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8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1篇
  23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40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The shores of Lake Constance in southwest Germany inhabit an endemic and highly endangered lake-shore community. In spring 2004, a so far unknown Cardamine (Brassicaceae) was detected at the lake-shores. In the subsequent years, this taxon has spread rapidly, 95 locations have been recorded until spring 2007. We tested the utility of DNA sequence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wo alternative hypotheses regarding the appearance of this new invasive taxon: a local formation via hybridization between native species versus an introduction of a non-native taxon. The relative DNA contents was analysed as an additional independent character. DNA sequences provided substantial evidence that the unknown Cardamine taxon, recently discovered at Lake Constance in southwest Germany, is a non-native species introduced from abroad. Sequences of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of the large subunits of nuclear ribosomal DNA and two noncoding regions of chloroplast DNA (trnL intron, trnL/F spacer) were distant from sequences of all native Cardamine species providing evidence against a hybridization hypothesis. In contrast, DNA sequences of the unknown Cardamine were identical to one accession of Cardamine flexuosa auct. non With. (Asian C. flexuosa) from Japan. The introduction history of Asian C. flexuosa at Lake Constance and the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native lake-shore vegetation is discussed. Our study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of DNA sequences to identify invasive genotypes and source regions.  相似文献   
132.
在植物中,叶绿体运动以光依赖的方式来调节光合作用,该过程对于植物有效捕获光能和避免光损伤至关重要,虽然引起叶绿体运动的蛋白质已经有过报道,但是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尚不清楚。Plastid Movement Impaired2(PMI2)是经鉴定的调节叶绿体运动的蛋白质。PMI2在结构上具有长卷曲螺旋区域,该区域往往被认为是能够介导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域。主要讲述了PMI2的基因、定位、表达、互作蛋白以及叶绿体运动等方面,并对以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3.
两个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恢复系缙恢10号为对照,对它的两个叶色突变体ygl5和pygl1在孕穗期的光合、荧光特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突变体叶绿体内基粒数量明显少于对照,叶绿素含量也大幅下降,其中ygl5表现为叶绿素总体缺乏,pygl1表现为叶绿素b严重缺乏;ygl5和pygl1的Pn、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都显著高于对照,而CO2饱和点、CO2补偿点和光呼吸速率则低于对照;其Fv/Fm、ΦPSII和qP均显著高于对照,表明突变体ygl5和pygl1具有较高的光能捕获效率和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34.
阴雨环境中葡萄的某些光合生理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年生盆栽‘美人指’葡萄为试材, 研究了阴雨环境中叶片光合作用及低渗条件下离体完整叶绿体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 连续阴雨环境使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 转晴后净光合速率上升。叶片净光速率的变化与水势、气孔阻力和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呈负相关( r= - 0.96109, r = - 0.95609, r =- 0.94613) 。在山梨醇0.18~0.33 mol·L - 1范围内, 渗透压下降, 叶绿体被膜的完整率下降不明显, 但叶绿体体积明显膨大, 叶绿体类囊体膜磷酸酯酶活性下降, 表明阴雨环境中葡萄叶片光合效率下降与叶绿体体积膨大和叶绿体类囊体膜磷酸酯酶活性下降有关。当渗透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时叶绿体体积也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 这是转晴后净光合作用上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5.
番茄成熟突变体果实贮藏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玉  许向阳  李景富 《园艺学报》2005,32(4):707-710
 对含有rin基因的番茄成熟突变体02612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rin突变体果实在贮藏期间果肉细胞壁完整、叶绿体、线粒体结构保持完好。rin突变体的耐贮性与其果肉细胞在贮藏过程中能够保持完整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36.
大豆生殖生长各时期充分展开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叶片结构差异很大。鼓粒期叶片的光合速率、希尔反应活性、叶片厚度、单位叶面积及单位栅栏细胞中的叶绿体数目、叶绿体基粒的复杂程度、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结荚和盛花期的叶片,其中以结荚期的最低.单位叶面积光合速率的差异与叶片中栅栏细胞和叶绿体数目及叶绿体片层结构  相似文献   
137.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巴哈雀稗(Paspalum notatum Flugge)、毛花雀稗(Paspalum dilatatum Poir)、羊茅黑麦草(×Festulolium Asch.et Graebn.)、草芦(Phalaris arundinnacea L.)及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6种禾本科牧草叶肉细胞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并结合对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测定,分析了其生理功能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旨在为耐旱草种的选择、引种和选育提供形态学和生理学依据。结果表明,经过8 d水分胁迫后,6种牧草的叶绿体均膨大变圆并向细胞中央移动;叶绿体内分布有一定数量的嗜锇颗粒和少量淀粉粒,受伤害严重的叶绿体中的基粒和被膜破损;线粒体数目均增加,且对水分胁迫的耐受性强于叶绿体;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体的结构变化相关。可将6种牧草分为3个不同的抗旱等级:柳枝稷和巴哈雀稗抗旱性较强,羊茅黑麦草和草芦抗旱性中等,多年生黑麦草和毛花雀稗抗旱性较弱。  相似文献   
138.
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三氮苯类除草剂对水稻幼苗生长、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根尖分生组织染色体结构、分生组织和叶绿体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 mg /L Atrazine处理水稻后培养1周。幼苗高度由(10.8±1.7) cm(对照)降至 (8.2±0.7) cm,叶绿素含量由(1.07±0.013) mg/g FW(对照)降至(0.97±0.013) mg/g FW,  相似文献   
139.
植物叶绿体遗传转化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绿体遗传转化与传统的细胞核遗传转化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外源基因表达效率高,可同时转化及表达多个基因,由于通过母性遗传,因此没有基因沉默现象及位置效应,也不会造成外源DNA的扩散。目前已经有超过四十多个外源基因整合到烟草等作物的叶绿体基因组中,表现出理想的农艺性状或作为生物反应器表达高水平的生物疫苗。本文对植物叶绿体基因组转化技术的原理和优点,外源基因导入叶绿体基因组的方法,以及目前叶绿体转化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0.
为了探讨漂浮育苗藜麦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以四个藜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对比漂浮育苗各阶段藜麦植株的农艺性状、根系活力、光合色素含量、光合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成苗时黄藜麦植株高、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叶片多、光合作用强,其次黑藜麦和红藜麦长势也较好,各项指标中最差为白藜麦。漂浮育苗技术适用于藜麦育苗,能培育整齐、少病虫害且不受气候限制的壮苗,有利于提高藜麦的种植经济效益,有利于秋季进行藜麦幼苗与烤烟、马铃薯等作物的套作与轮作,改善烤烟的连作障碍及推进烟农的增收,为实现烤烟年内轮作提供科学依据,对烤烟的优质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