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3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279篇
林业   161篇
农学   257篇
基础科学   63篇
  681篇
综合类   1155篇
农作物   283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99篇
园艺   97篇
植物保护   15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71.
为明确氧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生长和氮素代谢的作用机理,以籼稻、粳稻和旱稻品种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考察根际连续增氧水稻分蘖期生长和氮代谢状况。结果表明,连续增氧后,各水稻品种叶绿素含量均有所下降,国稻1号(籼稻)地上部分和根系干物质重分别降低44%和40%,巴西陆稻(旱稻)和秀水09 (粳稻)降低不显著。国稻1号和巴西陆稻的氮积累量分别降低35.8%和36.0%。各基因型水稻叶片NRA (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提高,GSA (谷酰胺合成酶活性)下降。秀水09,叶片NRA增加较少(P>0.05)。连续增氧提高了水稻根比表面积和氧化强度;但降低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GSA,不利于水稻氮素吸收和干物质积累。不同基因型水稻对连续增氧的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2.
连续流动分析仪在烟草分析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连续流动分析仪的基本原理、构造、各部分组件及其作用,以及在烟草分析领域的应用,并讨论了连续流动分析仪的应用效果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3.
豫西地区夏大豆发生"症青"现象可导致大豆严重减产甚至绝收,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尚不明确,防治手段也缺乏针对性。为了有效防治豫西夏大豆"症青"现象,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大豆重茬和品种差异对夏大豆"症青"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重茬地块大豆"症青"株率平均为31.70%,正茬地块大豆"症青"株率平均为1.01%,且两者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重茬条件下,25个大豆品种均有一定程度的"症青"现象发生,"症青"株率变幅为8.6%~58.7%,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在正茬条件下,所有大豆品种的"症青"现象均较轻,56%的品种"症青"发生率不足1%,且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重茬导致大豆"症青"现象发生或者加重,生产上应进行合理的轮作倒茬防治大豆"症青"发生,同时选择对"症青"现象抗性较好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74.
 福建柘荣太子参是道地药材,但是其连作障碍严重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研究太子参连作障碍及其形成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柘参2号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连作对太子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测定了未种植太子参的水稻田土壤(对照)和太子参—水稻轮作土壤、太子参—太子参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数量。研究结果显示:连作导致太子参产量下降为1/3,其根鲜重、分根数均极显著(P<001)下降,根长显著(P<005)下降,品质指标总人参皂苷和多糖含量均极显著(P<001)下降;太子参—水稻轮作土壤、太子参—太子参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比对照土壤的均极显著(P<001)增多,分别是对照土壤中的127和130倍,太子参—太子参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与“太子参—水稻—太子参”轮作土壤的相比略有增多,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研究结果说明太子参连作导致其产量和品质均显著降低,连作障碍现象极严重,而尖孢镰刀菌数量增多引起太子参枯萎病,可能是太子参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5.
176.
【目的】研究放线菌C28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及对盆栽甜瓜蔓枯病的防治效果,并对该放线菌进行分类鉴定。【方法】采用琼脂块法、生长速率法研究放线菌C28对靶标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C28对甜瓜蔓枯病的防治效果;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C28的分类地位。【结果】①放线菌C28对供试病原真菌具有一定的广谱拮抗性,拮抗圈直径为10.0~22.5 mm;其无菌发酵滤液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无菌发酵滤液原液对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及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抑菌率分别高达95.0%,90.0%及93.1%。②用放线菌C28无菌发酵滤液稀释104倍处理甜瓜种子后,甜瓜胚轴、胚根长度较对照(无菌水处理)增加37.1%和12.5%;种子简明活力指数高达141.7,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③用C28无菌发酵滤液原液喷施处理后,甜瓜蔓枯病病情指数较对照显著下降(P<0.05),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为42.4%和40.0%。④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放线菌C28鉴定为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Streptomyces globisporus subsp.globisporus)。【结论】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C28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广谱拮抗性,对甜瓜蔓枯病具有良好的抑菌和生防效果,对瓜类种子萌发和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7.
基于降水保证指数的四川省种植制度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自然降水对四川省农业生态区作物需水的满足程度及其保证指数,为各区域充分合理利用降水资源,选择防旱避灾种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气温、海拔、干燥度、地形地势、地理位置等特点,将四川农业生态区划分为8个不同类型区,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分段单值平均作物系数法,订正各区域主要作物及其主要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初始生长期作物系数(Kcini)、生育中期作物系数(Kcmid)和成熟期作物系数(Kcend)),计算并比较各区域代表性站点的常见种植模式、主要作物、作物主要生育阶段自然降水对作物需水的满足度及其保证指数,选出各区域防旱避灾最优种植模式。【结果】①各种作物的Kcmid、Kcend值均小于或等于FAO的推荐值;盆地内部各区域作物系数较FAO推荐值偏低更多,攀西地区与FAO推荐值接近;小麦、油菜等夏收作物Kcend值均与FAO推荐值相同,而玉米、水稻等秋收作物Kcend值均低于FAO推荐值。②四川省各种植模式多年平均降水满足度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攀枝花、西昌、平武、成都、遂宁、巴中、宜宾、雅安降水满足度依次递增,分别为0.48,0.56,0.63,0.64,0.70,0.72,0.74,0.85。③四川省各种植模式降水保证指数变化范围较大,最低值仅为0.35,而最高值达到0.89。攀枝花各种植模式的降水保证指数普遍偏低,且多数低于0.4;雅安各种植模式的降水保证指数普遍较高,均在0.85以上。【结论】攀枝花等川西南山地干热河谷区、西昌等川西高原安宁河平原半湿润区和平武等川北半湿润山地丘陵过渡区最优种植制度为小麦-玉米-红薯(大豆)旱三熟;雅安等盆西高原盆地过渡湿润气候区和宜宾等川南中低山丘陵湿润气候区最优种植制度为油菜(马铃薯)-水稻水旱轮作两熟制;成都平原湿润气候区最优种植制度为马铃薯-水稻和油菜-玉米-红薯;遂宁等川中丘陵夏伏旱频发区最优种植制度为油菜(小麦)-玉米-红薯旱三熟;巴中等川东北盆周湿润山区防旱避灾最优种植制度为马铃薯(小麦)-玉米-红薯旱三熟。  相似文献   
178.
仙游县于2009年和2010年冬季采取省工节本高效的栽培技术试种、示范雪玉糯6号,该品种从出苗至采青日数84.5d左右,表现生育期适中、产量高、品质较好、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等特点。该文介绍雪玉糯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9.
介绍了太仓白蒜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作稻后茬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进一步推广稻蒜轮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0.
怀川916小麦旱地种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怀川916小麦在非协迫、全生育期完全凭自然降水不进行灌溉的情况下,株高为64.3 cm,有效穗数547.8万穗/hm2,穗粒数39.2粒,千粒重45.2 g,实收产量8 319.0 kg/hm2,其抗旱、耐寒、抗倒性较强。怀川916不但是一个优质强筋、高产稳产、矮秆抗倒早熟的小麦新品种,也是一个旱作能稳产、丰水年能高产、水地超高产的一个水旱兼用型良种,该品种在旱地种植以力争主穗夺高产为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