X_2)、PO_4-P(X_4)呈如下关系式:Y=55.94-0.67X_1-11.61X_2-47.95X_4(r=0.73,n=28,P<0.05)达到了增施磷肥,促进氮肥利用和浮游植物增殖,改善水质,提高池塘初级生产力的目的。施用“鱼特灵”后,池塘平均净产增长11.6%,其中鲢、鳙净产增长13.7%。  相似文献   
135.
选用 6个籼型光 (温 )敏核不育系 ,5个籼型父本 ,按 6× 5NCⅡ设计 ,共配 30个组合 ,对亲本一般配合力 (GCA)及杂种的特殊配合力 (SCA)进行了研究 ,结果如下 :(1)筛选了一批优良的两系亲本材料 ,不育系中籼型以X0 7S、3418S为好 ,父本中紫恢10 0、明恢 6 3、2 346配合力为好。 (2 )在本研究中播始历期和结实率SCA与GCA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 ,籼杂中株高、穗实粒 ,有一定的联系 ,高特殊配合力的组合 ,一般至少有一方亲本的一般配合力高。 (3)初步筛选了 3418S/2 346、3418S/明恢 6 3、X0 7S/2 346、X0 7S/紫恢 10 0等强优组合 ,在本试验中单株产量均显著超过汕优 6 3。文中对供试不育系和初步筛选的强优组合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6.
水分是限制滇重楼种子休眠萌发及资源分布的重要成因。以云南滇重楼主产区6个种源地的种子为试验材料,湿度设置分别为10%(正常水分处理,CK)和3%(水分胁迫处理,T),测定10、30和60 d时种子的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生理活性,对资源进行综合抗旱评价,并筛选抗旱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延长,滇重楼种子可溶性蛋白呈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而SOD和CAT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DA和POD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对水分胁迫最为敏感,胁迫和对照间呈显著差异,60 d时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10 d时SOD和MDA对水分胁迫呈极显著响应(P<0.01),在30 d时各生理指标均受到显著影响,SOD和POD受到极显著影响(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可溶性蛋白与SOD和POD呈显著负相关(P<005)。滇重楼种质资源之间变异系数较大,不同种质材料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不同。综合分析,师宗、鹤庆和石林的滇重楼种源抗旱性较强,耿马地区抗旱性最弱,可为进一步抗旱基因型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不同评价方法对滇重楼抗旱生理指标筛选的结果较为一致,CAT、SOD和MDA可作为抗旱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37.
土壤磷素化学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综述了近42年来关于土壤磷素中化学行为、磷素平衡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土壤磷素包括无机磷、有机磷、生物态磷、土壤无机、有机磷又根据其有效性分为各种形态的无机磷、有机磷组分;施入土壤的磷素主要转化为土壤无机磷、土壤类型、作物种植方式、作物根限、磷肥种类及用量对土壤磷素转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各种高分子有机物料,作物根系分泌有机酸对土壤磷素有明显的活化作用;VA菌根真菌明显地促进了作物吸收利用根际、非极际土壤的Ca2-P,Ca8-P,Al-P等形态的夫机磷。土壤磷素积累与消耗以无机磷为主,长期大量施用磷肥明显地增加了耕层以下土壤磷素含量。  相似文献   
138.
根构型分析在豆科作物磷效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根构型的概念、根构型的研究方法及豆科作物根构型与磷效率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初步研究表明,豆科作物根构型的一些指标(根重、根长、根吸收面积等)与磷效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建议拟合具有普遍意义的根构型综合指标,指导豆科作物磷效率遗传性状改良.  相似文献   
139.
油松侧柏混交林效益及种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陕西省淳化县干旱阳坡立地上,10年生人工油松侧柏混交林的研究结果表明,侧柏属浅根型树种,根系系集中分布在0~40cm深的土层中,而油松根系在0~60cm深的土壤中呈均匀分布。混交林的根系在土壤剖面上,垂直分布趋于均匀。行间混交林、株间混交林均能显著提高油松、侧柏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同时能增强土壤中磷酸酶、蛋白酶和脲酶的活性,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尽管株间混交林能明显改善林地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提高油松、侧柏的枝叶生物产量,但行间混交林在这些方面却表现出强烈的负效应。混交林对油松、侧柏针叶中的氨、磷含量的影响,随混交方式而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40.
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广泛参与植物次生代谢,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基于苦蘵转录组数据,分析并鉴定了部分苦蘵P450家族基因。共鉴定得到795个可能为P450家族基因的序列片段,并将它们聚类到25个不同的聚类(cluster)中,其中,有12个聚类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最终拼接得到30个苦蘵P450家族基因的全长序列,它们与其他物种P450基因高度同源。进化分析表明,这30个苦蘵P450基因可归为9个P450亚家族。通过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多个P450基因在果实不同成熟阶段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9个P450基因随着果实成熟表达量上升,另外9个P450基因表达量则逐渐降低。以果实为材料,分析了P450家族基因在乙烯(ACC)与乙烯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下的表达变化。研究表明,部分P450家族基因在ACC和1-MCP处理下表现出相反的表达模式,这说明P450可能参与乙烯介导的果实成熟过程。克隆了3个果实特异表达的P450家族基因(comp164210、comp131532、comp152181),它们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中。本研究为苦蘵药用性状遗传改良提供了有价值的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