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4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林业   241篇
农学   107篇
基础科学   80篇
  741篇
综合类   831篇
农作物   99篇
水产渔业   118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68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用BP神经网络预测地下水动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系统,本文根据地下水位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映射关键,建立了一个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将其用于地下水位的动态预测。实例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2.
通过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组合确定人对周围环境感觉舒适的程度,采用舒适度列线图确定汝城县近三年逐日气候舒适程度。根据舒适程度分类标准,计算各等级的天数和各年的气候舒适期及其逐月分布状况,取三年平均值。采用Biiltner确认的日舒适有效温度等级,用日舒适有效温度计算式,计算每日逐时舒适有效温度及其持续时间。结果表明汝城县中部盆地,年气候舒适期长达196d,是目前湖南气候舒适期最长的县域。盛夏7月,昼夜24h内,夜间舒适有效温度持续长达9~16h,无极不舒适时间。适宜开展休闲度假、生态养生旅游,是人类居住的理想地域。    相似文献   
73.
本文根据在内蒙古采伐的25年生二青杨解析木生长量资料,与该地区同时期的气候资料进行关联分析,求得影响二青杨生长的主要气候因素是干燥度;然后用干燥度分别与高、径、材积生长量资料建立了GM(0,2)静态模型;最后应用Verhulst动态模型进行了材积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二青杨在11,22树龄期间,年材积生长量最快,可达到0.015-0.0017立方米,然后生长速度趋于下降,到30树龄时,仅为0.001立方米,就应该采伐更新。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从林业的角度对《联合国关于气候变化的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的相关条款做了介绍,并对CDM(清洁发展机制)林业固C项目在我国开展的前景及影响做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CDM林业固C项目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大机遇,通过为林业争取国外资金、技术支持及促进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将有力促进我国林业展与生态建设。2)为了充分把握CDM林业固C项目的机会,需要对林业的固C总量及固C潜力,可纳入CDM的林业固C项目的类型与特征,合适的CDM固C造林技术及模式,C贮量测定的标准化以及CDM的运行机制等进行研究。3)建议通过国际合作研究培养相关人材,开展小规模的CDM固C项目试点,并通过相关部门积极申报CDM森林固C项目。  相似文献   
75.
以黄山区域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黄山50年气象观测数据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和主要特征,总结、分析、评估与预测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潜在威胁。结果表明:①50年来黄山区域年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正趋变暖,但局部期间也有震荡现象。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升高比较显著;②黄山年降水总趋势呈波动性减少,减少率为-2.28mm/年。上世纪90年代以后,降水偏多,21世纪初降水显著偏少;近20年来极端天气发生频繁,未来有些极端事件的发生频数还可能会更高。③气候变暖会加剧病虫害的流行及黄山森林的脆弱性,改变森林结构与分布,致使多数森林群落生产力趋于下降,使动、植物物候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响应。气温升高和降水模式的变化可能导致松材线虫等外来物种产生快速扩散与大规模入侵,致使黄山松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76.
播期对川中丘陵区油菜倒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机械化生产中,植株倒伏是影响机械化收获的重要因素。为探讨不同播种期对川中丘陵区油菜倒伏性状的影响,以川油36和蓉油18为供试材料,分别设置9月22日、9月29日、10月6日、10月13日和10月20日5个播期处理,分析不同播期条件下油菜生育期气象因子、倒伏性状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播种期推迟,油菜生育期内的降水量、积温、日均最高气温、日均最低气温和日照时长均逐渐下降,生育期逐渐缩短,成熟期植株株高、分枝部位、根颈粗、茎秆粗降低,倒伏系数增加。油菜抗倒伏能力在9月22-29日播期处理之间最强。因此,川中丘陵区油菜的适宜播期为9月下旬。  相似文献   
77.
紫花苜蓿耗水规律及灌溉制度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河套灌区紫花苜蓿的耗水规律,同时对现有灌溉制度进行优化,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设置不同灌水水平对前两茬苜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蕾期和开花期是紫花苜蓿耗水的旺盛阶段,该阶段土壤水分亏缺会直接影响苜蓿产量的形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求解得到了两茬紫花苜蓿各生育期的敏感性系数,分别在0.103~0.731和0.041~0.375之间,且以现蕾期和开花期为最大,说明这两个生育阶段为苜蓿生长的关键阶段。以Jensen模型为基础,采用最小二乘法初步优化了两茬紫花苜蓿生育期内的灌溉制度,第1茬灌溉定额以1 400 m3/hm~2为宜,第2茬以2 300 m3/hm~2为宜,两茬灌水次数分别以4次和5次为最优。  相似文献   
78.
不同灌溉模式下小麦荧光特征及品种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低平原区节水灌溉模式和筛选高产节水品种,在2014-2015和2015-2016两个小麦生长季,采用裂区试验,以5个灌溉模式(春季灌溉0、1、2、3和4水,分别用W_0~W_4表示)作为主处理,以3个当地主推冬小麦品种(衡观35、石4185和衡4399)作为副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产量、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及荧光特征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灌溉量和灌溉次数的增加,小麦产量非线性增加,但不同年份表现有所不同,2014-2015年以W_2处理产量最高,2015-2016年以W_4处理产量最高;灌溉提高了PSⅡ的潜在活性F_v/F_o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但F_o却降低。不同品种对灌水的反应特性不同,且存在年际间差异,两年平均产量以衡4399最高,石4185最低;随灌溉量的增加,衡4399和衡观35产量变化幅度较小,而石4185的产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大。从荧光特征参数看,石4185受水分胁迫的影响大,在灌浆后期,其不灌溉处理(W_0)的荧光参数F_o相对于灌溉处理的增加幅度高于衡4399和衡观35,但F_m、F_v/F_m和F_v/F_o在不灌溉情况下的降低幅度也相对较大,说明石4185的抗旱性差。从水分利用效率看,以W_2处理较好。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衡4399和衡观35的增产潜力大,抗旱性好,春季灌2水可达到节水高产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79.
缓释肥类型与运筹对不同穗型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大穗型品种甬优2640和多穗型品种南粳9108为材料,270 kg hm–2纯氮条件下,选用树脂包衣(PCU)、硫包衣(SCU)和脲甲醛(UF)3种缓控释肥类型,设置了缓控释肥与尿素均基施、缓控释肥基施后分蘖期施尿素2种施肥方式,以常规尿素定量分施为对照(CK)。结果表明,缓控释肥的应用对甬优2640无增产效应。主要因为甬优2640穗大粒多,群体颖花量大。与CK比,相对集中在前中期的肥效难以满足植株全生育期生长,中后期叶面积指数下降快,氮素积累少,光合势弱,物质生产量不足,不能实现群体大库容的有效充实。而对南粳9108,脲甲醛基施+尿素分蘖期施处理比CK增产5.2%~5.9%,树脂包衣基施+尿素分蘖期施和脲甲醛+尿素均基施处理与CK平产的同时可减少施肥2~3次。2种运筹方式中,以缓控释肥基施后分蘖期施用尿素处理能有效增加植株茎蘖数,提高成穗率和最终穗数,扩大叶面积指数,增强光合势,增加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获得高产。3种肥料类型中,产量呈现UFPCUSCU。脲甲醛基施+分蘖期施尿素处理之所以能使南粳9108获得比CK更高的产量,是因为UF的肥效在中后期依然能相对稳定释放,配合尿素的分蘖期施用,既保证了前期分蘖的发生,又能保证高峰苗后稳定的茎蘖数和群体叶面积指数,植株在拔节后的光合势和物质积累量大,氮肥利用率高,增产显著。由此可见,针对不同穗型和产量特性的水稻品种,优选缓控释肥类型基施的同时,分蘖期配合速效肥料的施用,可获得既省工又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80.
Asymmetric warming and frequent temperature extremes are the conseq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that are affecting crop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over the globe while heat stress at early filling stage is of serious concern for the early-season rice in double cropping rice system of South China. In present study we assessed different short-term water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cope with the high temperature at early filling stage in rice. Water was applied as flood irrigation at two various depths i.e., 4–5 cm (I1) and 5–10 cm (I2) during 9:00–18:00 and then drained off at 18:00 as well as applied over-head during different time spans i.e., over-head sprinkle irrigation during 11:00–12:00, 13:00–14:00 and 14:00–15:00 at 60–80% relative humidity (RH) at early filling stage and regarded as S1, S2 and S3, respectively. A control was maintained with the maintenance of 1 cm water layer as normal farmer practice of this region. A fragrant rice cultivar, ‘Yuxiangyouzhan’ in early March (regarded as early season rice) in both 2014–15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water management strategies were measured by estimating physio-biochemical responses, photosynthesis, yield and quality of rice exposed to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at early filling stage.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water treatments lowered lipid peroxidation (in terms of reduced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s) whilst proline and protein contents were affected differently. The water treatments also regulated 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peroxidase (POD), catalase (CAT), nevertheless, improved plant photosynthesis and gas exchange, rice yield and quality attributes considerably by lowering severity of canopy temperatures than control (CK). On average, both flood and sprinkler water application were proved effective against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nonetheless, flood irrigated treatments were remained more effective than sprinkler which provided 26.58 and 43.63% higher grain yields in 2014–15, respectively than CK. On average, 5.58 and 11.92% higher grain yields were recorded in flood irrigation than sprinkler irrigation whereas among individual water application treatments, I1 was noted as the most effective regarding grain yield of rice (26.76 and 49.35% higher yield than CK) in both years which suggests that maintenance of 4–5 cm water layer might be helpful for the rice to withstand against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at post heading and/or early filling stage in early-season rice production in South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