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8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348篇
林业   61篇
农学   143篇
基础科学   35篇
  1056篇
综合类   816篇
农作物   117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198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7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为探明小麦花后碳、氮代谢平衡对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采用质量浓度2%的尿素和5%的蔗糖作为外源氮、碳调控物质,在强筋型龙麦33和中强筋型克旱19两种类型春小麦的抽穗期叶面喷施,分别于喷施后5、10、15、22、29和36 d取样,测定小麦植株不同部位器官的干重,并于成熟收获后取样测定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小麦抽穗后旗叶的干物质积累逐渐增加,而倒二叶的干物质积累降低,但籽粒灌浆阶段,旗叶和倒二叶总的干重趋于稳定,进入籽粒成熟期后重量急剧降低;穗下节鞘、倒二节鞘的干物质积累呈单峰曲线,节鞘干物质积累量占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比例逐渐降低。外源氮处理缓解了旗叶干重损失,促进了穗下节鞘和倒二节鞘的干物质积累,而外源碳处理反之。外源碳、氮处理不同程度提高了穗轴单位长度干重,显著降低了无效小穗比率,提高了穗粒数和千粒重,尤其是外源氮处理作用显著,龙麦33和克旱19的无效小穗比率分别降低了3.3%、3.7%,穗粒数增加了19.7%、8.4%,千粒重分别增加了2.7、1.4 g,外源喷施蔗糖、尿素使龙麦33和克旱19的单产分别提高了6.9%、15.8%和10.1%、16.9%。因此,外源氮、碳处理通过增加旗叶干物质积累促进了穗轴单位长度干重,提高物质向穗部的输导能力,从而减少了无效小穗,提高了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了籽粒产量,尤其是氮处理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22.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贮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为研究施肥种类、施肥量等农业技术措施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建立资源节约型的施肥模式,2008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进行了强盛青贮30(国审玉2007026)肥料效应试验,采用再裂区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底肥、种肥和追肥的不同配比与施用量对青贮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厩肥发挥肥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复合肥肥效持续的时间较厩肥持续的时间短;在以种植青贮玉米作为饲养家畜饲料的地区,厩肥资源丰富,可以用厩肥替代复合肥作为底肥,既有利于青贮玉米的生长,又充分利用了资源,还有助于减轻环境污染;种肥(锌肥)有利于促进青贮玉米的生长,但种肥施用量不宜过高;尿素追肥对促进青贮玉米生长效应显著,肥效持续时间较短,但对增加青贮玉米干草产量效应显著;2)底肥为A2水平、种肥为B2或B3水平、追肥为C1水平处理下生长速率最高,株高最大;底肥为A2水平、种肥在B1水平、追肥在C1水平下的干草收获量最大;综合试验结果,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建议底肥为A2水平、种肥为B2水平、追肥为C1水平;3)可以根据回归方程:DW=25529.29-2842.18C-424.38B(R2=0.408)或DW=24468.33-2842.18C(R2=0.373)或DW=10267.89+12104.11A-3058.09A2(R2=0.377),预测青贮玉米干草产量。  相似文献   
923.
长期施用含硫与含氯肥料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长期施用含硫酸根、氯离子的肥料对南方红壤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长期施用含硫酸根、氯离子肥料的稻田耕层土壤中SO42-、Cl-含量变化及其与早、晚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长期施用含SO42-肥料,SO42--S含量在土壤中表现为前期上升,后期下降,其含量变化与早、晚稻总产量呈显著负相关。长期施用Cl-、Cl-+SO42-、SO42-肥料,3个处理早稻和晚稻历年平均产量分别为5 738.9、5 657.5、5 633.8 kg?hm-2和4 831.9、4 603.8、4 557.0 kg?hm-2,以施Cl-处理产量最高。施SO42-处理15年后水稻产量下降迅速,显著低于施Cl-处理,至2000年后又平缓上升,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施氯处理土壤SO42--S含量维持在26.50 mg?kg-1左右,未出现缺硫现象。【结论】在南方红壤丘陵区水田上长期施用含硫肥料易导致土壤SO42--S过量累积,对水稻生长存在一定风险,施用含氯肥料效果要好于含硫肥料。  相似文献   
924.
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脲醛树脂合成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响应曲面法研究尿素添加次数和尿素添加时间间隔对脲醛树脂性能和其板材性能的影响,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定性分析尿素添加次数和尿素添加时间间隔对脲醛树脂主要基团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添加次数和尿素添加时间间隔对脲醛树脂的固体含量及固化时间影响不大,而对黏度、树脂中羟甲基含量、游离甲醛含量、各主要基团含量和板材的性能有很大影响。树脂合成工艺中2次添加尿素,间隔时间20min时,树脂和板材性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925.
应用“目标产量法”对日光温室白皮黄瓜进行配方施肥研究,日光温室白皮黄瓜产量93.88 t/hm2,计算优化的肥料配方(以667 m2量计算):基施有机肥5 000 kg+过磷酸钙77.16 kg+尿素12.16 kg+硫酸钾15.30 kg,于根瓜实膨大期、盛瓜初期和结瓜盛期分3次进行追肥,每次追施尿素8.12 kg、硫酸钾10.21 kg。通过大田试验,配方施肥区植株生长势强,比对照增产21.06 %;每667 m2节约尿素13.48 kg、过磷酸钙22.84 kg、硫酸钾14.07 kg。  相似文献   
926.
木质素磺酸铁肥研制及其对花生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缺铁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植物性膳食中铁含量。施用铁肥是解决作物缺铁的有效措施之一。以作物秸秆亚铵法造纸废弃物木质素磺酸盐(LS)为原料,通过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设计,研究木质素磺酸铁的生产合成工艺,研发木质素磺酸铁肥产品。以花生为试验作物,通过土培试验,研究木质素磺酸铁的施用效果。秸秆亚铵法制浆造纸废弃物木质素磺酸盐对铁具有一定的螯合性,木质素磺酸铁实验室合成生产过程中,各因素对产品中铁含量的影响顺序为:反应初始p H反应温度Fe2+用量反应时间,从而确定了木质素磺酸铁肥生产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制备了固体木质素磺酸铁肥产品,Fe含量为12.65%,p H为6.98。土培试验中,花生植株未出现缺铁失绿时,土施和喷施木质素磺酸铁、硫酸亚铁和EDTA铁对植株地上部生物量、花生产量及新叶中活性铁含量均无明显影响。但连续种植两茬后,不施铁肥处理的花生远杂9102出现新叶缺铁失绿症状,土施和喷施木质素磺酸铁可显著提高远杂9102花生新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喷施提高了叶片中活性铁含量。木质素磺酸铁对花生缺铁失绿有纠正效果,与硫酸亚铁和EDTA铁相比,没有明显区别。以作物秸秆亚铵法制浆造纸废弃的木质素磺酸盐为原料,可用来生产木质素磺酸铁肥产品,土施和叶面喷施产品对纠正花生缺铁失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27.
通过对香蕉土壤进行室内土培试验,研究过碳酰胺、尿素和硫酸铵对香蕉土壤pH、氮素转化和6种交换性金属离子(Al、Mn、Cu、Ca、Mg、Fe)含量的影响。静态和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的pH值随着过碳酰胺和尿素含量增加而升高,而随着硫酸铵含量增加土壤的pH值变化不大。过碳酰胺、尿素和硫酸铵培养的土壤,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土壤pH值呈下降趋势,与交换性铝呈负相关;土壤pH值与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呈现负相关;与硝态氮的含量呈现正相关;与土壤中的交换性Mn、Ca、Mg的含量呈现负相关,与交换性Cu的含量呈现正相关。交换性Fe含量在3种肥料处理过程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28.
植物镁素生理功能及镁素营养诊断和施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土壤缺镁状况日益突出,缺镁对植物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因此镁肥的施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综述了植物镁素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光合生理功能、酶活化功能、植物镁素对植物活性氧代谢和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植物镁素营养诊断与镁肥的施用,为植物镁素营养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29.
Ammonia volatilization(AV) from basal fertilizer with different nitrogen(N) types and application methods was investigated by the ventilation method in germination and early seedling stages during radish growth seasons in 2014. Four N fertilizer types, urea(U), ammonium bicarbonate(AB), ammonia sulfate(AS), and controlled urea formaldehyde(CUF) were applied through 5 cm depth placement(I) and 10 cm depth placement(II).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 fertilizer type was the main factor that caused AV loss in germination and early seedling stages from the radish field. The highest and the lowest cumulative AV losses in germination and early seedling stages from the radish fields were 33.23 and 11.21 N kg/hm~2 for the treatments of AB+I and CUF+II, respectively, accounting for 60.40 and 26.40% of the N application for each treatment. The 10 cm deep placement of N reduced AV rates and lagged the AV process, and CUF significantly reduced ammonia volatilization. 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suitable N fertilizer type and application method for basal fertilizer were CUF and deep placement, respectively.Therefore, fertilizing with proper N fertilizer types and methods should be the efficient measures to mitigate AV losses from the radish field and will alleviate environment problems.  相似文献   
930.
基于三阶段DEA的中国马铃薯主产区生产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中国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本文运用DEA三阶段模型对2012年中国14个马铃薯主产省的马铃薯产业进行了排除环境变量和统计噪音影响的技术效率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生产率受到了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商品率、受灾率等环境变量和随机变量的影响;在同等环境和运气的条件下,各马铃薯主产省的纯技术效率差异相对较小,均处于较高水平;规模效率差异较大,整体水平不高;规模效率成为了制约马铃薯技术效率的瓶颈。由此得出结论,要提高中国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应从生产规模和宏观环境2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